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65)
期刊(184)
学位论文(59)
图书(25)
视频(21)
会议论文(9)
按栏目分组
报纸 (765)
期刊 (184)
学位论文 (59)
图书 (25)
视频 (21)
会议论文 (9)
按年份分组
2014(267)
2013(141)
2012(174)
2011(162)
2010(146)
2008(50)
2007(19)
1998(1)
1997(2)
199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93)
老区建设(6)
南方建筑(4)
福建农业科技(2)
邮政研究(1)
江西农业(1)
安徽农业科学杂志(1)
南方农村(1)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岭南学刊(1)
江西客家博物院列入国家二级博物馆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刘友军特约记者朱建华)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二级、三级博物馆名单,江西省共有7家,我市的江西客家博物院被列入二级博物馆,另外6家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分别是九江市博物馆、抚州市博物馆、萍乡博物馆、南昌县博物馆、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湘鄂赣革命纪念馆。 为加强和规范博物馆行业管理,全面评
激活客家文化发展特色旅游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和启示 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成都市采取“政府+农户”、“公司+农户”的模式,探索了农村土地流
客家文化名村——夏浒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始建于宋代的戚氏宗祠至今保存完整。 雕梁画栋的谢氏宗祠。 精美的石窗透出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客家文化名村赣县湖江镇夏浒村建筑群。 挺立在村口的南洋金鸡纳霜树树龄已有100多年。 谢瑞年 记者郭智勇 杨晓安文/图 夏浒,赣县湖江镇的一个千年古村,坐落于赣江边上的
宁化“客家牌”打出生产力
作者:项裕兴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3日中午,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 看着小车不断开进院子,杨洪辉心情很好。“上午就来了1000多个客人,70%是江西的。”这位石壁现代农业公司的老板说,公司的农业观光园生意是越来越好。 几百米外,恢宏的“客家祖地”沐浴在阳光里,显得格外神圣。杨洪辉说,这是他好生意的由来。 改革开放后,不断有海外
客家围屋如何寻求突围
作者:傅亮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特约记者傅亮 近来,“西安兴教寺被拆迁”“凤凰古城门票调整”事件,使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去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的45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赣南客家围屋名列榜单。进入预备名单的客家围屋现状如何?今后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近日,记者在“客家围屋申遗主
发展创意产业 激活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深圳文博会梅州展馆现场。 本报记者刘奕宏 19日,在第九届深圳文博会会展现场,记者随市政府组织的观摩学习队伍进入展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参展地区展馆各显神通,挖空心思向参观者展现所在地方独特文化资源,特别是本届新设的文化旅游展区,引入现代科技的展示手段,充满创意,吸引了入场者排队参与体验。 创意文
“客天下·世界客家好莱坞”诞生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天下盘龙寨、盘凤寨,龙凤呈祥。双寨在群山环抱中透出其幽深古韵:古树清流间,云雾缭绕,古琴的袅袅韵律穿过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和溪涧欢快的雀跃声,如同云雾般从山谷间徐徐飘来……循声而去,身穿唐服的曼妙女子正手捧茶碗,站立在抚琴吟唱的男子旁,而这名正在吟诵《茶经》的男子竟是唐朝“茶圣”陆羽……在这个与
放飞客家梦放歌客都美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到过客天下,才发现客天下犹如一部鸿篇巨著:既有厚重的乡土,又有浪漫的爱情,更不乏穿越的神话。文化是这部宏伟著作的主线,将生活、浪漫、穿越串联起来,字斟句酌地向世界客家人讲述着属于客天下无与伦比的美丽。 清晨,客天下还浸润在烟雾缭绕中,安静的客天下广场似乎睡眼惺忪,几只鸟儿在偌大的广场一侧时飞时落,欢
十月朝客家糍粑碌碌烧
作者:曾海城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社区“巧手妈妈”们在做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是一句客家俗语,说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日前,沙田社区一帮“巧手妈妈”聚在一起,做客家糍粑送给社区孤寡老人。 糯米粉、花生、芝麻……在沙田社区居委会的饭堂,“巧手妈妈”已经把做客家糍粑的原料准备就绪,正准备“大干一
在赣南,保护客家文化渐次展开(观察)
作者:陆培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时光回溯到1700年前,有一群从北方长途跋涉的脚步在这儿止住,脚步的主人从此在这里安居乐业,他们就是我国客家的先民,为躲避中原的战乱,命运之神又让他们选择了扎根赣南。 从此,在赣南这片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客家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耕读传家,用客家人独有的文化方式,熏陶和哺育着新一代客家儿女茁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