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88)
期刊(3820)
学位论文(1055)
图书(818)
会议论文(214)
视频(212)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88)
期刊 (3820)
学位论文 (1055)
图书 (818)
会议论文 (214)
视频 (212)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4(5157)
2013(970)
2012(1037)
2011(1012)
2007(243)
2006(130)
2003(50)
2001(22)
2000(31)
1994(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53)
客家研究辑刊(300)
红土地(17)
江西社会科学(17)
教育文化论坛(5)
巴蜀史志(4)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3)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
神州民俗(上半月)(2)
木工机床(1)
客家婚俗之美与非美
作者:犁人  来源:“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杜甫有句云:“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淳。”这里道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普遍社会理想:世治政平,风俗淳美——淳厚质朴的民风习俗,本就是一种社会美。而美的物事往往又都有着较活跃的生命力。正是在这一层意义上,民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
人类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作者:叶智彰  来源: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灵长类在分类学上称为灵长目。这个目是生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目,它包括原猴类、猴类、猿类和人类,如果用分类学方法细分的话,可以分得非常详细,计有18个科161属,其中已绝灭7个科99属,现生者有11科62属222个种。
畲、客“郎名”探微
作者:董建辉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郎名是古代畲族、瑶族和客家人中常见的一种命名形式,并经常被作为畲、瑶、汉之间文化上相互融合的证据之一。但是,关于郎名习俗究竟源自何族,它又是如何演变的,学术界并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笔者拟根据手头所掌握的材料,谈点自己的初步想法,敬请方家指正。
畲汉通婚初探
作者:郭志超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20世纪30年代客家研究宗师罗香林提出畲、客通婚的科学猜想。他说:客家初到闽粤赣的时候,不能不与畲民互相接触,接触已多,就想不与他们混,亦事势所不许。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有关畲汉通婚及其在客家形成中的作用这一研
传统与变迁:赣南客家家法族规的地域性分析
作者:谢庐明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宗族及其相关问题向来是学术界研究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综观二十世纪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家法族规也已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但家法族规的地域性研究仍较薄弱。从地域性的角度研究家法族规,将有助于认识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且有助于在当代乡土法治建设的进
台灣四縣客家話的幾個音韻問題
作者:劉勝權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話  四縣  音韻問題  去聲調 
描述:看見差别。本文討論的音韻問題有:謦母方面,經、調查,我們認爲苗栗四縣話應將泥、日、疑母後接齊齒韻時顎的聲母獨立成音位,並且音質定爲舌面中音/(η)/;精、照系後接齊齒韻顎獨立出音位/(tc
广东梅县“旅游强县”的实施与县城经济转型的探讨
作者:陈广万  来源: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牡丹江区域旅游合作大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绿色崛起  旅游强县  客家文化  围龙屋  客家文化长廊  潮梅文化旅游区 
描述:本文以粤东北山区的梅县,近十年来在绿色崛起,接受珠三角产业转移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清除有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依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典型的客家文化氛围,推出山中田园诗,梅县客家情的绿色生态休闲游和叶帅故乡美,客家风情浓的红色旅游为主题,创旅游强县系列措施,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
“五色话”使用现状及其濒危的原因
作者:韦茂繁 韦树关  来源:中国首届人类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五色话  使用现状  汉语方言  壮语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  语言成分  民族语言  壮族  壮侗语  混合语  中间状态  一种语言  平话方言  民族成分  乐乡  客家方言  差异  北方方言  桂柳话  县志 
描述:话”并不是壮语,而是一种底层为壮侗语(如Da51“叉子”、mu31“手”、naml55“水”、ηa35“馋”、tap54“肝”、lyt35“血”等词都与壮侗语同源)、表层为汉语方言所大量覆盖的混合语。之所以称“五色话”,按当地的说法,是因为这种话夹杂了壮语、土拐话(汉语平话方言)、桂柳话(汉语北方方言)、麻盖话(汉语客家方言)等多种语言成分。冠以“五”,乃言其多也。作为一种民族语言,“五色话”正处在“民族语→混合语→汉语方言”转化的中间状态。
客家話持續體標記初探
作者:宋彩仙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話  體標記  語法化  時間  動詞 
描述:體體標記討論及綜合比較。客家話的持續體標記有“-等、-緊、-穩、穩定,其中“緊”字更有以兼具副詞意思表示,依其代表持續體的體標記和其衍生出來的句式及語意最爲特殊。依動詞的分類定義動詞的本質以表示不同的語意,不同語意表示在句中所使用的持續體標記也不同,在句中的位置不同亦有不同的意涵表示。經比較結果,普通話的持續體體標記較少,型式也較固定,反觀客家話的持續體檩記較多,衍生出的型式也較富變化性。
二十年来客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谢重光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发韧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客家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后再度勃兴,吸引了众多的学人和地方上的文化工作者参与其中,一些大学和研究院相继成立客家研究所或客家研究中心,国际性的、全国性的及区域性的客家学术研讨会已举办了数十次之多,据不完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