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小伙为澳洲华侨找哥哥
-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热心的厦门小伙子詹仙友,从三年前开始,帮助一位华侨寻找失去联系的“哥哥”,并当起了免费的翻译和传话人。小詹的热心,促成了华侨李先生的寻亲认祖梦圆,自己也感受到践行客家人互助精神的快乐。
18日,李先生在小詹的陪同下,游览了厦门风景。记者也在酒店采访了李先生和小詹。
网上看到寻亲帖
小詹祖籍
-
浴血大上海的客家抗日英雄
-
作者:丘峰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日军轰炸下的上海火车站
弹痕累累的四行仓库
提要:1937年8月,抗战爆发以来最大一次百万兵力的“淞沪会战”,涌现出几位名留青史的梅州籍名将:骁勇善战的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大埔籍);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抗战以来牺牲的第一个将领黄梅兴(平远籍);
-
为繁荣发展客家文化添彩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缘起长潭仙洞,一面红旗招风,最爱百家诗,处处真诚迎送。圆梦!圆梦!应试北京高中!”这是我市嘉应诗社近十年来组织的“百人诗会”活动的主题曲。主题曲歌词出自原梅县地委宣传部部长、嘉应诗社社长罗滨之手。多年来,他和我市许多诗词楹联爱好者有着共同的心愿,希望我市争获“诗联”两块文化金牌。经过我市各级、各部
-
“我们的客家妇女就是勤劳能干”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980年5月14日,叶剑英回母校三堡学堂(现丙村中学)视察,对小校友风趣地说:"你要多吃两碗饭!"
1980年5月,叶帅与内所厨师、服务员合照。(前排右一)为李月华。
1971年春,叶帅视察梅县梅西上官塘水库。
李月华(原市委招待所所长):
我1990年退休,今年79岁,住在梅城。每天,在家
-
彰化:客家信仰见证移民史
-
作者:墨存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学者走笔]
彰化县客家信仰最突出者,首推三十余处的三山国王庙,数量虽不是最多,但是各个庙宇或者以其历史之悠久、神威之远播,或者以殿堂之宏伟、辖境之广大而声著遐迩。若说三山国王是客家的特有信仰,还不如说是粤籍福佬客的主要信仰来得确实。从大陆原乡的角度来看,三山国王祖庙在今揭西地区,信仰广泛分
-
记者亲历:客家小镇故事多
-
作者:赵新兵 陈键兴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坐落在美浓镇的钟理和纪念馆
在南台湾采访“客家庄”,当地朋友大都推荐美浓:“到那里看看吧,美浓是南部客家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小镇,也是台湾客家文化坚守的最后堡垒。”
自高
-
高观音与客家民间信仰
-
作者:刘奕宏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云雾中的高观音山色图片摄影/吴晓秋
高观音资料图
【采风】
位于梅城东南方的黄沙嶂,群峰耸翠,有一个登高览胜的好去处,名叫高观音。高观音集雄伟的山地风光、人文历史乃至民间信仰禅林于一身,同时它又是衔接泮坑风景区和清凉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景观链条,还是当年太平天国南方最后一支
-
弘扬客家文化创新社会管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幼平
我认为,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历史条件下,必须弘扬客家文化人定胜天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创新社会管理。在实践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准则
加强和创新社
-
广西宾阳客家人的竹筒屋
-
作者:黎炯宗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民居]
说起客家民居,人们都知道土楼和围龙屋,但广西宾阳县客家人的竹筒屋,由于至今尚无任何文献有过记载,估计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竹筒屋的平面结构大致如图所示,这种房屋是成“串”连起来的,每户人家的房屋与其前面人家的房屋都要完全对齐,并且结构样式和平面布局也是基本一样,户与户之间,既相对独
-
客家土楼的防火功能
-
作者:胡大新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土楼建造之前,即在选择楼址的时候,楼主就把水源是否充足作为建楼的必备条件之一。他们都知道,日常生活需要水,灭火需要水,迫在眉睫的建楼也需要水。一楼之内居住数十人上百人,用水量相当大,没有充足的水源是不行的。因此,每一座永定客家土楼都有足够的水源。溪河两岸的土楼客家人完全有 条件在楼内或楼侧打井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