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传播:文化变迁的动力——对赣南两个围屋的民族志调查
-
作者:曾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信息传播 文化变迁 客家文化 赣南围屋 民族志
-
描述:以往完全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在这信息传递十分迅速的时代,通过各种媒介的传递,对以往处于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单元的传统客家围屋文化产生极大的冲击,致使很多文化特征都在简化、变异,甚至消失。在现代信息传播冲击下维护与发展这一独特族群文化对于保持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十分重大。 本论文通过对赣南两个客家围屋所在村落个案的研究,试图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信息传播现状与文化变迁现象进行民族志的重建。借用人类学、社会学惯用的民族志的质化研究方法,从传播学的角度切入,考察特定族群文化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发生重大衍变的问题,在现象的描述中总结规律,揭示信息传播在文化变迁中的角色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以期为研究特定族群的文化或者说是亚文化在新时代信息传播背景下的走向和发展进行思考和提供某些建议,为文化传播的总体研究提供一个鲜活的个案。 论文从赣南客家族群传统文化入手,论述客家人通过聚族而居的围屋建筑,运用传说、象征、仪式等各种传统传播方式构建了一个等级分明、相互依赖又极具特色的族群文化系统,在信息的交流与互动中传承与发展。再将两个围屋所在地目前所处的现代媒介环境勾勒出来,着重描述在此背景下,围屋文化几个重要特征出现的变迁现象。同时论述在与外来异质文化的交流激荡中,传统文化的张力作用使得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信息资源为己服务,维持族群认同和文化传承。 本文认为:一种新的文化的形成并不是单一的因素所可以决定得了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下的文化碰撞必然会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格局。其中,大众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电视等大众传媒塑造和散播的大众文化、城市文化和消费文化影响着当地人的具体行为、自我认知以及社会关系。正是靠着大众媒体的演示与鼓励,客家围屋传统文化正在发生着变迁和重构。但文化主体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着这一切,其本身具有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借助于传统传播方式以达到文化适应与族群认同的目的。政治机构的信息指导、人际间的交流、大众传播的灌输,这三种力量各有所长,互相补充,它们所构成的立体信息传播图景是客家传统文化变迁的重要动力。
-
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形象传播及其电视媒介策略
-
作者:郭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形象 策划传播 电视媒介 闽西客家
-
描述: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等较为全面的旅游形象系统;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运用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旅游形象的宣传和推广。
-
取缔污染企业20多家 呵护客家母亲河源头 长汀
-
作者:李永安 黄俊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0月中旬,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前往长汀,对长汀学习、宣传、贯彻《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汀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实施情况进行专题采访。记 者注意到,长汀在贯彻实施《决定》过程中,抓住契机,加强宣传和监测力度,有的放矢地查处污染源,特别是在新上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立高标准污水
-
21世纪台湾多元化政策与客家文化之发展
-
作者:刘焕云
来源:“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之后,随着计算机信息科技的继续蓬勃发展,全球化的风潮已更加兴盛。过去全球化导致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的一致化,例如在核心国家的强势科技、庞大资金和优势文化的影响之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无可避免地遭受掠夺和同化,而且边陲地方的弱势族群,其语言、文化与生存环境,亦受到核心地区
-
赣州文史资料专辑 赣南客家古民居集萃
-
作者:赣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赣州文史资料专辑 赣南客家古民居集萃
-
赣县与客家摇篮 赣县文史资料第13辑
-
作者:赣县政协文史资料编纂委员会编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客家 民族文化 研究 赣县
-
描述:赣县与客家摇篮 赣县文史资料第13辑
-
动荡的围龙屋 一个客家宗族的城市化遭遇与文化抗争
-
作者:周建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客家 民族文化 研究 广东省
-
描述:动荡的围龙屋 一个客家宗族的城市化遭遇与文化抗争
-
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 宁化县客家研究会 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刊
-
作者:不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 宁化县客家研究会 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刊
-
北埔姜家女性研究(1834-1945)
-
作者:張素芬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家為研究對象,主要因姜家是北部地區舉足輕重的客家拓墾家族,尤其在清末日治時期面臨家族持家的男子英年早逝,因此女性在家族的角色更顯重要;加以踏查間發現地方重要建築-廟宇與姜氏家廟樑柱紀錄了女性捐獻的資料,顯示此一家族之婦女在家族與地方社會曾發揮了相當的影響力。在史料上,以吳學明師發掘之有關姜家家族發展、經濟與生活的第一手資料-〈北埔姜家史料〉、清時北台官方紀錄〈淡新檔案〉、日治時期〈北埔戶籍資料〉、地方志及家族族譜為基礎,輔以研究區域的訪談以作為研究主要依據。在章節結構上,將女性置於當時的歷史脈絡,以北埔社會為論述背景,從兩性彼此相互依存的觀點,以一個拓墾家族在台的發展脈絡架構下,從道光年間的草萊初闢到咸同年間的茁壯,子孫累積土地財富到面臨政治環境的劇變和統治階層的更替,家族男性英年早逝,家族成員的應變和適應,來觀察女性在家族和地方事務上,實質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同時透過比較、分析傳統到現代教育等條件的改變之下,對客家婦女的價值觀和被對待關係的轉變,來了解傳統與新式教育對女性的影響;並深入探討姜家和其它地方望族的聯姻關係。再歸納總結客家婦女的地位與角色,並對研究中所遭遇的限制提供一些延伸探索的可能方向。
-
印度尼西亚华语平面媒体特色词语初探
-
作者:黄年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语 特色词语 印尼
-
描述:异词、文言词和旧词、方言词以及其它无法归类的词语等6类进行详细的分析。 然后探索印尼华语平面媒体特色词汇的形成原因:受印尼当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受古代汉语的影响:受闽、粤、客家方言的影响;受其它华人社区语言的影响。 最后笔者简要地分析了印尼华语平面媒体特色词汇的特点:印尼华语特色词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与创新;印尼华语自创词很少,而来自南方方言群或者港澳台和新马泰等华语区的“移植词”比较多;这些印尼华语特色词语在使用时具有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