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南方都市报>  客家方言节目:有“牛”何必驶“马”

客家方言节目:有“牛”何必驶“马”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5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HA02惠州读本侃西湖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挂接】

【全文】

民间智库

(草根视角,

挑刺或建言)

人们常说,“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类似“沙河粉”“沙田柚”“大理石”、“酥醪菜”、“广东音乐”、“京剧”这样一些地方色彩浓厚的名称,之所以能为人们所熟知,并经久不衰,就因为它们不但“土”味十足,而且“特”立独行,无可替代。

而贵为去年市人大头号议案的“客家方言电视节目开播”,尽管就收视率和收视份额而言,这几期节目在惠州电视台自办节目中都名列前茅。然而,毕竟给人一种拿别人东西冒充自家东西来吹嘘之感。为什么这么说呢?

俗语说得好:“冇牛局(被逼着)驶马”,那是说人们耕田的时候,没有牛不得不用马来代替。而在惠州,作为地方语种而言,“牛”是明摆着的,那就是如假包换的“惠州话”。在惠州话中把买东西称作“买寒耶”,就如同博罗话中把买东西称作“买工夫”一样,都是绝无仅有的。是“土”味十足“特”立独行,无可替代,地方色彩浓厚的一种方言,是惠州无可争议的“这一个”。换句话说,您如果去到外地,一句惠州话,可以让您马上确认说话者是惠州人,而一句客家话,却无法收到这样的效果。可为什么我们的方言节目,要拿一匹“很多地方讲客家话,比如梅州、河源等”(主提案人付雪梅也如是说)这样的“马”来取代惠州话这头“牛”呢?

有“牛”偏偏驶“马”,不但透露了我们有关部门对惠州本土文化的不自信,遑论什么借此传承地方文脉了。古人尚且知道敝帚自珍呐,摈弃老祖宗已经讲了几千年的惠州话,却拿着几乎无处不在的客家话来强调自个的地方特色,撇开是否哗众取宠这一层不谈,至少说它是南辕北辙是不会冤枉的。如果客家话电视节目能体现惠州特色,梅州电视台又该拿什么来“传承地方文脉”呢?

□ 徐穗辉

相关新闻

客家方言节目开播超过预期(1月13日惠州读本)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