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行渐远的客家乡村俗事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邱锡凤
新近杀青的一部电影,竟令久居喧嚣城市的我们,霎时想起那渐行渐远的乡村,进而莫名煽动起那愈远愈浓的乡情。这就是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福建首部客家农村题材电影《衍香》。
中学教师魏天启与当地大队书记的女儿黄晓燕要定亲了,于是,这个地处闽西的客家乡村开始沸腾起来,隔壁邻居、乡里乡亲都在
-
石城“过漾”,客家文化奇葩“隐”深山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邱有平特约记者赖於艳
“漾”为石城方言,意为人来人往,“过漾”即众人来往欢聚,祈福祈平安。在石城,“过漾”这一天,家家户户拿出最好的酒菜招待亲朋好友,邀请剧团开锣唱戏。这一天,是全村老少的欢庆日,更是年轻人的狂欢节。
“过漾”是一朵隐藏在深山里的民俗文化奇葩,寄托着一代又一代客家儿女的期盼与希
-
香港乡贤林峰的客家文学情结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虽然居住在香港,但对家乡蕉岭却有着深深的情结,不仅经常写到家乡的山水人文,而且经常回到蕉岭,与家乡的文学界人士一起,研究文学,传播信息,推介客家文学,在香港和蕉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两地的文学发展作出不懈努力。他就是香港诗词学会会长、世界蕉岭诗书画人联谊会顾问林峰。
回乡寻找
-
“岭南第一大围”“管家”官桂根 撩开始兴客家大围神秘面纱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官桂根(右三)义务为游客讲解大围
官桂根对大围每个细节都细心研究
在始兴县满堂客家大围,有一位经常戴一顶鸭舌帽作免费解说的六旬老人,因其对满堂客家大围的情况如数家珍,对大围的管理、保护和宣传不遗余力,被人们称为这座百年围楼的“管家”。他就是始兴县隘子镇的退休老人官桂根。
撩开大
-
“两园一基地”:客家文化传播平台
-
作者:曾强翟永鸣凌峰等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月16日,第四届“珠江三角洲地区 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 将正式在梅州举行。逢此盛会之际,梅州 文化建设的三大重点项目“两园一基地” 也纷纷接近完工,可在山洽会期间与与会 代表和市民见面。所谓两园一基地是指: 叶剑英纪念园、客家公园与东山教育基 地。三大工程分别对客家文化、历史印记
-
《客家春耕》:演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记者王长颉
近日,在江西省首届农民工才艺大赛中,由兴国县文化馆选送的小戏小品《客家春耕》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一等奖。11月3日,记者前往兴国,采访了《客家春耕》的主创人员,探寻该作品幕后的故事。
“赶出来”的好节目
《客家春耕》的主创人员之一、兴国县文化馆馆长肖远明告诉记者,《客家春
-
客家人文精神贯穿始终读曾志平长篇小说《六如轩》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六如轩》(载《中国作家》08年4期)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素材,为我们原汁原味地披露了惠州改革开放30年的坎坷历程。徜徉在字里行间,不难体会出作者对惠州本土生活的熟悉和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对儒家思想宗教文化的推崇和商业伦理道德的客观评判,对义利观人性的深度挖掘剖析和对客家人文的清晰透视。尽管小说仍
-
“客家”提法最早出自惠州惠州市首届客家文化论坛近日举行,1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8月26日上午,惠州市首届客家文化论坛在市区金华悦国际酒店举办,来自市内外的11位客家文化专家、学者登台演讲。演讲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既有对客家文化、东江文化发展的探讨,也有对惠州客家文化源流与特色、惠州客家山歌、惠州客家民居、惠州客家书画艺术等惠州本土客家文化多角度的阐述。
客家文化兼具中原
-
第六届深圳客家文化节明日保利剧院启幕——广府客家潮汕“岭南
-
作者:深圳特区报孟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别具风味的广东民间舞蹈。
用时尚方式演绎客家山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孟迷
除前卫设计、跨界戏剧与当代艺术带来的时代感外,每年“创意十二月”,年轻的深圳总会刮起一阵浓郁的民俗风。12月17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等主办,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
-
擦亮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块金字招牌 南方日报评论员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第四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文化节暨梅州市客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日前落下帷幕。广东已经吹响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时代号角,标志着我省文化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征程。梅州人正在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实现从山区文化强市向全省文化强市的新跨越。
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