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客家族谱的社会功能变迁
-
作者:毕剑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族谱 社会功能 博弈论
-
描述:客家族谱是记录客家宗族世系和重大事件的谱表文书,对客家民系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客家族谱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这些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的变化本身就反映着客家人朴素的博弈理念。
-
客家民间传统仪式音声研究
-
作者:黄东阳 张快彩
期号:第8期
来源:音乐时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仪式音乐 办古事
-
描述:五华“扮古事”, 是广东梅州客家人为纪念宗族始祖诞辰的民间传统仪式活动,是客家人的古老礼俗之一。本文对其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希望对研究五华“扮古事”的学者有所作用。
-
族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
-
作者:吴汉光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谱 中华文化 民族认同
-
描述:族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族谱不单纯是一个家族或宗族以父系为轴的血缘关系的记录,它还有道德教化、精神凝聚、族群认同等多方面的功能,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
-
关于春节,关于传统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2期
来源:海峡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外滑过的一个又一个村落与山野的排列组合,似乎正手掌一般抚过灵魂,令我头一回真切而深刻地意识到,我与传统间的联系。中国人在土地上营造家,家变成族,家族、宗族,与礼法至上端的国,互为镜像。我们向来都是从
-
试论客家民间社会保障:以众会为例
-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3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间社会保障制度 众会 国家权威 民间团体 社会风险 宗教社会 军事型 经济互助型
-
描述:。长期以来,仓储制度、宗族、会馆一直是社会经济史学界的研究重点,并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而客家地区普遍存在的众会这一民间社会组织却较少人关注。客家社会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原因造就的“边缘性”社会特征,使得
-
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变迁的人类学透视:以广东省苏家围客家乡村
-
作者:刘宇 周建新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家围 旅游开发 人类学 心理变迁
-
描述: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是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开发带来旅游地居民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使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变迁。苏家围集浓厚的宗族文化、客家文化和优美的乡村风光于一体,从2001年开发至今,当地居民社会心理经历了欢迎与期待、热情参与、淡漠与反抗三个阶段。
-
四川竹枝词客家文化史料研究
-
作者:王子今
期号:第1期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 竹枝词 客家文化史 史料
-
描述:四川是竹枝词的故乡 ,四川竹枝词中可以看到反映客家民俗生活的篇什。重视四川竹枝词中客家文化史信息的重要意义 ,搜检有关资料 ,借以讨论四川客家人的迁徙路径、分布范围、宗族形态、礼俗风格等 ,有助于推进客家文化史的研究 ,也有助于对四川区域文化的认识
-
新方志记述姓氏浅析:以粤东新方志为例
-
作者:陈泽泓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姓氏 新方志 客家民系 潮汕地区 族谱资料 宗族观念 人口普查 梅州地区 粤东地区 “社会”
-
描述: 姓氏与家族渊源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中国宗族血统关系的特种徽号。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上讲,姓氏是研究中华民族的源头、迁徙、流变,研究民族分化、融合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进行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对姓氏资料的收集、保存、整理、甄别与发掘利用,很有文化价值。
-
自然环境与客家人文特质的形成——以赣南自然灾害研究为中心
-
作者:邹春生 朱钦胜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灾害 人文特质 客家 赣南
-
描述:关于客家人文特质的形成,是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书,考察了赣南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并且认为,客家人所具有的诸如显著的流移性、强烈的宗族观念、浓厚的迷信习俗等人文特质的形成,与赣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
激进与保守之间──试论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取向
-
作者:葛文清
期号:第2期
来源: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传统文化 现代化 创新机制
-
描述:分人文价值的特殊性和现代化的普遍性,从“客家精神”这一价值观的高度来谋求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协调性;二是作为客家传统文化载体的客家宗族组织瓦解过程中,又通过建立社团的组织形式作为客家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化的载体;三是努力使传统文化事象为现代化服务,成为现代化的资源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