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北客家传统民居雕饰艺术的文化解读
-
作者:傅志毅
期号:第2期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北客家 传统民居 雕饰艺术 民俗 文化
-
描述:粤北客家传统民居雕饰艺术与汉族传统文化紧密相连,隐含着镇宅避邪、祈福求吉以及伦理教化、修身养性等民俗文化内涵,同时还体现了天然质朴、凝重古拙、人文气质等美学意蕴。
-
客家民间美术的地域之养与民俗文化内涵
-
作者:罗奋涛
期号:第17期
来源:大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间美术 地域 民俗文化
-
描述:客家民间美术根植于客家人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作为客家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客家民间美术融入了深邃的民俗文化内涵,它以客家民俗文化活动作为的创作基础,而客家民俗活动又以客家民间美术为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依存、融汇交织。
-
“艺能”表演与民俗文化——王耀华《客家艺能文化》引发的思考
-
作者:张锦华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俗文化 艺能 历史文化 文化底蕴 客家文化史 民俗活动 文化人类学 相互作用理论 文化内涵 文化模式
-
描述:“艺能”表演与民俗文化———王耀华《客家艺能文化》引发的思考张锦华“艺能”的概念中国自古有之,如《史记·龟策传》、《后汉书·方术传》等,后来转而在日本出现并使用。王耀华在中日音乐比较的研究中萌生重新起用的念头,并通过词源考证和学理考究而在《客家艺能文...
-
唯物史观与客家民俗文化研究
-
作者:郑景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客家民俗 民俗文化
-
描述:此进行解剖,并分析这一民系的核心民俗文化是哲学方法论上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这是其一。 其次,作为一个新兴却又古老的民系,客家民系的研究需要新鲜的血液来补充。正确的理论研究对于客家民系的民族内聚力
-
客家“狂吹节”——连城县元霄节民俗文化剪影
-
作者:邹善水 李贞刚
期号:第2期
来源:科学与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聚居地 文化活动 舞龙 花灯 连城 客家人 异彩纷呈 客家民俗 民俗文化 闽西
-
描述:闽西连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每逢春节元霄,异彩纷呈的罗坊走古事、姑田游大龙、新泉烧炮、北团游大粽、芷溪花灯及城乡上下的舞龙、舞狮等20几项民俗文化活动独具风姿,目不暇接。连城的客家民俗民风以其内容多样、场面大气和制作精良而闻名海内外。
-
论赣南旅游开发中地域民俗文化创意品牌的塑造
-
作者:吴宏敏 吴惟
期号:第11期
来源:美术大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俗文化 赣南采茶戏 文化旅游资源 客家文化 客家民俗 旅游开发 民俗活动 旅游者 客家人 旅游资源开发
-
描述:赣南的民俗文化是赣南地区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其民俗文化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民俗旅游是一种体验旅游。旅游者通过民俗活动,可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体会到当地的
-
试论赣南客家竹民俗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
作者:杨梅
期号:第S1期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竹文化资源 开发利用
-
描述:根据赣南客家竹民俗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特点,结合赣南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开发利用赣南竹民俗文化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
连城重视客家民俗文化建设
-
作者:项华宗
期号:第6期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俗 民俗文化 文化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城 客家人 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经济 闽西客家 有机结合
-
描述:连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留存丰富,如游大龙、走古事、游花灯、犁春牛、入公太、拔龙灯、游金瓜棚、烧炮、红龙缠柱、十番、鼓吹乐、提线木偶、连城拳等数十种客家
-
略论“香花佛事”对梅州客家民俗文化的影响
-
作者:李国泰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民俗文化 梅州 佛事 佛教文化 客家民俗 思想观念 民俗习惯
-
描述:佛教于南北朝梁普通三年(522)传入梅州客家地区以后,逐渐影响客家民俗行为。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客家人的思想观念,民俗习惯也带有很多的宗教性。“香花佛事”,就是佛教文化与客家民俗文化结合的一种宗教科仪。
-
贺州市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
作者:汪进芳
期号:第A11期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贺州 民俗文化 生态旅游
-
描述:贺州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民俗文化得天独厚,为贺州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条件,但由于贺州经济落后、旅游可进入性差、周边市场竞争力大,又给贺州旅游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贺州在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资源的地域性、原真性,突出资源特色,完善基础设施,从而保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