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43)
期刊(582)
学位论文(54)
视频(24)
图书(10)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543)
期刊 (582)
学位论文 (54)
视频 (24)
图书 (10)
会议论文 (6)
按年份分组
2015(24)
2014(759)
2013(306)
2012(302)
2011(250)
2010(216)
2008(120)
2006(28)
2003(7)
2001(2)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375)
广州日报(51)
海峡导报(39)
客家文博(7)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4)
时尚旅游(2)
嘉应大学学报(2)
科学与文化(2)
当代护士(综合版)(1)
工会博览(下旬刊)(1)
河源精心打造“客家水乡”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连平讯 (记者曾焕阳、秦仲阳 通讯员汤剑冰、林伟国、张燕芬)“万绿河源·客家水乡”旅游主题推介活动将于今日中午在连平县九连山原始森林度假村内的新河漂流基地降下帷幕。今后一段时期,河源市委、市政府将把“万绿河源·客家水乡”作为全市的总体旅游形象和旅游主题,重点对外进行全面推介宣传。 享有“客家水
客家慢炖一锅香
作者:郭婉华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作者简介: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文字和美食狂热分子,用随笔形式进行美食速写。《中国作家》文学期刊签约作家。 有碗数婉 “一锅香”香到什么程度?当主人把锅盖掀开的时候,可以把我们从昏昏欲睡中唤醒,浓郁的香味夹带着清甜的气息水汽一起扑面而来,烟雾中,更能感受到锅里一众食材在开狂欢派对,使这道客
“最古典客家围屋群落”新鲜亮相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闻客家 家乡事 早知道 ■ 文/图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朱迪光、麦娟娟 地处鹿湖山下的梅县南口镇侨乡村,近日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普查中,发现竟完好保存着33座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客家围屋。记者昨日随梅县博物馆专家进村采访时看到,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既有单层围龙结构,还有双层围龙结构以及中西合
客家古邑·万绿河源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河源二十年 一步一创新 1988年1月7日,隶属于原惠阳地区管辖的河源正式撤县建市,现辖龙川、连平、和平、紫金、东源、源城5县1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全市总人口333.21万人。近日
客家特产店同开三店降低成本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地道的客家酿酒 文、表、图记者井楠 继“广东特产店”、“湖南特产店”等一系列地域特产店出现后,2010年的广州市场出现了客家特产店。投资者黄洪斌先生是位地道的梅州客家小伙子,创建客家特产店完全来自“原创”。他精心采购后量身定做选址,通过同开三家店的形式摊薄了经营成本;经营近半年,单店
客家“都江堰”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凹流三峙灌溉千亩梯田 本报梅州讯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黄志忠、丘佳纳、黄玉情摄影报道)初秋时节,镶嵌在大埔县大东镇坪山村连绵起伏群山中的千亩梯田绿浪涌动,尽管当地久晴少雨旱情迫人,但生长在山腰间千亩梯田里的禾苗依旧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这全得益于被当地水利专家称为客家“都江堰”的灌溉系统。 据调查,
客家妹美国郎结婚啦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被誉为“南中国画的乡村”的苏家围旅游乡村迎娶了河源客家姑娘涂遥,见证自己人生中的最甜蜜的幸福时刻。
客家“鼓王”申报吉尼斯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鼓王”周妙锡。 “鼓王”登上2.5米高的鼓架蒙鼓皮。 88岁五华老艺人70年造鼓2万个 核心提示 在梅州五华县河东镇高榕村,有位被当地人尊称为“鼓王”、名叫周妙锡的88岁做鼓老艺人,从18岁开始至今做了70年牛皮大鼓,现在仍坚持每天在自己的作坊做鼓不辍。 据介绍,用手工做一个大鼓从
增城何屋村也有仙姑祠
作者:赖伟行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何屋村保留完好的聚堂家塾。 ①何仙姑祠堂屋檐的古朴装饰。 ②正在修缮的何仙姑祠堂。 ③何屋村古老宅邸别具特色的厅厦。 正果镇何屋村又现何仙姑祠及大型客家围屋市国土局正帮扶重修祠堂 八仙中的何仙姑早已为世人所熟知,随着近年媒体的报道,位于增城小楼镇的何仙姑家庙也渐渐家喻户晓。但是,
“客家衫”少人穿缝制“后继无人”
作者:董哲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身着传统客家衫的罗才娣。 客家衫“所用的纽扣。 李光晨一针一线缝织着“客家衫”。 樟木头客家服饰制作一度被列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或将面临缺失传承人的尴尬境遇,曾几何时,樟木头的纯客家人可能依稀地记得“穿起漂亮衫,欢乐过大年”的童年,如今已无人在日常生活中穿这些客家服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