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文化精神与林李诗画双璧
-
作者:杨义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精神 林风眠 李金发
-
描述:客家人在迁徒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山地文化-客家文化,19世纪后期,逐渐形成了“新客家文化精神”。黄遵宪的丘逢甲可以说是客家文化在近代中国发愤图存在的双璧,而林风眠、李金发则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客家文化的诗与画的双璧。
-
宋代诗人与梅州
-
作者:张应斌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诗人 苏轼 苏辙 刘克庄 梅州开发史 客家
-
描述:宋代著名诗人在梅州的诗文,方志仅收杨万里和文天祥的诗。实际上,苏轼、刘克庄等还有多首诗文失收。这些诗文对于补梅州方志之缺,对于研究粤东历史和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
客家方言与客家的历史文化
-
作者:李如龙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方言 赣方言 崇正意识 宗族观念
-
描述:语言是历史的产物 ,文化的载体。客家是汉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独特的群体。客家方言是这个群体最重要的特征 ,也是我们研究客家历史文物的最重要的依据。本文从四个方面 ,运用客家方言的事实来证明客家历史文化的几个重要特点。
-
略论生态建筑与客家民居生态特色
-
作者:王强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 建筑 实践 民居 特色
-
描述:本文力图从现代生态观出发 ,论述生态建筑产生发展的背景 ,并以“三论”简介其丰富的内涵 ,从建筑领域、建筑科技、建筑消费等来阐释其实践意义。该文又在较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客家民居——“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多功能多用途”等生态特色
-
罗浮山之游与丘逢甲的思想转变
-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丘逢甲 罗浮山 思想变化
-
描述:本文通过对丘逢甲1910年游览罗浮山所创作的一些记游诗作一粗浅分析探讨,以期展现丘逢甲这一时期的心理活动和理想脉搏。
-
21世纪的客家研究-关于客家学的理论建橡
-
作者:张应斌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客家学 理论建构 21世纪 学科发展 客家历史学 客家方言学 客家文化 汉族民间文化
-
描述:学的理论建橡和客家文化的全面整理与阐释。
-
论围龙屋与客家居住文化
-
作者:杨赐文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围龙屋 审美 建筑 文化 环境
-
描述:本文从思想文化到建筑结构 ,从人的观念到物的表现 ,对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围龙屋作了粗浅的探讨。指出客家先辈民族审美意识中的理性精神 ,并适切地表达了对围龙屋建筑结构造型、环境氛围、选材建造等方面的审美价值观
-
客家民系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与作用
-
作者:罗英祥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刀耕火种 科学致富 启蒙教育 武力救国
-
描述:南迁汉人几经周折定居闽粤赣边区 ,在融合当地土著后 ,形成了客家民系。该民系形成后 ,对边区的山地开发、传播先进的汉文化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 ;客家人具有强烈的爱国心 ,在推动中国历史 (尤其是近代历史 )前进方面起了先锋作用。因此 ,客家民系在中国历史上享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
客家人在印度尼西亚的共生与认同
-
作者:吴美兰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印度尼西亚 移居 认同
-
描述:本文对客家人移居印尼的社会背景及其概况,早期旅居印尼客家人的处境和心态,二战后印尼客家人所面临的困惑和选择进行了论述。提出,应该用发展的、审时度势的新观念、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们的共生、认同问题。对于他们积极融入居住地社会“落地生根”,给予充分的理解、肯定和认同
-
“客家渊源与客家界定”研讨会综述
-
作者:谢永昌 陈晓 廖练迪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界定 研讨会综述 客家民系 客家学研究 客家研究 渊源 罗香林 闽粤赣 文化认同 百年争论
-
描述:“客家渊源与客家界定”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