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赣南围屋读客家历史(上)
-
作者:李胜雄郭玉玲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渔仔潭围一隅。郭智勇摄
陈联围屋一隅。温礼明摄
龙南燕翼围。(资料图)
村民在围屋内磨豆腐。蓝玉林摄
编者按:
在赣南的山山水水间,坐落着不少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东方古堡,它们或沧桑等待、或沉默静守,成为历经岁月的客家人留存在这片土地上极具客家特色的实物载体之一。时间这双神奇的
-
客家文化走进校园
-
作者:尹春芳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深圳特区报讯 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单位主办,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承办的第七届“深圳客家文化节”的重头戏——客家文化进校园昨日在深职院举行。
在现场,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总策划杨宏海被聘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他即席为该校师生作《客
-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
-
到良井来一趟客家文化之旅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霞角村古老的客家围屋内,如今杂草丛生。
闲暇时到一个幽静的地方走走,是不少都市人的梦想。离市区只有20余公里的惠阳区良井镇,就是一个寻幽探古的好去处。400余年历史的甘泉古寺,与参天古树
-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三编 第13册 被遗忘的大清忠魂 清代苗栗堡客家义民信仰研究(上)
-
作者:张正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客家 清代
-
描述: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三编 第13册 被遗忘的大清忠魂 清代苗栗堡客家义民信仰研究(上)
-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三编 第14册 被遗忘的大清忠魂 清代苗栗堡客家义民信仰研究(下)
-
作者:张正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客家 清代
-
描述: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三编 第14册 被遗忘的大清忠魂 清代苗栗堡客家义民信仰研究(下)
-
客家文化发展及客家语言保存论坛昨举行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上接1版)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顾问曾正宗,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教授罗勇主持论坛。专家学者们围绕客家元素、客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客家语言的文化传承与复兴、互联网与客家文化未来
-
流淌在血脉中的客家符号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尽管,迁徙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最重要原因,但在迁徙中,总有一些东西让客家人坚守,成为流淌在血脉中永恒的符号。
祠堂
赣、闽、粤相交的青山绿水间,是客家的主要分布区。走进这里的每一个村镇,可以看到一座座雕梁画栋的祠堂,它们虽然因岁月的冲刷有的破损或斑驳,像老人倔立在风中,但从它们建筑的精美,我们仍能想
-
《梦里客家》唱响大学校园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杨宏海教授(中)与山歌艺术家一起演唱客家山歌
本报讯 (记者刘军 通讯员郑少斌)“常常想起那山下,圆圆的土楼围龙的家,雁鸣湖上雁南飞,采茶的阿妹美如花……”12月11日至12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