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人的祚福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民俗]
每年农历八月不少客家人都要举行一次仅次于春节般盛大的“祚(作)福”,以祈求社会和谐安定、家人福寿康宁的民俗节日活动。
相传在汉朝特别是在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颁发“推恩令”,促使诸侯王把封建土地分给子弟,以分散、削弱诸侯力量。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将诸侯王和富商大
-
桅杆:客家的华表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故乡有句谚语云:“男建功名树桅杆,女守贞节立牌坊”;又有俗话称:“嫁人要嫁徐坊坝,又有豆子又有蔗;发财要数桅杆下,死了也有后人话”。
桅杆,本是航船上的设备之一,用以升帆、挂旗、吊灯和安装风向标等。但客家地区的陆上桅杆,又有什么文化内涵呢?
当你走进群山苍茫,流水环绕的客家村落,一支支的旗
-
漫笔“话”客① “客家”断想
-
作者:郭真义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的名称是一对矛盾。既然身为“客”,那这里便非你的“家”,既然这里是你的“家”,那你便不是“客”。但客家人将矛盾集于一身,既“客而家焉”,又“家而客焉”。
这种对自身身份认同的混沌,使客家人思想中对“家”的认同比任何别的民系的人们都要复杂得多。一方面,客家人打破了传统的
-
客家二人转:下坝山歌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邱顺淇
“山歌爱唱下坝墟,涯唔唱来你唔知。条条大路通南北,可下广东上江西。”
不久前,笔者随市作家协会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作家、文艺家们走基层,来到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商贸古镇武平县下坝乡下坝墟,终于又听到了久违的“下坝山歌”。
武平县下坝墟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开埠,完备的城市功
-
客家“滚灯”舞蹁跹
-
作者:刘莉婷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刘久平摄)
●本报记者 刘莉婷
此次参加农运会演出的客家“滚灯”,在第一篇章“祥和家园”第二场面“丰年庆”中展现。而去年6月29日,客家“滚灯”还代表我市参加世博会“福建周”大型踩街巡游。究竟“滚灯”如何设计,寓意为何?
据客家“滚灯”指导老师介绍,该滚灯就是他们此次
-
客家笋干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赖晨
赣粤闽的赣州、梅州、龙岩三角山区的32个县是客家人聚居地。这里的竹林资源相当丰富,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绿竹,甚至有“绿海”之称。家乡大部分竹笋都可以食用,而且营养价值高。竹笋,尤其是春笋,除了鲜食,大部分是用来制作笋干的。
客家的笋干分咸笋干和淡笋干。咸笋干客家话叫做盐笋干,其加工主要分五
-
以客家之名,应客都之邀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活动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出席高峰论坛的主要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汪洋、许嘉璐和曾宪梓亲切握手
黄华华与张铭清(海协会副会长)亲切交谈
李嘉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致辞m270302
朱泽君主持高峰论坛闭幕式
作者向参会领导嘉宾介绍
-
台湾“客家民俗”主题摄影采风团来宁采风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2月18日,在福建青年摄影协会朱庆福会长的陪同下,台湾“客家民俗”主题摄影采风团17名摄影家到宁化,分别参观了客家祖地和天鹅洞,并拍摄了大量作品。
采风团由台湾《报道摄影》杂志发行人兼社长陈武雄担任团长,有来自台中、南投、宜兰等台湾各地的成员,年龄最大的已经80岁。此次采风,他们希望通过拍
-
一次客家行 一生摇篮情 ——记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赣州之行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兴满 记者李丽
10月17日至18日,“再聚原乡——追寻客家迁徙路”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一行在客家摇篮赣州采访,热情好客的赣南客家乡亲端出香醇醉人的糯米酒,献上精彩纷呈的采茶戏,盛情欢迎两岸
-
李俊夫率团出访南非开展交流访问 团结乡亲弘扬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8月27日至9月1日,应南非客家联谊会邀请,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以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俊夫为团长的梅州市代表团赴南非进行了访问考察。
代表团一行应邀参加了南非客家联谊会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第三届会长及理监事长就职典礼活动。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参赞陆青江、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事李江宁、约堡市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