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环境与客家人文特质的形成——以赣南自然灾害研究为中心
-
作者:邹春生 朱钦胜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灾害 人文特质 客家 赣南
-
描述:关于客家人文特质的形成,是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书,考察了赣南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并且认为,客家人所具有的诸如显著的流移性、强烈的宗族观念、浓厚的迷信习俗等人文特质的形成,与赣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
台湾客家婚姻礼俗变迁之研究
-
作者:刘焕云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客家 婚姻礼俗 定婚
-
描述:的礼俗。客家人的婚姻观念是以广传家族、繁衍子孙为主要目的;传统客家婚姻礼俗极为讲究,每一项婚姻礼俗都代表客家人的文化精神与理念。探讨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之变迁,可说明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乃源自于大陆原乡
-
从族群意识到文化资源:客家文化建构历程的社会学分析
-
作者:柴可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族群意识 文化形象 客家社会
-
描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宣传、商业投资、联谊交流、学术研究等社会行动,"客家"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和一种文化资本,在大陆客家地区逐渐形成共识,成为一种"地方性知识"。这一过程与20世纪初期出现的客家研究热潮相比较,具有不同的建构背景和建构方式,但是二者所具有的建构逻辑却是一致的。
-
传统与变迁:赣南客家家法族规的地域性分析
-
作者:谢庐明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变迁 赣南客家 家法族规 地域性
-
描述:文化的价值取向。因此应认真研究发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之与现代社会调适,并服务于现代社会。
-
客家人生存智慧管窥―桂林市灵川县毛村社会历史调查
-
作者:李天雪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桂林毛村 客家 生计方式
-
描述:迁徙到桂林市灵川县毛村的客家黄氏族人,根据生存环境的变化,采用捕鱼立足,兼事运商,渔耕并举的生计方式,从原来的寥寥数人发展到数万之众。这一个案折射出客家人的生存智慧:一方面通过对自然环境的选择和改造来发展农耕生产,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采用有效而灵活的生计方式。
-
论述客家“三山国王”民间信仰之变迁——以台湾宜兰地区为例
-
作者:邱荣裕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山国王 噶玛兰 隘寮 王爷公 土著化
-
描述:宜兰地区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后,嘉庆年间再次由官府配合民间开发的典型案例,由于资料完整,历史发展与目前社会环境变异不大,且田野调查便利等研究条件具备,因此作为本论文研究客家族群民间三山国王信仰变迁王爷公的时空区域,企图藉明显的历史发展说明客家文化中民间信仰变迁的土著化过程。
-
论客家人的和谐观——以生态美学为研究视角
-
作者:李晓文 叶金莲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和谐观 生存环境 生态美学
-
描述:客家人的和谐观是在特殊的生存环境和特定的时空条件上生成的。本文运用生态美学的相关理论,从天人之美、人伦之美和人性之美三个维度对客家人的和谐观进行了分析论证,阐明了客家人的和谐价值观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
“蓝大将军节”的展演与变迁
-
作者:陈文红 杨成弋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蓝大将军节” 展演 变迁 文化认同
-
描述:化展馆建设,使之成为传承的载体;在畲族小学开展乡土教育、适当嵌入本地畲族文化内容,实现对下一代的民族文化教育;积极联络外出发展的乡贤,争取他们对家乡的支持以实现蓝村畲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
台湾义民庙与韩国义冢的文化意义比较——以台湾新竹枋寮“褒忠
-
作者:文智成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义民庙 韩国义冢 文化
-
描述:观念之一斑:客家人与韩国人同样保持着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文化观念;相对而言,台湾客家人对其他思想的包容性强,韩国人对儒家思想的保守性强;台湾客家人善于应变,韩国人流于顽固;台湾客家人追求现实的功用,其文化观念为华杂,韩国人追求观念的理想,其文化观念为纯朴。
-
客家学研究的新领域:客家文化产业研究
-
作者:罗勇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学研究 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化 新领域 客家人 文化资源 产业化研究 文化内涵 风水文化
-
描述:山歌、采茶戏、口传文学、传统工艺、祖宗崇拜与民间信仰、庙会与节庆活动,等等,这些“活态文化”更能体现客家人的品格特征和精神风貌,更具独特性。在独特的客家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的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