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17)
期刊(967)
学位论文(306)
图书(95)
会议论文(50)
视频(2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717)
期刊 (967)
学位论文 (306)
图书 (95)
会议论文 (50)
视频 (25)
按年份分组
2014(1250)
2013(326)
2012(382)
2011(356)
2010(306)
2009(185)
2007(61)
2005(17)
2002(1)
1996(4)
按来源分组
其它(352)
华中建筑(1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4)
中华民居(10)
室内设计与装修(6)
城乡建设(3)
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
安徽文学(下半月)(1)
四川建筑(1)
中国质量万里行(1)
逐渐被淡忘的客家农机具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辘轴 蓑衣和笠麻 龙骨车 墙筛板和扬蹄 水碓 石磨 [农事] 提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元宵过后年味渐淡,客家地区勤劳的农人又要开始操心春耕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很常见的客家农家生产生活器械,
走近赣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五 于都“茶篮灯”:独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谢慧 段观连 记者钟蕾 “十二月倒茶过大江,脚踏船头忙忙走。脚踏船头走忙忙,买了细茶转家乡。十一月倒茶雪花飞,雪花飞飞飘郎衣。郎在路上做官转,妹在家中等郎归……”随着一阵甜美嘹亮的歌声,七八个身穿彩服、腰系彩带、手持纸扇、肩挑茶篮的男女踏着轻快的步伐翩翩舞起。轻松灵动的舞步,伴着二胡、唢呐、锣
试论三明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廖允武 廖允鸣 三明是客家地区,其中的宁化县石壁村,是海内外客裔公认的“客家祖地”、“客家摇篮”,周围的县区,亦大多已被专家论证纯客县或半客县。三明又是盛产山歌的地方。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客家先民和土著百姓和平共处,并将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互为交融渗透,为传递心声,抒发情感,创造出许许多多极富特色
为客家民工打造一方乐土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HONOR,客家民工,本是两个毫无关联的词。一个散发着十足的洋味,一个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但是,欧陆通电子有限公司在赣州开发区的工业一路,将这两个词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HONOR用“信誉”吸引了一批赣州的“客家”民工,给他们打造一方就业乐土;客家民工用“勤奋”回报着公司,制作着大批优质的消费
神秘的客家家族史吸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来梅探究 把“口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龙升在小都村作田野调查时采访李国泰先生 ■天下客家梅州时空网文/赖俊权 [传真] ■核心提示 一个弱小的异地女子,何以会远涉重洋来到客家农村,又何以会以“口述史”的形式进行田野调查,她是怎样和当地村民交流相处的?她叫龙升,一个钟情“口述史”并把它引入客家研究
中原南迁旺始兴客家围屋放光芒
作者:黄津 魏金锋 王良珏 官见全 吴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浈江流经南雄途经始兴县,然后与当地墨江汇合后流向韶关。据《始兴文史》记载,浈江贯穿始兴北部山区,东上可以到达南雄和江西,进入中原,西下可以抵达韶关、佛山,到达州。 始兴县中原文化氛围浓厚,其中满堂客家大围是广东客家民系仅有的岭南唯一未开发利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千年前,客家本是中原汉
客家围屋如何寻求突围
作者:傅亮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特约记者傅亮 近来,“西安兴教寺被拆迁”“凤凰古城门票调整”事件,使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去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的45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赣南客家围屋名列榜单。进入预备名单的客家围屋现状如何?今后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近日,记者在“客家围屋申遗主
弘扬客家文化建设平安名城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编者按 在最近举行的创建平安广东工作首次考评中,我市以160.66分位居全省第一。我市创建平安梅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此,本报开设“平安梅州·幸福客都”专栏,对我市创建平安梅州的经验做法和成效进行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我市社会治安满意度连续15年超过90%;两次入选“全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排行
客家民歌唤醒城市遥远记忆
作者:刘莎莎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有一把草我门边坐,有一把米我唱山歌……”这是深圳客家先民的一首古老山歌。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现代都市人或许已经遗忘这古老的旋律,在流行音乐的吞噬下,“民歌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与客家民歌相伴生的城市历史记忆,也随之渐行渐远。$$所幸,深圳人已经意识到历史记忆缺失的严重后果。2005年11月,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