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市话融客家方言而衍生发展,独具梅州古城区域文化特色 双声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壳格嘀咕美改挤姑溪小”……这一连串基于客家方言说出的话语是什么意思?经过梅江区下市话代表性传承人杨伟煊的一番解释,记者才明白,原来这是下市话,讲的是“客都梅州好”的意思。为什么简单的5个字用下市话表述要10个字?下市话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它在历史上发挥过怎样的作用?随着他的介绍,我们走进了下市话的
-
突出六大特色 繁荣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市政协副主席张光明
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是客家民系的血脉和基因,应精心挖掘、保护、利用、整合、创新,发展有客家文化内涵的产业,提升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品格。重点应突出六大特色:
1、传承客家话。建议在向国家文化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认定梅县话作为客家方言标准话。编辑出版以梅县话为标
-
沙溪与客家经济的联动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裴耀松一
福建省地图标注的沙溪,其流域在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和沙县境内。上游的九龙溪河段起始,一般所指从“燕水”而上至发源地。沙溪流域的两区一县市,历史上置县最早的为沙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设沙村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沙村县为沙县。管辖的区域涵盖当今的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
-
我市举办赣南客家文化专题讲习班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见习记者曹建林)“为何称赣南为‘客家摇篮’?”“赣南有什么特殊的客家民俗和客家风情?”4月12日至13日,旨在普及客家文化知识、传承客家文化的赣南客家文化专题讲习班在五龙客家风情园举行。
此次赣南客家文化专题讲习班以讲座的形式展开。应邀做培训的本土知名客家文化研究专家、教授为学员进行
-
梅州市楹联学会着手编辑出版 《客家楹联大典》、《中国楹联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1月10日,梅州市楹联学会在梅城举行《客家楹联大典》、《中国楹联集成·梅州卷》征稿启动仪式。市政协副主席张光明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两部书的编委60多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客家人历代出现过不少楹联名家和学者,也出现过许多水平颇高的楹联。为弘扬客家文化,市楹联学会在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决定编辑
-
《客家文化大典》春节后公开发行该书获广东财政支持,由省长黄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南都讯 记者李晓瑛客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特殊民系,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扩展,有着辉煌的历史。然而一直以来,客家文化都未有得到全面系统的记载。近日,由著名学者谭元亨、詹天庠等主编的《客家文化大典》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
据悉,广东省财政专项安排了16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广东省老作家协会编撰《客家
-
客家方言 有趣的客家数字俗语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丰富的客家语言中,有一种叫数字俗语,它是客家人生产、生活的总结,往往一句话就能说明关键问题,真可谓一语道破。现集部分数学俗语,并作小释,以飨读者。
田三屋四媒人五:旧社会给买卖双方做中间人的,向买田的按卖价的百分之三收取中介费;向买屋的收百分之四的中介费;做媒人的得身价银的百分之五。
鸡三鸭四
-
客家方言 客家俚语话婚嫁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人对婚嫁是十分重视的,态度也是十分严肃、比较保守的。对从一而终、忠贞不渝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客家人都是十分赞赏的,从而也演绎出很多生动有趣的婚嫁俚语。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倒狐狸满山走。倒就是到、给、得的意思,此俚语琅琅上口,也很好理解,即寓意女人婚后应荣辱随夫、忠贞不渝。
男怕投差行,
-
客家方言讲党课 基层干部更易懂
-
作者:林涌浩 周亮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南方日报讯 (记者/林涌浩 通讯员/周亮)日前,大亚湾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村官宣讲团走进澳头街道大涌村。据悉,组织大学生村官宣讲团进村、社区为基层党员干部宣讲,是大亚湾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项创新举措。
据了解,为帮助基层村居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切实开展好党的群众
-
客家山歌要创新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惠州东江客家山歌素有 “九腔十八调”之称,是惠州客家人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民间歌谣。它继承《诗经》“比、兴、赋”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地方特色。具体来说,可分为情歌、劳动歌、时政歌、生活歌、哭嫁歌、送葬歌、庙堂歌、逗趣歌、叙事歌(竹板歌)、童谣、儿歌等。
随着客家人的历代辗转迁徙,客家山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