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围屋之乡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围屋之乡”的声誉,尤以关西围、燕翼围和乌石围三大围屋名扬世界。
关西围:东方古罗马城堡
关西新围,
-
客家方言节目开播超过预期去年市人大头号议案办结,曾经的质疑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惠州两会之议案提案
■ 去年议案回访
去年两会期间,付雪梅等123名惠州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建议惠州电视台开播客家方言节目,借此传承地方文脉。该议案经审查通过并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督办的头号
-
客家地名中“岌”实为“鑼”之误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交通游览图·大埔县》地图,湖寮镇有一村名印为“矮岃背”
【勘误】
梅州客家地名中,有一个字读为rèn的,如大埔县的“竹子rèn”、“旧洞rèn”、“矮rèn岗”、“沙子rèn”、“rèn头岗”、“rèn头坪”等等;梅县等地的“赤rèn岗”、“教子rèn”、“瓦窑rè
-
客家方言 “过毛绝代”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过毛绝代”是一句客家俗语,常常用作形容词或感叹词,表达事物的特别状态。如:“过毛绝代!田鸡炒蒜仁,舌嫲根都吞落去。”是形容该款菜很好吃。“过毛绝代!俚个妹子生得比西施还靓。”是感叹这个妹子十分漂亮。有时称赞或责怪孩子则叫“过毛嫲”、“过毛子”,表示对孩子十分疼爱。再如客家山歌:“俚个后生系过毛,妹
-
[食在客家方言中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政尧
客家方言中的“食”,一词多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表达不同的意思。人们在长期广泛的交际、交流中,使之逐渐形成寓意深刻、形象鲜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表达力强的客家文化。
比方说,“食朝”、“食昼”、“食夜”,是“吃早餐”、“吃午餐”、“吃晚餐”的意思。他很“大食”,“大食”是饭量大之意。
-
客家方言节目:有“牛”何必驶“马”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民间智库
(草根视角,
挑刺或建言)
人们常说,“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类似“沙河粉”“沙田柚”“大理石”、“酥醪菜”、“广东音乐”、“京剧”这样一些地方色彩浓厚的名称,之所以能为人们所熟知,并经久不衰,就因为它们不但“土”味十足,而且“特”立独行,无可替代。
而贵为去
-
连城:客家文化大观园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连日来,在上海世博园中国民族民俗民间展览馆里,许多中外游客长久地驻足在连城四堡雕版展品前观赏。台湾游客马先生啧啧赞叹:“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真没想到一个小山沟竟是明清时期四大雕版印刷基地,而且保存得如此完好!”连城四堡雕版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客家文化的璀璨明珠。此前 ,连城县受上海世博会中国
-
第十届客家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蓉举行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四海客风]
9月下旬,第十届客家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龙泉驿区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客家文化研究专家和高校学者围绕客家方言与文化、客家文化产业化等话题展开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海内外客家人联系,推动对四川客家语言的研究。据了解,龙泉驿区作为中国西部客家之乡,其打造的“西部客家第
-
客家方言 成语与客方言熟语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置若罔闻——诈听唔倒
装模作样——古古怪怪
全神贯注——眼都唔闪
一言不发——唔讲一句
言听计从——点头哈腰
丢三落四——顶顶碓碓
视而不见——诈看唔倒
神采奕奕——十分精神
恍然大悟——突然明白
无所不知——脉个都知
无所不为——脉个都做
缺一不可——少滴唔得
朝三暮四——
-
客家方言 成语与客方言熟语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一丝不挂:鳞光赤拐
口若悬河:喋舌噍骨
无中生有:狐狸花猫
童叟无欺:唔会撮人
望尘莫及:赶都唔到
无庸赘述:唔使去讲
五彩缤纷:花里毕剥
推心置腹:合心合胆
强词夺理:死噢硬噢
口干舌燥:喙燥鼻潋
得鱼忘筌:过桥抽板
计穷力极:走头路
挤眉弄眼:眼拐碌天
孑然一身:单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