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842)
期刊(2285)
学位论文(808)
图书(340)
视频(160)
会议论文(63)
图片(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842)
期刊 (2285)
学位论文 (808)
图书 (340)
视频 (160)
会议论文 (63)
图片 (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64)
2014(3036)
2013(776)
2012(834)
2011(764)
2010(667)
2009(379)
2008(334)
1998(3)
按来源分组
客家研究辑刊(136)
岭南文史(26)
广西民族研究(15)
学术研究(12)
华中建筑(5)
广东史志(5)
人民论坛(3)
岭南学刊(2)
警察实战训练研究(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
从客家民间信仰看粤闽赣山区开发和客家族群的发展
作者:周建新 周琍  来源: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从客家民间信仰看粤闽赣山区开发和客家族群的发展
客家下南洋 挥泪第一站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有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建制早于梅州,它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经千百年孕育,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昔日粤东商贸重镇有着“自古不认州”的盛名,它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其客家山歌更驰名中外,文物古迹天然风景比比皆是。现在,这个岭南古镇正在新城镇规划建
[2003-10-05] 客家聚集地——赤泥坪村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赤泥坪村位於沙田中文大學毗鄰的谷地,大概是因其赤紅色的泥土而得名,該村絕大多數原居民都姓邱,都是客家人,其祖先是二百多年前由廣東省博羅縣遷來。而原居於該村的村民僅有四家不是邱姓,他們分別姓文、駱、關及聶。 據《河南堂邱氏族譜》所載:「博羅移安,兩百餘年。」「十九世祖諱祖發公……世族分移到新安麻雀嶺
黄遵宪与客家民间文化
作者:邢丽凤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遵宪  客家民间文化  客家歌谣情结  客家人文景观  “我手写我口” 
描述:地考察了黄遵宪诗歌对客家人文景观的审美呈现与文化透视.第部分从言文合一、真我之诗和尚用审美等角度,论述黄遵宪"我手写我口"的诗歌理论与客家文化的精神联系.黄遵宪正是在对客家民间文化的参照中,升华出独树一帜的理论硕果.
出场与退场
作者:黎明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现代广东文学  现代性  地域阐释  以旧含新  深沉的忧郁  必理自然主义 
描述:、深沉的忧郁、心理自然主义等,这些现代性品质因为有着本土文化和本土文学传统的影响,与出场退场事件的文化联系显得丰富而复杂,可以从负载政治内容、取法象征主义、新派通俗言情类作品加以考察,并从广府民系
[2003-01-27] 縱橫談:客家食品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廣東省梅縣,是著名的客家籍地區,梅縣客家人過年,傳統風俗例有「樣板」賀年。這「板」字是客家話,也可以寫成「版」、「叛」。所謂賀年的樣板,屬於五穀類的糯米、粘米粉加工製成的特色糕點類:「甜板
[2003-11-15] 台灣新聞.藍綠營力爭客家票源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國民黨主席連戰今天走訪高雄時說,國民黨站起來的時間快到了,不僅是國民黨站起來,也是親民黨站起來,更是台灣人站起來,但需大家支持。民區是高雄市最大的區,民區贏高雄就贏,高雄贏台灣就贏。民區寶珠溝
郑大成立客家文化与华文文化研究所
作者:何进喜丁佳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在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召开前夕,从郑州大学传来喜讯,“郑州大学客家文化与华文文学研究所”正式成立。$$客家文化与华文文化研究,皆为近年来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们有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研究背景,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学术特点。客家学尚未成立,它与民族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有着密
[2003-04-09] 客家美食 網絡飄香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胖子美食館的老闆鄒勤富近日對此仍津津樂道的說,那些老外吃過後伸出大拇指連稱「OK」,跟他們一聊,才知道他們是在因特網上了解到客家美食後,不遠萬里慕名趕來大快朵頤的。 原來,今年三十七歲的鄒老闆經營餐飲業已有六年歷史,在連城縣小有名氣,去年自費建立了一個網站,將自己的餐館概況和拿手好菜一起搬上了因特
客家古民居群落培田村
作者:廖楚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闽西连城培田村,是至今保存得较完整的典型的客家古民居群落。$$培田村在连城县的西南部,离国家级风景区“冠豸山”约20公里。古代这里是通往汀州府的交通要道。$$整个培田村约有1000多居民,都姓吴。$$现在培田村的古建筑,共保存有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2座跨街石牌坊和一条千米古街。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