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广州日报>  增城何屋村也有仙姑祠

增城何屋村也有仙姑祠

作者:赖伟行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1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A22:身边纸·美丽广州

【入库时间】20130130

【全文挂接】

【全文】

何屋村保留完好的聚堂家塾。

①何仙姑祠堂屋檐的古朴装饰。

②正在修缮的何仙姑祠堂。

③何屋村古老宅邸里别具特色的厅厦。

正果镇何屋村又现何仙姑祠及大型客家围屋市国土局正帮扶重修祠堂

八仙中的何仙姑早已为世人所熟知,随着近年媒体的报道,位于增城小楼镇的何仙姑家庙也渐渐家喻户晓。但是,您又是否知道在不远处的正果镇何屋村,原来也有一座“仙姑祠”呢?

文/赖伟行通讯员穗房宣

图/邵权达

昨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扶贫“双到”对口帮扶的何屋村村民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记者在村内采访发现,该局正协助村民重修的咸丰年间建成的仙姑祠,未来有望重焕生机。而村内颇有特色的客家围屋也有望纳入修葺的范围。

说典故:何仙姑曾来村中买黄豆

据介绍,自从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去年帮扶何屋村后,新建了村文化广场、水泥路、篮球场、水泥村道,还增设了景观石、路灯等,今年更开始与村民联手修缮位于村内的仙姑祠历史古迹。

记者昨日在村内走访发现,仙姑祠位于何屋村新围自然村西北面增江江畔、村内名为琵琶洲的一处景点附近。这座古祠坐西朝东稍偏北,门前一棵富贵子树生长茂盛。祠堂呈三间三进格局,碌灰简瓦,青砖石脚墙。石门匾阴刻“仙姑祠”三字,正门两旁有一副对联“威灵通凤岭赫濯镇龙潭”。村内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个祠堂建成于咸丰十一年。

那么,这个祠堂和何仙姑有什么关系呢?原来,相传小楼女子何秀姑(何仙姑)家里经营豆腐作坊,做豆腐的主要原料是黄豆,而她家做豆腐的黄豆全来自何屋村。因为这里出产的黄豆颗粒精壮,呈黄白色,很有光泽,是营养丰富的豆类,所以她家做出的豆腐特别洁白、香滑可口,别具一格,光顾的人很多,生意特别好,因而与这里结下了密切的亲祖情缘。村里人传说,何秀姑成仙后,对这里念念不忘,成为一个保土安民的地方保护神。

看今朝:仙姑祠外游客码头已建成

村民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清朝咸丰八年三月,何屋村出现50年不遇的大旱,一切作物都无法种上。村民日日望天打卦,心急如焚,于是到小楼何仙姑家庙拜祭“祈求仙姑施降雨”。祭礼毕,村民结集而归,临近家乡时赫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紧接着倾盆大雨。这场大雨滋润了村内的一草一木,救活了家家户户。村民感恩仙姑,集资兴建了“仙姑祠”。

自仙姑祠兴建以来,村中民众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七仙姑诞都举行盛大纪念活动,而且每逢初一、十五或大小节日、喜庆吉日定来庙上香拜祭。

后来因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河道淤塞,船只不能通航,陆路交通又极为不便,香客就越来越少了,仙姑祠逐渐冷落萧条。

“之前仙姑祠的不少建筑构件都已经被白蚁蛀食,所以要赶紧进行抢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危房改造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在仙姑祠内看到,施工队正在紧张地进行改造,不过在仙姑祠外,已经建成了游船码头,市民以后在增江游船时,可以直接上岸参观修缮完毕的仙姑祠了。

寻周边:增城富豪道光年间起大屋

在仙姑祠不远处的新围自然村,记者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大型客家围屋,不过村内的村民却说的是白话。只见这排民居气势宏大,民居中不但有一个名为聚堂家塾的大宅,还有一连三座三间二廊民居,附近有村内的香火祠堂和数十座民居。

村干部介绍,新围村的祖先在乾隆年间从增城小楼镇迁来这里居住,以务农为生,最开始的时候只有茅屋数间,能够建成现在看到的这么宏大规模的古村落,全靠该村第三代“敕封儒林郎候选直隶州分州佐勋”何信邦,他“以服田力樯起家,富累巨万”。清道光六年(1826年),他和弟弟开始兴建这座新的村子。

村民告诉记者,聚堂家塾又叫“务本堂”,名字来源于《论语》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建筑,表达了村民对学问的重视,毕竟在中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是深入人心的。祠堂也是同时兴建的,面积比聚堂家塾稍小,是村民祭祀祖先的场所。

承遗训:牛在休息人在忙

村子里的人提起何信邦都是满口赞扬,他一生乐善好施,还出资修建了祖居地小楼镇的何氏大宗祠。一直到现在,每年的春秋两祭仪式后,小楼的何氏宗亲都会给他家送来一份“太公肉”。除了石屋村和新围村,在增城还有两个村子:竹林村和下塘村都属于客家围屋,不过规模小一些。

据介绍,何信邦倡导:有子孙而不放逸子孙,要训习诗书。在传道授业的同时,他嘱咐何氏子孙要善于利用农具,勤劳耕作。记者在村内就发现,在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帮扶下,不少现代化的设施出现在村中,但村内依然保持着不少往昔的气息。就在仙姑祠不远处,八头牛在祠堂附近的草地前安然休憩,而几个年长的村民却在一旁的田地里弓腰劳作。

在村内唯一的一个大池塘外,虽然池塘水已经接近放干,但是还是有四五名村民下塘合力结网,冒着瑟瑟寒风,把池塘中剩余的鲫鱼捞出来。大家衣衫上虽然都满是塘泥,但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