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闽西日报>  架起闽台客家文化交流桥梁 ――武平县政协着力打

架起闽台客家文化交流桥梁 ――武平县政协着力打

作者:钟德彪钟茂富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二版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挂接】

【全文】

今年7月19―20日,闽西客家联谊会、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在龙岩共同举办“海峡两岸定光古佛与民间信仰”学术研讨会,有关领导和海内外客家学专家学者80人参加了研讨会。此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0多篇并结集出版。与会专家学者从定光古佛信仰的形成和传播、台湾定光古佛信仰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汀州定光古佛信仰与妈祖海神信仰的关系、定光古佛信仰与闽西客家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成果丰硕。

据介绍,定光是北宋初期在武平岩前狮岩“修炼成佛”的,也是历史上唯一被朝廷正式敕封为“定光佛转世”的高僧。据史料记载,他是福建泉州同安(今厦门)人,俗姓郑,法名自严。11岁时出家,依本郡建兴寺契缘法师席下。17岁时游历江西豫章、庐陵,拜高僧西峰圆净为师,在那里盘桓五年后,云游天下。北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他来到武平南安岩,见此地石壁陡峭,岩穴天成,遂结庵于此。景德初,他应邀往江西南康盘古山弘法,住持禅院。三年后,返回南安岩。七年后,汀州郡守赵遂良慕名延请其到汀州府城,建寺庙于州府后供其居住,四年后的正月初六圆寂。之后,百姓收集其遗骨及舍利塑像,顶礼膜拜。圆寂后,朝廷四次为其加封,最终正式敕封他为佛祖释迦牟尼之师“定光佛”的转世应身,大文学家苏东坡、黄庭坚和著名诗僧惠洪等,都曾因之撰写诗文,也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明清之际,定光古佛传到台湾。

定光古佛是客家文化的一张品牌,也是武平的独有品牌。改革开放以来,武平县政协调动文史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掘、整理、研究定光古佛及其信仰的来龙去脉,所蕴藏的优秀文化因子、思想积淀,并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呼吁,使之逐渐为人们所认知,也架起闽台客家文化的交流桥梁。成立了“定光古佛研究会”,先后组织文史工作者撰写有关定光古佛的论文20多篇,编印《定光古佛》小册子,把本县或有关学者专家的研究和论著汇编成册,向社会各界发行赠送。2007年,市政协向省政协报送了《建议借助定光佛缘扩大闽台文化交流》的社情民意,省政府领导在专报件作了批示。

武平县政协领导表示,全市上下正在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加快‘两个先行区’建设”主题实践活动,武平县政协就是要借鉴外地经验,搞好定光古佛祖庙景区的规划开发。特别是借鉴湄洲妈祖景区成功开发的经验、途径、办法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好规划开发方案,再分步实施,为提高闽西客家祖地的历史品位,促进闽台之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凝聚人心,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