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章见证历史--记"军事调处执行部"徽章
-
作者:张斯媚 王新亮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价值 徽章 军事 第二次国共合作 鉴定委员会 革命斗争 叶剑英 抗战后
-
描述:这枚“军事调处执行部”(下文简称“军调部”)徽章珍藏于叶剑英纪念馆。它是抗战结束后成立的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人员佩戴的证章,记录了党抗战后的一段特殊历程,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后期在叶剑英同志领导下我党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见证,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于2012年被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文物。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福建连城培田古村落
-
作者:李浈 雷冬霞
期号:第8期
来源:城市规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街区 聚居地 山水环境 古民居 培田 客家人 古村落 题额 福建连城
-
描述:“客家首府”之称。而培田,则正是古汀州府通往连城、永安、龙岩的交通要冲,它作为一种典范,是历史上客家人南迁路上创造的辉煌。培田可耕可读的山水环境优美宜人,河源溪(汀江上游支流朋口溪的一段)自北向南绕
-
女性文学的历史补接与发展启示——《夜如年》意义解读
-
作者:刘家思 蒋意春
期号:第6期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发展启示 女性生活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封建男权 男权话语 女性解放 客家女性 悲剧命运
-
描述:接众所周知 ,整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以男权文化为中心、描述男权立场和男性话语的历史 ,女性在这一历史文本中作为“盲点”而失语。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就是男权对女性所实施的一种非人的摧残与压迫。在这里
-
客家音乐的历史脉络及发展现状探析
-
作者:黄海燕 陈慧
期号:第10期
来源:青年科学(教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音乐 历史脉络 发展现状
-
描述:客家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支奇葩,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属非物质文化保护对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厘清客家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探讨客家音乐的重要特征,分析客家音乐发展现状等基本问题,旨在进一步推进客家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创新,使这朵音乐奇葩越开越灿烂。
-
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的历史与审美探析
-
作者:张海华 辛艺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服饰 历史学家 原材料 赣南 审美 客家 海上丝绸之路 石城县
-
描述:赣南被历史学家誉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要道之一。这一定程度上能反应赣南历史上出现过服饰原材料的频繁交易,甚至有大量服饰原材料的生产与加工。更为明令确的史料有《石城县志》道光四年载:“石城以鹏麻为夏布,织成细密,远近皆称。石城固厚庄,
-
[旧梦换新颜·客居]大万世居:深圳人文的历史诗篇
-
作者:刘婷婷 肖海强 张伙生
期号:第9期
来源:作文通讯(阅读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万世居是深圳目前最大的客家围屋,见证和经历了深圳东部早年的移民史和拓荒史,被视为研究深圳人文历史的活化石
-
客家人护台御敌、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
作者:刘加洪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作用 祖国统一 客家人 客家民系 闽粤赣边区 民国时期 清朝初年 领土完整 台湾省
-
描述:纪以来,台湾的客家乡亲傈存着客家民系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抗击外敌,不畏强暴,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纵观历史,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略作论证。
-
苏家围古村落苏氏族谱调查与分析
-
作者:陈海明 苏瑞国
期号:第6期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家围古村落 苏氏族谱 调查分析
-
描述:历史文化。
-
围龙屋:客家民系千年历史发展的佐证
-
作者:唐兆民
期号:第1期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龙屋 客家民系 客家人 客家民居 民居建筑 围屋 继承与发扬 客家先民 建筑形式 大迁徙
-
描述:客家,这个不朽的民系肇自中原,历经五次大迁徙,在历史长河汇成了一首雄壮的客家民系之歌。久经流徙之苦的客家人对家园建设十分重视,客家民居位列中国五大民居建筑之一,是客家民系迁徙过程中对汉文化继承与发扬的结果。
-
山羊隔畲族“山客话”与客家话的历史关系
-
作者:林清书
期号:第1期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族 “山客话” 客家话 汉语方言 闽西
-
描述:山羊隔畲族“山客话”,在语言性质上是汉语方言,与客家话有极大的相似度,但是,山客话也有自己的身份标记.畲族“山客话”与客家话的关系非常复杂,与历史来源、生活地域和民族迁移、语言接触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