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359)
报纸(246)
期刊(122)
视频(32)
会议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学位论文 (359)
报纸 (246)
期刊 (122)
视频 (32)
会议论文 (14)
按年份分组
2015(32)
2014(356)
2013(44)
2010(86)
2008(32)
2007(22)
2006(21)
2005(24)
2004(16)
2002(7)
按来源分组
其它(391)
香港文汇报(164)
澳门日报(81)
今日中国(中文版)(4)
語文學報(2)
中華皮膚科醫學雜誌(1)
花蓮教育大學學報(綜合類)(1)
花蓮師院學報(1)
研考雙月刊(1)
聯大學報(1)
重新認識本土文化 香港客家文化節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如果大家對香港的歷史感興趣,便會發現原來香港跟客家很有關係,「客家」就是以其他地方為家,也就是移居他處,非在原本的鄉下生活;而香港一直以來,在不同朝代,也有中不同地方的人因為戰亂或其他因素而來
連城客家古事猶在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培田村 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連城,是千年來客家人繁衍生息的所在。這裡創造了「九廳十八井」的培田古民居,完整保存了明清古建的雅韻,當地人自豪地稱其為「民間故宮」。 僅有13.4平方公里的培田村,密集分佈著30幢明清大宅,21座祠堂,6座書院,4處庵廟道觀,沿著一條千米古街組成它特
台編新書說客家 港崇正高層襄助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報訊】台灣「行政院」客委會專案推動出版的《東南亞客家故事編撰計劃》一書,交由台灣財政經誌社「天下文化.遠見事業群」執行,預計今年10月出版,新書將介紹約20名東南亞和香港的客家領袖生平事蹟。為此,「天下文化.遠見事業群」雜誌記者於早前專訪香港崇正總會高層,以獲取更多資料。 接受訪問的崇正總
湖口老街古意盎然內灣濃濃客家風情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短短三百公尺的湖口老街,蘊藏九十年的歲月風華,紅磚、拱廊、立面雕花、牆飾,處處見證著這個從民三年起就繁榮不絕的街市。 ——愛漫遊之「新竹老街」 遊台灣發現特別多老街被發展成觀光旅遊景點,有些老街是特產區,像之前寫的鶯歌老街;有些是讓你欣賞古建築和感受純本土風味美食;正是這回講新竹的3條著
大話八閩:客家千壺宴 見證兩岸99對新人聯姻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秀月 龍岩報道)背新娘、跨火盆、過米篩、揭紅蓋頭、新人敬茶、鬧洞房、嫁妝展示、龍泉注桶……近日,海峽兩岸99對新人在「客家首府」龍岩長汀參加集體婚禮,體驗原汁原味、古老而又神秘的客家婚俗,穿插其中規模宏大的千壺宴,源於客家傳統的百壺宴,宴席間蘊含諸多講究與祝福。 在千壺宴
福建培田明清客家民居凝固八百年歷史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培田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築群。 清乾隆二十八年,紀曉嵐巡視汀州府,聽聞當地有一培田村以「文墨之鄉」飲譽汀連,他懷疑小小的山村徒具虛名,便以縣教諭的裝扮暗訪,卻被其間精湛的建築藝術、多彩的楹聯牌匾、殷實的文化涵養所折服,最後留下「渤水蜚英」的讚嘆,欣然而去。 這便是培田,
倡導健康理念勇擔社會責任引領零下五度傳承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零下35度急速冷凍,退冰後上升至零下5度,是慕斯蛋糕製作、保存的最佳溫度,是喜慶和美味的代名詞,也是一個麵包店品牌。從「鵝公餅」做手信開始,到如今擁有接近7000萬的投入以及400多名員工,零下五度帶動了一股風潮,引導了市民「時尚、美味、健康」的消費理念。 但「零下5度」取得的絕不僅是商
客家文化節全城嘆客家菜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12客家文化節記者會暨助學金頒贈儀式,總會首長與受助客家子弟共同合影。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解玲)今年6月16日啟動的「2012客家文化節」將於11月初推出
客總論壇研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屬總會舉辦客家文化論壇,梁亮勝、余鵬春等首長與主講嘉賓合照。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偉邦 攝 ——梁亮勝余鵬春古爾夫林文映主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沈清麗)香港客屬總會主辦的「2012客家文化節—『客家文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學術論壇」,昨日假美麗華酒店舉行,總會主席梁亮勝,2012客家文
客家文化節 下月港首辦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賽」及一連串傳統音樂表演;其中5項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山歌、廣東漢樂、廣東漢劇、紫花金朝戲及江西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