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移民女嫁作客家媳惠城区水口街道办事处新兴街移民老年人在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①
②
③
在惠城区水口街道办事处龙湖社区,有一个只有一条街大小的居民小组——— 第七居民小组,住了21户共72位从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高圹村来的新客家。这些新客家为支持三峡水电站建设工程的需要,于2002年8月千里迢迢来到了惠州安居。一晃6年过去了,当
-
珍妮:吃客家围餐过元宵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杨明、罗桦琳)萝卜糕、松子鱼、长寿伊面、客家酿豆腐……昨天傍晚,为寻根问祖而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的加勒比女子珍妮·杨亭·何,在丈夫何大卫和公公何施爱的带领下,回到丈夫出生的深圳横岗南塘村,与200多位村民在村头吃起了客家围餐,过了个地地道道的粤味元宵节。
新奇:露天大厨房筵席很壮观
-
新老客家共创“活的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作为创意十二月的重点主题活动,“第三届客家文化节”今晚将拉开大幕。记者从主办方获悉,本届文化节以“创造活的文化,承接新的传统,打造‘客家新文化’”为主题。自22日至30日,“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高峰论坛、“艺韵客家”主题歌舞晚会、创意学术讲座、客家风情美术影展等11项活动将陆续登场。
山歌名家
-
把关西客家围打造成旅游最亮点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张美娇 关西客家围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最好旅游资源之一。现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何把她打造成龙南旅游最亮点,提出如下思路: 一、加大宣传力度。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大对关西客家围的宣传。通过报纸、广播、拍电视等不同媒体,把关西客家围的建筑风貌、建筑规模、建筑工艺,风土人情,客家文化等进行大规模的
-
横河八旬客家山歌王渴望再登台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刘培青边编筐边唱歌,昔日客家山歌王风采依稀可见。 本报记者温舒 摄
在博罗县横河办事处,有位爱唱歌的老人刘培青。他的山歌张口就来,歌声响亮清脆,韵味绵长,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他被当地人称为客家山歌王。
近日,记者来到刘培青家中,一间光线不足的房间内,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正在编筐。
-
闽西客家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
作者:傅子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首先,它充实和丰富了客家文化的内涵,并为延续和光大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西客家文化在这文化演进运动中,无疑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闽西客家文化具体事象中,才会看到诸如方言多古汉语成分、习俗类同中原古风,以及连民居布局 都讲求等级、次序等儒家伦
-
父母担忧 生长在广州 不会说粤语 新客家第二代“白
-
作者:张演钦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张演钦
“我儿子在广州出生、成长快十年了,竟然还不会说粤语!”昨天,读者崔先生向羊城晚报记者诉苦。
爸妈老师同学都不讲粤语
崔先生的孩子在广州出生、长大,“十岁了几乎一句也不会粤语,也听不懂,同时也不爱看粤语电视节目。”1998年来到广州的崔先生为此挺苦恼。他想了好久,琢磨出几个原因
-
架起闽台客家文化交流桥梁 ――武平县政协着力打
-
作者:钟德彪 钟茂富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今年7月19―20日,闽西客家联谊会、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在龙岩共同举办“海峡两岸定光古佛与民间信仰”学术研讨会,有关领导和海内外客家学专家学者80人参加了研讨会。此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0多篇并
-
凉帽带“牵”不动时尚的手? 客家凉帽带和围裙带淡出市场,邓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村民罗桂芳代替视力欠佳的邓英莲演示凉帽带编织技艺。本报见习记者蔡宝春摄
邓英莲79岁,福田区上梅林村居民,因擅长客家凉帽带、围裙带编织技艺而被推举为深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17岁时已精通凉帽带编织技术,年轻时编织的凉帽带难以计数;如今她已年近耄耋,视力模糊,无法再做费眼力的手工活,但她仍
-
客家文艺需要融入现代元素省客家民俗文化研讨会举行,市民协负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多年来,我市非常重视客家文化艺术的传承,客家山歌、舞麒麟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图片由侯粤春提供
12月1日,由广东省文联、省民协主办的广东省客家民俗文化研讨会在东莞市举行。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当代文艺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