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深圳侨报>  岁月沧桑,带不走那些客家“宝贝”

岁月沧桑,带不走那些客家“宝贝”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C04版:社区·文化

【入库时间】20140810

【全文挂接】

【全文】

头戴客家凉帽的邱阿婆。

↑坪地客家老旧物。

余氏宗祠。

散落于坪地街道居民家中的箩筐、簸箕等旧物,似乎只能是活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但却见证了客家人生活的变迁——

本报记者 包国军 文/图

箩筐、簸箕、几十年前客家妇女穿的衣裳……这些似乎只能活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在大都市深圳偏远一角的坪地,还鲜活地存在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中。这些浸满老一代人汗水的旧物,不仅能让人重温当年的岁月,还记录了老一代客家人的创业历史,成为年轻人学习的好教材。

阿婆家老屋似“博物馆”每件旧物都记录温馨往事

7月9日上午,在风景如画的余氏宗祠旁,坪地街道中心社区上畲居民小组居民罗丽文阿婆在自家1984年建的老屋二楼,从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木箱里翻出当年做新娘时穿的嫁衣。罗阿婆捧着这件珍贵的衣裳,脸上似乎浮现当年做新娘时的幸福,记忆也被牵回到半个世纪前。

罗阿婆今年73岁,龙岗罗瑞合人,1964年嫁给坪地上畲村青年余国华。当年,其丈夫在惠州教书,新婚的罗丽文随丈夫在惠州生活,后来又和丈夫一起下乡,1970年夫妻俩才回到坪地上畲村安居。辗转不定的生活加之漫长的岁月,有很多东西都丢了,但当年家公(丈夫的父亲)花2元钱给罗丽文买的木箱,她一直珍藏于这个阁楼上,这个木箱饱含了长辈对一对新人的深深祝福。

在阁楼杂乱的旧物中,有一张古旧的木椅。“这是我奶奶当年结婚时用的,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抚摸着木椅,罗阿婆的思绪又回到40多年前,她清楚地记得,这张木椅是她和丈夫1970年回坪地时,从罗瑞合娘家老屋搬来的。

罗阿婆家的老屋里还存放着其家婆(丈夫的母亲)当年留给她的红色木箱、上世纪80年代花港币买来的“555”牌钟表、几十年前儿子上学时用的算盘……在一楼的厨房,还有一口1984年刚建房子时打的水井,这些旧物,虽然早已不用了,但每一件都有一个故事,记录了几十年来罗阿婆一家及乡亲们的生活变迁。

如今,罗阿婆家的老屋除了一间出租出去,其他地方都用来存放这些旧物。罗阿婆家,就好像一个客家民俗博物馆。

老旧物让人重温当年岁月好像回到年轻时

得知记者来寻访旧物,今年64岁的黄金娣阿婆从家里搜出了箩筐、簸箕、客家凉帽等“宝贝”。

“这两个箩筐,有30多年的历史了!”黄阿婆指着箩筐上用红漆写的“八一、十二”字样说,这个箩筐是1981年12月买来的。箩筐上还用红漆写了一个“强”字,黄阿婆告诉记者,其老公叫余运强,所以在上面写了个“强”字。

黄阿婆家的“宝贝”历史最悠久的要属那个簸箕了,据黄阿婆说,那个簸箕跟随她家已有五六十年。黄阿婆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前,簸箕是当地居民家家户户必备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家户户都搬进了新楼房,很多乡亲都将以前用的农具直接扔掉或丢弃在不起眼的角落,但也有像黄阿婆、罗阿婆这样念旧的居民,他们将这些旧物用心收藏起来。

在这些“宝贝”中,每天跟随黄阿婆的是那名声远扬的客家凉帽。客家凉帽是几百年来客家女性专用的凉帽,凝结了客家人在竹编、布艺等工艺技术方面的智慧,世代相传流行至今。黄阿婆告诉记者,在坪地,很多家庭的老物件都不见了,但戴客家凉帽这个传统却很好地保留下来。

“戴凉帽好凉爽,又可以抵挡太阳。很多坪地人家里都有客家凉帽,大家出门逛街、买菜都喜欢戴。”黄阿婆的邻居,今年82岁的邱阿婆开心地对记者说。

黄阿婆告诉记者,她戴过好几顶客家凉帽,但保存下来的这顶是上世纪90年代婆婆买回来的。“制作这顶凉帽的匠人是坪地山塘尾的一位阿婆,现在已经八九十岁了。”黄阿婆说,如今虽然也能买到客家凉帽,但她还是喜欢当年买的那顶,似乎承载着岁月风尘的老凉帽戴起来才更能重温当年的感觉。

记者问阿婆们,为什么要保存这些旧物,罗阿婆说:“这些东西跟了我几十年,有感情了,看到它们就好像回到年轻时!”黄阿婆说:“虽然早就不种田了,但我现在还保持做农活的习惯,那些旧物留着还有用,我偶尔还可以用箩筐装东西。”

“文化符号”见证生活变迁

采访完几位老人,记者不禁思索:坪地是客家人聚居地区,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勤劳善良的客家人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近年来,在坪地街道的积极引导和努力下,客家山歌、舞麒麟等客家文化很好地传承下来;在坪地,拥有几百年历史却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民居依然可见。那么,作为坪地客家人生活变迁的见证,这些散落于坪地居民家中的箩筐、簸箕等旧物,这些似乎只能活在记忆里的客家“文化符号”,能否得到更好的保存?这些浸满老一代人汗水的旧物,不也是当代年轻人学习老一代人艰苦创业精神的好教材吗?

前些天,坪地街道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的“忆当年,畅聊客家文化”茶话会活动,吸引了近30名老人参加。活动中,有居民展示了自己结婚时用的雨伞等物品。这些穿越岁月风尘的旧物让人们倍感亲切。这些旧物和舞麒麟、客家山歌、黄酒、艾果、茶果等客家“文化符号”一样,带给人们的也许不仅是文化的回味,还有岁月走过的痕迹。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