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3)
期刊(52)
学位论文(14)
图书(6)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73)
期刊 (52)
学位论文 (14)
图书 (6)
会议论文 (2)
按年份分组
2014(71)
2013(19)
2012(14)
2011(11)
2010(11)
2009(11)
2008(6)
2007(1)
2006(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
客家研究辑刊(4)
嘉应学院学报(3)
书香两岸(3)
重庆社会科学(1)
台湾客家研究学会(1)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中国韵文学刊(1)
词刊(1)
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1)
海南宝岛,南国珍珠。据文献记载,早在900多年前,客家先贤
作者:古小彬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渡琼会馆”匾额的右边有一行小字,清楚标明刻匾的时间:“民国八年九月谷且”;左边也有一行小字,是书写人的落款:“琼崖道尹饶芙裳书”(道尹相当于清朝知府,民国初改称),还有印章。因年
客家祠堂淌古韵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张腾 在赣南乡村,有村庄就有祠堂。祠堂,是赣南古建筑的标志物,也是耀眼于赣南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乡村,一般是一个姓一个屋场,一个屋场至少有一栋祠堂。子孙多了分“房”,“房”离开原居住地另择地建房,形成新的屋场,如此延续拓展,便有了一个个结构相似的屋场和祠堂。也有几姓同建一个村庄的,如龙南桃江的
客家奇俗――过半年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农历六月的酷暑里过年,没听说过吧? 在建宁县客坊乡中畲村,就有这么一个奇特的民俗,每年过两个“年”。除了传统的春节外,还在农历六月十八,在酷暑里“过半年”。 客坊乡中畲村位于闽赣两省三县六乡结合部,自古是由赣入闽重要门户之一,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至今仍有古寨、
留住时间的味道构筑城市的脊梁
作者:张尉心 虞宵 李昌战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甘坑生态文化创意村保留客家文化,成为市民找寻都市田园梦的新去处。 ▲南岭村社区组织摄影家到求水山客家民俗园开展“拯救本土客家文化大行动”,对2000多张珍贵老照片进行翻拍保存。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尉心 通讯员 虞宵 李昌战/文 冼余汉/图 根植南粤大地,传承千年客家文明。 龙岗,
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柯振海作品《草书团扇》 本报记者 梁 瑛 探究历史源流,感受时代大潮,访寻岁月印记,捕捉生活瞬间……2008年12月底,“客家风情美术、书法、摄影展”在深圳美术馆展出,130多幅作品运用多种艺术语言,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反映了客家文化的灿烂与厚重。 本次展览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各区区委、
客家乡村社会的变与不变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郑渝川 客家人、客家文化近几十年来在中外学术界已涌现出许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客家学已成为带有浓郁中国本土文化色彩的人文学科。再追溯到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客家文人学士著书立说,为汉族客家谱系的建构作了文化谱系方面的准备,促进了客家族群意识的觉醒,使得客家人真正获得了追求了几百年的生
客家家风:永恒的精神高地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刘永泰 受市场经济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道德洼地”,竟连“老人倒地该不该扶?”“小孩落水该不该救?”“流氓抢劫该不该抓?”这些做人最基本的问题都受到质疑。大有“世风日下”之感,令人痛心疾首。春节期间,央视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热议。面对社会的道德拷问,笔者研究了
走进白鹭古村体验古建民居品味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钟振鹏 钟瑜 白鹭古村位于赣县白鹭乡北部,距赣州市63公里,与兴国和万安接壤。白鹭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形成人居村落,此后日渐繁荣,现有近600户人家,3000人。白鹭名称来由很有些诗意,据《江西省赣县地名志》载:宋绍兴六年,钟舆由兴国竹坝迁此建村。据谱载,钟舆夜梦白鹭,飞此栖息,遂以白鹭
81岁老惠州杨维俭忆幼时端午 老客家忆端午 龙舟仪式好隆重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前年西湖龙舟赛。 本报记者方炳徐 摄 今年81岁的杨维俭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惠州人。说起过端午节,杨维俭马上就想起小时候观看赛龙舟的情景,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激动人心。 赛龙舟前先“抢青” 杨维俭说,以前惠州端午节的龙舟赛是在东江上举行,大概有30支队伍参加比赛,每只龙舟可以载近50人,船头放锣
下市话融客家方言而衍生发展,独具梅州古城区域文化特色 双声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壳格嘀咕美改挤姑溪小”……这一连串基于客家方言说出的话语是什么意思?经过梅江区下市话代表性传承人杨伟煊的一番解释,记者才明白,原来这是下市话,讲的是“客都梅州好”的意思。为什么简单的5个字用下市话表述要10个字?下市话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它在历史上发挥过怎样的作用?随着他的介绍,我们走进了下市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