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客家方言岛词汇使用现状调查:以“华阳凉水井客家话”为例
-
作者:宋伶俐 朴正俸
期号:第1期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凉水井 客家方言 词汇
-
描述:以董同龢先生曾经考察过的华阳凉水井客家话作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凉水井客家话词汇的使用现状,就影响凉水井客家话词汇使用准确率的主要因素展开了相关分析。
-
象州石龙客家方言词汇特点
-
作者:王华 夏中华
期号:第5期
来源:山东文学·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龙 客家方言 词汇 特点
-
描述:广西是客家方言使用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象州县石龙镇地处四县、区(象州、武宣、兴宾、柳江)交界,汇三江(柳江、红水河、黔江)入海,选取其作为客家话研究点,具有代表性。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拟从四个方面对象州石龙客家方言词汇的特点进行一些常规性的总结,以期能为广西客家话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
广东梅州客方言词汇内部差异比较研究
-
作者:李玉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州客方言 词汇 差异 一致
-
描述:其内部差异的成因。特别是对与外省市接壤的周边各县的词汇进行考察和分析,因为这些县市或是交通阻塞,与外界交流接触少;或是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较多,受到强势方言粤语的影响;或是与潮语区的县市比邻,受潮
-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清代时期古语词
-
作者:王秋珺 温美姬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语词 梅县方言 客家话 古汉语 梅县话 语法特点 清代 历史层次 活化石 时期
-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古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古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清代时期的古语词。1、今日渠屋家个狗走草。(今天他家的
-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隋唐五代时期古语词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隋唐五代时期 古语词 梅县方言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语法特点 历史层次
-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吉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吉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古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隋唐五代时期的古语词。
-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先秦两汉时期古语词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语词 先秦两汉时期 梅县方言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语法特点 历史层次
-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今天的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古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将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吉语词分期刊载以飨读者。
-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元代时期古语词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语词 梅县方言 元代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语法特点 历史层次
-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古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将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古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元代时期的古语词。
-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古语词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古语词 梅县方言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语法特点 历史层次
-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吉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吉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吉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语词。
-
梅县方言古语词撷萃之明代时期古语词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语词 梅县方言 明代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语法特点 历史层次
-
描述: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古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将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古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明代时期的古语词。
-
马来西亚芙蓉与知知港客家方言词汇研究
-
作者:锺慧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词汇 马来西亚
-
描述:义类概念的差异、词形和词缀的保留、特殊词汇的分析、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保留、文化差异对造词和词汇应用的影响、外来词和兄弟方言的渗透,到各种词汇变异和流失的社会因素都有所涉及。 论文分为四章和结语;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