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闽南与客家中元民俗仪式比较
作者:苏娟娟  期号:第12期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南  客家  中元节  仪式 
描述:闽南和客家这两个民系都是在闽地形成的,目前传统的闽南人居住区中,大多是闽客杂处的,闽南客家民俗礼仪自然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事象,其表现形式与仪式内容反映人民的生活、文化中具有传承性的意识形态和习俗惯例。
运用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践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
作者:曹小铃  期号:第1期 来源:新时代教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校的艺术教育实践,通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从而形成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我校依托乡村少年宫建设,培养学生艺术技能,在原有的艺术类课程及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了:摄影摄像、客家提线木偶、诵读与表演、手工与绘画、阅读与写作、舞蹈、器乐、泥塑、电脑等十几个培训项目。
九○年代後客家及原住民创作音乐中的原乡想像与族群认同
作者:简妙如  期号:第1期 来源:文化实践与社会变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原住民  族群音乐  认同  内在离散 
描述:反省,也兼具了以音乐的表演及创作实践, 形塑超越族群意识的新兴文化实践, 由此指出台湾多元社会的可能风貌。
客家“根认同”探析
作者:李尚宁  期号:第10期 来源: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寻根  客家  根认同  地域文化  宗族制度 
描述:客家人对根的认同是汉民系中具有最鲜明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客家人透过对祖先的崇拜、心系中原、看重宗亲情义、讲究姓氏辈份排序、执着地对中华文化的传承等,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豪感。籍此探究,加以认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认同建构为传播基础概念之初探:以美浓反水库运动为例
作者:林福岳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华传播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识动员  社区传播  社会运动  美浓反水库运动  族群认同  传播研究 
描述:动中,运动组织者所用的论述方式,是将论述植基於客家族群既有的认同上,提出反水库即等同於维护生存权、延续族群命脉、展现客家精神的诉求。在策略上则区隔我群与他群,突显美浓客家人的共同意识,并掌握对议题
建构的"客家"与区域社会史:关于赣南客家研究的思考
作者:黄志繁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研究  区域社会史 
描述:客家"建构"的历史进行梳理,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赣南人作为一个"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和赣南地区作为一个"客家文化区"地方认同意识的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必须放弃传统研究中以方言和移民作为
台湾电影甩不开的“地域视界”:不一样的台湾导演,一样的本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9期 来源:up向日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描述一百多年前台湾客家青年誓死抗日的电影,再到今天的《赛》,抗日都被淡化,只是谈原住民的意识觉醒。甚至是《那些年》,如果没有原汁原味的台湾校园风情,故事再精彩也会缺少颜色。 台湾的电影人很“小气
土楼与社会环境的研究
作者:濮芳芳  期号:第15期 来源:中华民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土楼面前,人们禁不住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土楼是如何产生的?关于这一点,建军筑师们看到了土楼的材料经济结构强度、轴线布局、夯土技术、物理性能以及造型艺方面的特性.方史工作者注重于社会经济、宗教意识
从闽西迁出的客家人
作者:钟德彪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题记 正是桐花绽放的季节,南国浸透着温润的风。奔腾逶迤的山冈上、丘陵间,高大的油桐树绿意葱茏,亭亭如盖,雪白的桐花从树梢间飘落,悄无声息,洒满大地。 带着牵挂向往,心怀憧憬敬意,2014年4月12日至24日,在闽西客家联谊会会长
生命礼赞:漫谈山歌剧《山稔果》
作者:肖伟光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剧  生命礼赞  情感冲突  民族风格  改革开放  相结合  人格魅力  传统文化精华  现代意识  山稔 
描述:——大牛,并以此体现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意识相结合所产生的价值和人格魅力。整个作品简洁洗练,沉郁凝重,营造了一种悲壮气氛,热情讴歌了生命的意义,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剧作者以其写实的功力,用简练的笔触从钟阿庆第三次结婚的场面切入,举重若轻地把蕴藏着惊涛骇浪般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