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869)
期刊(1703)
图书(248)
学位论文(229)
视频(110)
会议论文(34)
图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869)
期刊 (1703)
图书 (248)
学位论文 (229)
视频 (110)
会议论文 (34)
图片 (4)
按年份分组
2015(115)
2014(2181)
2012(579)
2011(555)
2010(528)
2009(192)
2008(196)
2007(103)
2005(19)
1988(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083)
其它(424)
闽西日报(22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
八桂侨刊(3)
时代文学(2)
科学时代(2)
银行周报(1)
广东党风(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小议广东兴宁客家的述补结构
作者:陈辉霞 李伟丽  期号:第S2期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宁  客家话  述补结构 
描述:兴宁是纯客家方言区,属客家的兴华小片。在语法结构上,兴宁客家与普通话比较,显示出“大同”中有些“小异”。本文主要讨论兴宁客家中的述补结构,重点描写其不同的表达格式及特点。
台中东势客家的起源与形成
作者:吴中杰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中东  起源  大埔县  声调 
描述:台中东势客家的归属,以往有过许多争议。董忠司(1987)认为是“中部四县”,罗肇锦(1990)归入饶平,洪惟仁(1992)则说“声调上是四县类型,而潮州饶平味道甚浓。”直到1997年,台中县大甲河客家协会探访广东大埔县后,即对外声称东势是大埔
建设梅州旅游支柱产业的战略思考
作者:谢莉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旅游  支柱产业 
描述:为梅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再说武平中山军家与客赣方言的关系
作者:林清书  期号:第4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平  军家话  客家方言  赣方言  语言接触 
描述:武平中山军家,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了统一军家内部语言,逐渐形成了以抚州为主的,吸收了部分武平客家成分的一种混合型的方言,是语言接触、双方言混合的一个特殊案例。
普通话与客家的差异比较
作者:陆小玲  期号:第9期 来源:职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普通话  客家方言  客家人  古汉语词  发展演变  古代汉语  词汇意义  语言  地方特色 
描述:客家人一直拥有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开拓、团结凝聚的精神力量。这些美德成为了客家人的特色。客家人是一个经常迁徙且较为封闭的团体。客家作为中国七大方言之一,被称为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方言保有了很多中国古汉语的原古音韵。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客家
惠州龙门县左潭话语音概略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4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门话  粤语  客家话  语音特征  本地话 
描述:龙门县有两种方言:客家和本地,“本地”的语言性质尚待研究,总的来说与相邻的粤方言和客方言密切相关.左潭镇禾仓村在龙门县城西边18公里处,龙门左潭虽然具有一部分客家的特征,但仍保留了一些粤语语音上的重要特点,应该划归粤语.
关于客家和赣方言的分合问题
作者:王福堂  期号:第1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方言  客家话  语音特点  闽客方言史  汉语方言  《方言》  客家方言  方言分区  阴平  桥本万太郎 
描述:关于客家和赣方言的分合问题王福堂壹客家和赣方言的分合,是现代汉语方言分区中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1934年史语所所做的方言分区中,有客家,没有赣方言。赣方言包括在下江官话中间,还没有分出来。是不是存在赣方言以及客家和赣方言的关系怎样,是罗常培首...
陆川客家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
作者:李谱英  期号:第1期 来源:玉林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普通话  语音对应规律  陆川  国际音标  客家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  韵母  声母  人口普查 
描述:入的).陆川境内居民主要讲陆川客家和陆川白话,这两种分别是现汉语客家方言和粤方言的次方言.陆川客家,在当地俗称新民,也有称为“(亻崖)(ngai)”或“勿改(mad gai)”的,前两者
客家“三”文化游
作者:一鹤  期号:第5期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三州  海峡两岸  广东梅州  观光旅游  交流活动  江西赣州  海内外  地带  客家土楼 
描述:在海峡两岸,客家文化是凝聚着客家人智慧、并且广受两岸民众所喜爱的一种文化。近年来,通过世界客属大会、客家文化研讨、交流活动等方式,客家文化在两岸民众中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最能体现客家文化特征的广东梅州、福建汀州、江西赣州这"三",也日益成为海内外游客寻根问祖、观光旅游的热点地带。
宋代汀州道路考
作者:靳阳春  期号:第5期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汀州  交通  客家 
描述:南宋时期,客家民系形成于以汀州为中心的客家大本营地区。宋代汀州的陆路通道多,但多不通达。由赣入闽必须翻越武夷山的众多隘口;通往福州之路沿闽江边而行;通往漳州之道至南宋才被利用;通往梅州之道则"败不复修"。汀州的道路对闽西客家社会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