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海客家将成为客家研究新课题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梁婷/文 齐洁爽/图 “逢山必住客,无客不住山”,说起客家人,不少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大山里的围屋,客家似乎一直都与大山脱不了干系。实际上,查阅客家人历史大迁徙路线,便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少客家人还来到了闽西、广东等沿海地区,为沿海地区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比如深圳这座滨海移民城市,其原住民的60
-
惠阳客家围屋首秀欧洲展馆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惠阳客家围屋研究成果展在布展期间就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观看。
▲“惠阳客家围屋保护与发展研究项目专题展”新闻发布会现场。本版图片 由 “惠阳客家围屋保护与发展研究项目”研究团队提供
客家围屋建筑模型。
东江时报讯 记者匡湘鄂4月18日~30日,“惠阳客家围屋保护与发展研究项目专题展”在意大利米
-
梅州 客家的日与夜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金秋的梅州,空气中已经散发着微凉。这长假里,驱车避开炎热的城市前往梅州这山水之城,在感受大自然美景之余,还能近距离领略“世界客都”梅州的客家文化魅力。说起客家文化,似乎是一个很深奥的话题。不过现在即使是在梅州短暂停留的过客,也有“快捷方式”来了解客家文化,日游升级版的客家博物馆,夜赏全新大型客家歌舞
-
游走美丽的红色客家古邑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敏 实习生 钟柳静 通讯员 刘俊峰 图/刘俊峰(另署名除外) 关于紫金,更多人记住的恐怕还是它的革命历史地位,这里留下的诸多革命印记都能引发人们对革命时代的记忆。而在当地推出“客家古邑·红色紫金”旅游主题后,人们更是不约而同来到苏区镇瞻仰革命遗址。 除了革命气息,这也是个藏匿山水
-
岁月沧桑,带不走那些客家“宝贝”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头戴客家凉帽的邱阿婆。
↑坪地客家老旧物。
余氏宗祠。
散落于坪地街道居民家中的箩筐、簸箕等旧物,似乎只能是活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但却见证了客家人生活的变迁——
本报记者 包国军 文/图
箩筐、簸箕、几十年前客家妇女穿的衣裳……这些似乎只能活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在大都市深圳偏远一
-
客家集体婚礼故事多 ――“四海客家、缘定三明”大型青年集体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日丽风和桃李笑,珠联璧合凤凰飞。5月3日上午,由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组委会办公室和团市委联合主办的“四海客家、缘定三明”大型青年集体婚礼暨2012三明首届客家婚俗文化博览会在下洋会展中心举行。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瓢泼大雨,但仍然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广场中央,50对
-
从客家山村放飞的驭风男儿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廖翠霞特约记者傅亮
前不久,本报刊登了龙南籍空气动力专家王勋年的事迹。王勋年,这位从赣南客家山村走出去的风洞专家,扎根深山27年,用青春和智慧为祖国的空气动力学事业谱写了一曲壮美之歌。他的求学年代是怎样度过的,他与亲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日前,记者走进龙南,探寻王勋年的成长足迹——
(一)
-
“牧牛人”刘济荣的客家情怀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荔乡水秀》
刘济荣
各种品种的牛工艺品有100多件。
“生在牛村认牛命,只识画牛不吹牛”
岭南“牧牛人”刘济荣素来低调,朋友说他“太老实”,淡泊名利、不会炒作,可在本报近期发起的艺术扶贫慈善义捐活动中,这位自称“生在牛村认牛命,只识画牛不吹牛”的“睇牛仔”却一口气完成了2.45米×1
-
平远首届程旼文化节载五福耀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广东省评定的“南粤先贤”程旼,是客家人文鼻祖。这已是众人皆知。然而,经考证得出的“1600多年前程从中原带来‘福’文化落户平远”的历史结论,却鲜为人知。1600多年前,程旼从中原南迁到平远带来“福”文化,造福一方,为百姓谋福利,从此平远亦称“福地”。程旼·福文化造“福”客家文化的故事,恒久隽永。今
-
灵台山:欢迎客家乡亲的深情拥抱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苏诗苗 邓文桂/文 陈汝辉/图
出清流县城,往西北方前行,林木掩映间,现出一座高座的铜佛像。外来客人问主人:“那是哪尊佛像?”主人必答:“那是定光佛像。”若再问:“是哪座山?”再答:“灵台山。”
灵台山,清流县长校镇内,位于客家人聚居地宁化、连城、长汀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被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