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55)
报纸(248)
学位论文(109)
会议论文(11)
图书(10)
视频(6)
按栏目分组
期刊 (255)
报纸 (248)
学位论文 (109)
会议论文 (11)
图书 (10)
视频 (6)
按年份分组
2015(6)
2014(300)
2013(56)
2012(66)
2011(60)
2010(52)
2009(26)
2008(31)
2007(17)
2006(9)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5)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8)
地理研究(3)
家具与室内装饰(2)
人文地理(1)
建筑与文化(1)
大众文艺(理论)(1)
客家文博(1)
陶瓷科学与艺术(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GIS支持下粤闽赣边区客家居住区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胡华科 郑春燕  期号:第1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Hakka  the  Guangdong  Fujian  Jiangxi  border  region  spatial  analysis  GIS 
描述:1.前言客家,是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今天的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地区最广的民系之一,并主要聚居于大陆的赣闽粤边区(1-4)。客家文化研究也逐渐形成了一门学说,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
增城古村落的形成发展与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卢道典 曾娟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名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村落  形成发展  空间分布  增城 
描述:看,表现为“平原密、山区疏、丘陵地区均衡”特征。
社区如何展现能动性:在地与空间的研究,以台湾竹北六家地区为例
作者:刘如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资产  社区营造  客家文化  新瓦屋  花鼓队 
描述:的客家文化和認同,像「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以傳統客家聚落所構成的展覽中心,及「新瓦屋花鼓隊」,一個以客家音樂與舞蹈的在地表演團體。我將調查其脈絡性與歷史在這些活動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我將會試著去分析這些活動對地方的意義,與當代客家文化的變動性格。另外,這些在地意義的建構在台灣,對社區與國家有甚麼關聯與意義。
客家聚落老人生活方式与菸樓空间变迁之探讨-以花蓮凤林镇为例
作者:朱郁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聚落生活方式  空间变迁 
描述:學為主軸。並以耆老的角度切入。聚落發展至今,面對高齡化、公共空間不完善及菸業文化沒落等問題。以期能活化菸樓空間,並使聚落老人能與社區連結並構築完善的社會網絡。透過深入訪談及認知圖繪製,瞭解聚落空間變遷過程;研究對象係以大榮一村老人為主。並透過參與觀察及史料文獻蒐集歸納,聚落老人與菸樓的關係及現有生活方式。研究目的如下:
一、分析鳳林鎮客家聚落老人的居住空間及行為,歸納老人現有的生活空間模式。
二、鳳林鎮客家聚落產業發展對地方上的轉變,及與西部客家聚落的不同。
三、男性客家老人與女性客家老人生活記憶空間及領域之間的差異性。
四、耆老與菸樓間的關係與使用上的演變,增加菸樓的與在地的發展性。在現有產業轉變環境下使菸樓與老人的生活圈融入。
六堆旧市街生活与空间组构之研究 - 以後堆内埔广济路街屋为例
作者:刘嘉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埔  街屋  类型  环境行为研究  客家  六堆 
描述:析等方式釐清客家街屋在使用變遷上的機制,街屋空間的組成與使用,常因為各家條件考量因素的有所不同,新與舊在客觀的條件下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其空間長成的機制亦成為有趣的議題。 本研究以南部六堆客家聚落中發跡較早的「內埔」作為研究對象,試圖以街屋建築之空間分析其組成與使用變遷,發掘客家日常生活與行為之特殊性。 本論文討論主軸有四: 一.客家街屋的特質與演變機制 街屋在狹長空間的密集串聯下所隱藏之空間序列,為街屋的形式密碼,可藉由序列之分析與模擬了解現代與傳統街屋之異同。 二.居住者對於街屋空間之使用行為 空間的實質意義為人類使用而定,故在空間生成時即已定義空間屬性,空間經由時間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在其定義與使用上有其變化機制。 三.新舊案例空間之組成與分析 研究範圍中一百一十八間街屋新舊夾雜,新中有舊、舊中有新,目前空間上已呈現多樣的組成,為變遷研究中價值與操作性較高的案例。 四.非尋常的客家祭祀行為 祭祀行為成為客家生活中重要的一環,研究過程發覺其文化特殊性,並記錄保存此特有文化資產,成為本研究論文中之行為研究篇章。
博物馆建筑、空间与文化:以台湾的七座客家博物馆为例
作者:黄雅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博物馆建筑  空间型构  客家  文化 
描述:凝聚、認同及地方觀光發展等目的。這些理想目標下,必須釐清的是客家博物館如何透過建築與空間來展現「客家文化」?透過「誰」來詮釋?再現了「誰」的客家?等問題。
本研究以臺灣的七座「新建」客家博物館之建築平面配置及其建築設計的五位建築師為分析對象,透過建築師之實際訪談及建築平面之空間型構(Space Syntax)軟體分析,企圖釐清客家建築圖像在博物館之文化合法化過程中,建築師們在這些案例之設計思維從何而來?相關影響為何?如此來解析博物館建築之建構過程中,客家文化意涵如何應用於博物館的空間組織架構內。而空間型構分析則是解析平面空間組構之深層邏輯及次序關係,試圖尋求博物館建築的表層組織型態下內孕之空間機制特徵。透過本研究企圖理解博物館作為文化載體之本質,即如何透過空間組構型態得以有效地傳遞知識訊息以呈現展示客體之重要文化意涵,如此可更深入掌握博物館建築之基本認知。
从围龙屋的神圣空间看其历史文化积淀——以粤东梅县丙村仁厚祠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梅县  丙村仁厚温公祠  世俗空间  围龙屋 
描述:成时间,保守的估计在南宋宝以前,距今约有800多年。围龙屋的根在梅州,主要分布于梅州市各县,中心区在梅县、梅江区、兴宁市,向蕉岭县、平远县、五华县、大埔县及丰顺县辐射等,相关文化符号逐渐消失。
传统家屋的居住空间与礼制文化的变迁和转型:以成都东山客家家
作者:陈洪东  期号:第4期 来源:求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屋文化  居住空间  礼制  社会变迁 
描述:的聚合;改革开放以来,住居文化变迁的主要表现是以礼制文化的逐步转型和以家屋"祛魅"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及住居的世俗化。它同时反映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变迁历程和特征。
水里的空间:论广东客家围龙屋半月池的建筑文化
作者:李杰玲  期号:第6期 来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龙屋  半月池  风水思想  建筑审美  实用价值 
描述:相信有水即有财;半月池倒影围屋,并与屋后青山相互辉映,虚实对称,具有建筑美学上的建构作用;半月池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火灾的灾害损失,池中还可养鱼植莲,池水还能方便灌溉,调节气候.
风水环境学派理论对古村落空间格局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东
作者:徐燕 彭琼 吴颖婕  期号:第4期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水  环境学派理论  古村落  格局  实证研究  东龙村 
描述:居住生态环境,创造独特的村落意象、景观,维护村落安全,促进农业生产所形成的村落规划经验的总结。文章最后提出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村落旅游宣传、规划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