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西客家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
作者:傅子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首先,它充实和丰富了客家文化的内涵,并为延续和光大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西客家文化在这文化演进运动中,无疑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闽西客家文化具体事象中,才会看到诸如方言多古汉语成分、习俗类同中原古风,以及连民居布局 都讲求等级、次序等儒家伦
-
“客家山歌王”成“非遗”传承人 石岩会唱石岩客家山歌的人,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 刘荣 通讯员 胡蓉 陈春火)近日,宝安区石岩客家山歌王、深圳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的池官华老人,拿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山歌(石岩客家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证书,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据悉,石岩会唱石岩客家山歌的人,年纪最小的也已经66岁,保护和传承“石岩客家
-
大話八閩:客家「故宮」:龍岩培田古民居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林舒婕
30幢明清時建的高堂華屋、20座古祠、5處書院、1條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走進位於龍岩連城的培田,連片成群的明清古民居令人彷彿墮入時空隧道。培田古民居,不只是與福建土樓、梅州圍龍屋並稱的世界客家建築史奇葩,其精美絕倫和錯綜佈局,更是堪稱「微縮故宮」。
九
-
“岭南第一大围”“管家”官桂根 撩开始兴客家大围神秘面纱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官桂根(右三)义务为游客讲解大围
官桂根对大围每个细节都细心研究
在始兴县满堂客家大围,有一位经常戴一顶鸭舌帽作免费解说的六旬老人,因其对满堂客家大围的情况如数家珍,对大围
-
西乡山歌集外地人著就 李作棉耗时一年写成《西乡客家山歌》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吕婷)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作棉耗时一年创作的《西乡客家山歌》刚好收笔。已在宝安区西乡居住20多年的李作棉是河源人,1952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山村。他四五岁时开始读唐诗宋词,7岁就能吟诗作对,12岁在《中国少年报》发表作品,被村里人称为“神童”。
李作棉创作的客家山歌全部取
-
清溪清代客家宗祠历尽沧桑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见习记者/黄万全记者/陈志强实习生/曾伟民通讯员/黄广文)近日,笔者探访了位于清溪清厦厦屋村的南山曾公祠,一睹了清代客家宗祠建筑的风采。据史料记载,该宗祠建于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迄今已有264年历史,虽然经历了264年的风雨沧桑,但其建筑风格基本保留完好,是东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旬夫妇成惠州新客家 两老为照顾外孙女从新疆来惠生活七年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丁泽林(右)、王德芳夫妇本报记者范春莉 摄
■ 本报记者范春莉
在惠州的“新客家人”中,有不少这样的老人——— 为了能与子女一起生活,从家乡来到惠州。家住市区东平长湖苑年近八十的丁泽林王德芳夫妇就是这样的 “新客家人”。2000年,丁泽林、王德芳老人为了照顾出生不久的外孙女,从新疆来到惠州。
-
客家功夫舞麒麟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竹林寺弟子在表演螳螂拳。
在坪山,黄耀华师傅的大旗舞到哪里,哪里就有精彩的舞麒麟表演。
舞麒麟是客家传统民间文化。在龙岗区坪山,练习螳螂拳的竹林寺传人必练舞麒麟,以增强功力。坪山正将舞麒麟和螳螂拳作为一个项目,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杆金黄镶黑边的三角大旗迎风飘舞。在大旗下,唢呐、锣鼓
-
客家 新闻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老翁一句劝告话
招同宗兄弟杀害
本报五华讯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张潭辉)两个年龄相差38年的同村同宗兄弟,经常在一起闲聊成了“忘年交”。只因弟弟不争气好赌酿成家庭不和,做哥哥的只说了一句劝告话,便遭来杀身之祸,被做弟弟的残忍杀害,直至尸体腐烂才被家人发现。昨日,五华县警方通报,五华县警方经过连续
-
脉脉客家魂 悠悠华夏情 ——宁化石壁第十四届世界客属祭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今天,我终于带领南源永芳集团的祭祖团亲自来到石壁,心情十分激动。我虽然年轻,但是父亲创建的事业,父亲开辟的道路,我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11月13日,在第十四届世界客属祭祖大典活动上,“石壁功勋”、原南源永芳集团董事长姚美良的长子,现南源永芳集团董事长,30岁的姚国华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过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