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商业招牌及其变迁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老字号:“聚盛祥”
客家老字号:“万和”
【摭拾】
冯锡煌
作为商铺标志,区分行业经济性质和经营特点,用于招徕顾客的商业招牌,在客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明代以前的商业招牌,多用布帛制作,挂在酒坊、栈房或食宿之店,称为“酒望”、“店招”,又称为“幌子”。那时,乡村街市都
-
土地信托与三明客家先民的公益事业持续化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颜志文
明清时期,社会公益事业种类很多,诸如对鳏寡孤独的抚恤、对灾荒的预防、对公用事业的参与等等。客家人热心公益事业,客家祖地三明一带亦不例外。
纵观历史,三明客家先民从事公益事业有两个特点:首先是名宦倡导,全民参与。明清时期,闽中各县对鳏寡孤独的抚恤,都见诸史册。闽地旧有溺女婴陋习,而闽中各县
-
特色民居客家围龙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埔围龙屋敦裕堂
建造于1803年的平远东石丰泰堂
围龙屋是一种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遍布于梅州全市各县(市、区),一般都有上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
-
客家围房成危房茂盛世居盼修缮
-
作者:高靖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老屋房檐雕刻有花鸟、瓜果、人物图像。
茂盛世居内有百余间房屋。
只有少数围屋还住着人。
老屋顶瓦砾中长出一朵小花。
老屋有百余间屋能容纳百余户人一起生活,四周有碉堡防御。
文/记者高靖 图/记者轩慧
2月28日,深圳召开了深入实施文化
-
前移43米,红楼搬新家宝安区观澜街道观澜老街百年老屋整体平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红楼”平移引起周边市民的关注。社区记者 陈以怀摄
社区记者 陈铭 段灿 实习生 孙晔 报道 看似巍然未动,实则它在以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速度缓慢往前移动,目标是———前方43米,是它的新家。从前天开始,宝安区观澜街道观澜老街一栋百年老房前不时有人前来看稀奇热闹。老房子的整体平移工程,意
-
张资平早期的小说创作
-
作者:曾汉祥
期号:第1期
来源: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张资平 小说评价
-
描述:张资平的小说创作可以1927年为界分成前后期,前期作品包容不少积极因素,其基本格调是反帝反封建,跟五四精神合拍;其中大量的爱情小说还是比较健康的;张资平早期小说对侨乡和客家地区的描述,开拓了新文学的题材领域。
-
客家采茶戏源流考
-
作者:李寿麟 牛田人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采茶 源流 杂剧
-
描述:中原古代民歌,随着客家先民从中原一带迁徙到赣、闽、粤三省交汇地区,又与当地土著音乐结合,逐步产生了独特的客家采茶歌。明代后期,采茶歌又与杂剧及地方音乐文化相融合,最后形成了今天的客家采茶戏。
-
何处是客家?:谢英俊的客家建筑
-
作者:阮庆岳
期号:第5期
来源:时代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协力造屋 文化 现代性
-
描述:谢英俊的建筑作为,客家建筑与协力造屋分别是两个主轴线。二者的发展,除了对构造、材料等基本原则共通之外,基本上各行其是,但到了后期作品,尤其是六堆客家文化园区,可以见到相互间的对话出现,或说是追求的价值,有合而为一的趋势,也是文章意图作探讨与分析处。
-
生命的状态:感悟冠豸
-
作者:张冬青 韦凌影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感悟 状态 生命 80年代后期 冠豸山 山水
-
描述:因为工作关系,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曾多次走访过连城冠豸山。石门湖的秀雅温润,冠豸山的雄浑壮观,以及周边竹安寨、九龙湖的山水奇景都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次到冠豸山,就是想能更深入地寻幽探胜,领略感悟这一方客家山水,重新点燃记忆深处的火焰。
-
客家之源闽西连城
-
作者:福利
期号:第11期
来源:影像视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正确运用 闽西 连城 客家人 摄影师 会议中心 古城 照片 培田 发祥地
-
描述:在古城后面的山里落下,这种逆光拍夕阳下的古城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还是想办法在太阳下山前爬上最高的观景台.固定好相机后,采用不同的曝光拍摄夕阳和古城的全景.为了后期合成方便,用不同的曝光拍摄了很多张,结果Photoshop很强大地帮我完成了最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