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香格里拉大埔游人如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昨日,在有着“客家香格里拉”之誉的大埔,花萼楼、泰安楼、张弼士故居等文化旅游景点特别受游客青睐,虽然天公不作美,游客的游览热情依旧高涨。 “泰安楼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里面详细记载了客家人的发展历史、人情风貌;张弼士故居旅游区拥有数十座客家民居古建筑,具有非凡的观赏价值;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是
海外客家移民的宗族意识与爱国思想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移民具有浓厚的宗族意识,身居海外,其宗族意识扩展升华为强烈的爱国思想。 客家人每年都有举行盛大而又庄重的祭拜祖祠、祖坟的宗族活动,以增强宗族认同。客家移民强烈的宗族意识主要表现
客家宗族文化与村民自治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钟雄浩 宗族文化是客家人的精神支柱,它具有无穷的力量。客家先民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的艰辛和磨难,最终到达闽粤赣三角地带,并建立起新的家园,所凭藉的最主要是宗族的组织与力量。这种没有政府支持
龙华旭日村:博罗首个省古村落具有典型客家宗族聚居特色,致力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上图:旭日村环卫队队员陈银球在打扫卫生。 右图:旭日村现存的古建筑。 本报记者贺小山 李燕文 摄 在博罗县龙华镇旭日村,每天早上总能看到环卫工人在水泥村道上和古村落建筑群内打扫卫生。原来,不仅当地党委、政府在努力将具有典型客家宗族聚居特色的旭日村古村落打造成旅游景点,当地村民
客家研究的新洞见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郭志超 中国东南发达的宗族组织,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宗祠,宗族组织的集中体现,像一个个坐标点,当有序连接起来,一个个宗族的运动轨迹就清晰地显示出来。宗祠的背后是其沧桑的历史。萧春雷的新著《世族春秋――宁化姓氏宗祠》不仅留意宗族的源流,更关注宗族的文化,从而使宗祠的
中原南迁旺始兴客家围屋放光芒
作者:黄津 魏金锋 王良珏 官见全 吴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浈江流经南雄途经始兴县,然后与当地墨江汇合后流向韶关。据《始兴文史》记载,浈江贯穿始兴北部山区,东上可以到达南雄和江西,进入中原,西下可以抵达韶关、佛山,到达州。 始兴县中原文化氛围浓厚,其中满堂客家大围是广东客家民系仅有的岭南唯一未开发利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千年前,客家本是中原汉
客家凉帽绝活尚在前景堪忧
作者:梁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若在上个世纪50年代走进布吉甘坑村,你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观所倾倒——一家老小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初入学堂的孩子,无不秉着一手制作客家凉帽的手艺。从乾隆年代开始的200多年间,凉帽手艺的传承就如同村后的那片单竹林一样连绵不断、枝繁叶茂;就如同当地流传的一首客家山歌所唱:“围屋方方呀凉帽圆,哥想阿妹呀心似煎…
从“候鸟式迁移”到“日久他乡是故乡”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移民社会是一个基于从地理及空间、历史文化到族群心理以及自我认同的长时期的过程。移民在迁入地完成从“漂泊的空间”到“日久他乡是故乡”的转变,从而实现了移民社会从移居社区到定居社会的转变历程。 人口迁徙而形成的移居社区是移民社会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与阶段。若客观条件允许,移居社区的流动人口开
本是同根生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鹏凉帽有军旅色彩。 甘坑凉帽。 客家凉帽手工精细。 大鹏凉帽红顶是特色。 本报记者 林琳 文/图 “阿姨,你的大鹏凉帽可没有我们龙岗甘坑的客家凉帽历史久远,而且我们的手工最精细。” “我们大鹏凉帽可是官方凉帽,有鹏城的时候就有大鹏凉帽。要说凉帽历史谁都比不上我们大鹏凉帽。” 这样的对话发生
《石壁客家述论》出版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地区在客家民系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石壁历史上的经济生活、客家方言、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宗族社会制度与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