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族群媒体之组织文化与组织认同研究:台湾客家电视台的个案分析
作者:李美华  期号:第2期 来源:传播与管理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电视台  族群媒体  组织文化  组织认同 
描述:共媒体角色,并且肩负传承客家语言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其所凝聚的组织文化以及员工的组织认同势必与一般电视台有所不同。本研究从组织文化与组织认同的理论视野出发,以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之质量研究方法,分析客家
客家荘学校教育环境之研究
作者:林焕民  期号:第37期 来源:学校行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庄  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环境 
描述:作客家庄实证研究之理论基础。 归纳结论数端如下:(一)客籍校长之领导优势(二)家庭母语传承之弱势(三)学校行政推动之力量待启动(四)推动经济条件之不利。根据研究结论,作出建议,以供有心客家
客家电视在多言文化中的传播功能与挑战
作者:彭文正  来源:广播与电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少数族群文化  母语教育  沉默螺旋  客家电视  语言政策 
描述:的困境中。将描述民意散布的「沉默螺 旋」理论应用在客家话的传播模式中,客家电视可以积极扮演塑造 「语言气候」的功能,使客家话在台湾语言社会中,不是完全没有 功能的弱势方言。透过家庭教育的紮根、学校
以传承客家饮食文化为己任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钢文一边烹饪一边向学生讲解。(连志城 摄) ●见习记者 黄焱 本报记者 李少凤 梅州农业学校烹饪老师陈钢文从小就与“味道”结下不解之缘,现在他的目标是“传承客家味道”。他认为一个城市的“味道”是积淀了厚重的饮食文化,最能留住人的。 陈钢文是广东省首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中
汉语声调浊上变去研究
作者:李琴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浊上变去 
描述:低沉,形成上升调,调值接近去声调,二者渐渐合并。浊上变去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全浊上声—浊去声—阳去—去声。浊上变去符合词汇扩散理论,演变以词语(全浊上声字)为单位一个一个进行。因而同一时代出现三种全浊上声字:已变为去声的全浊上声字,正在变化的全浊上声字,未变的全浊上声字。这就形成浊上变去的共时差异。
袁文才、王佐事件再研究——中共党史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的视角
作者:谢宏维 邹芝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共党史资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袁文才  王佐  毛泽东  客籍  井冈山地区  土客矛盾  湘赣边界特委  宁冈县  地方社会  事件 
描述:》(1928年11月)等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在理论上初步回答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条件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对于这些著作(也包括其他共产党人的一些著作),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从政治革命的角度,将其
把广东人精神的讨论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广东人精神丛书》首
作者:韦前  期号:第1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广东人  丛书  座谈会  抗击“非典”  广东省委书记  中央政治局委员  述要  专家学者  敬业奉献 
描述:“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作为广东人精神的规范表述。当时参与讨论的一批专家学者,觉得很有必要对广东人精神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于是,范英、刘小敏等专家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广东人
似是而非:粤北“山茶花”的联想
作者:甘克宏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推广普通话  粤北采茶戏  客家话  山茶花  演出  客家地区  农村乡镇  观众  知识文化  传统剧目 
描述:得好!这不是什么新鲜理论,而是似是而非的旧闻的翻版。它使我想起了,往事:在十年浩劫后,原韶关专区有个掌大权的同志说:粤北采茶戏只有改用普通话演出,才能登上大雅之堂,争取更多的观众。在这似是而非的指示
小康社会与民系意识的自觉
作者:谭元亨  期号:第2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  先进文化  小康社会  民系意识  文化政策 
描述: ,世界客属大会已召开了 1 6届之多 ,其盛况可谓空前。而潮汕人的大会 ,更开到了北京人大会堂 ,举世瞩目。广府人通过珠玑巷后裔联谊会 ,也开展了一系列有鲜明民系特色的活动。至于学术上 ,更有卓越
民俗学学科本位与跨学科对话座谈会纪略
作者:杨树喆  期号:第4期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跨学科对话  民俗学  学科本位  座谈会  文化研究  “国家与社会”  民俗事象  碧霞元君信仰  民俗志  维吾尔族 
描述:与融合;维吾尔族麻扎尔文化研究》(热依拉)、《中国犁与韩国犁的比较研究》(郑然鹤),广泛借鉴和运用了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伦理学及农业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又在力图坚持民俗学学科本位方面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