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614)
报纸(5337)
图书(1504)
学位论文(968)
视频(518)
会议论文(232)
人物(17)
图片(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5614)
报纸 (5337)
图书 (1504)
学位论文 (968)
视频 (518)
会议论文 (232)
人物 (17)
图片 (4)
按年份分组
2015(550)
2014(7440)
2013(1131)
2012(1144)
2011(1082)
2010(896)
2009(518)
2008(480)
2006(146)
2005(6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20)
梅州日报(1532)
闽西日报(709)
深圳侨报(124)
大众文艺(29)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中国语文(11)
福建农业科技(4)
环球人文地理(2)
印刷技术(1)
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推動成效之研究
作者:賴玉霞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課程  社區大學  公民社會  終身學習 
描述:,進行深度訪談,旨在探討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之規劃理念、課程現況、課程內涵與客家文化課程在客家公民社會的角色,以了解其成效與影響。研究發現如下:(1)客家文化課程規劃推動方面:苗栗社大對客家文化
从还我客家母语运动论母语受教权之宪法保障
作者:范梦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运动  母语受教权  母语教育  语言权  客语  加拿大  新加坡 
描述:策、法律、教育等方面落實。

其實這一切的發展緣由,可說與台灣歷史演進息息相關。本文第二章認為,由於台灣歷經百年「國語運動」的影響,造成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不小的傷害,以致台灣各族群無法順利傳承自己族群的母語,而期望能依靠政策和教育的協助。終在80年代,政治民主化、台灣解嚴之際,社會運動崛起,各團體紛紛走上街頭發聲;終於客家人也在做「社會隱形人」多年後,亦開始走上街頭爭取自身族群的利益,提出「母語教育、客語在媒體發聲、刪除廣電法第20條對方言的限制」等主張。自此,「客家運動」主導了台灣客家發展的路線。

雖然該三大主張終於被政府逐步地實現了,但是針對母語傳承最重要的「教育」卻發生了在國中小客語「開課不佳」的現象,讓客家人非常擔憂客語的流失,頻頻要求希望能透過法律來保障。然而,在各方紛紛提出相關語言立法草案之際,筆者以為應該先回到基本面來討論。在制定法令之前,應先討論我國憲法有無針對母語受教權明訂保障規範?其次,現行母語教育所依據的法令是否有所缺失?乃本文第三章要討論的範圍。

第三章中,吾人肯認母語受教權即使不能明列憲法第21條「國民受教權」的保障範圍,也應該肯認為我國憲法第22條「其他自由權利」的保障規範內。再就母語教育的現行法令而言,吾人認為有規範不足、配套不全,甚至恐有違憲的問題,實有待相關單位重新檢討修正的必要。至於修正的方向,本文第四章介紹了「加拿大」與「新加坡」在憲法上關於語言權的規範,以及兩國值得我國學習的母語教育制度。

第五章呼應前文,認同母語受教權乃人類個體發展與族群認同建立的重要人權,有必要在憲法上受到保障,更應該以法制加以落實,惟需注意該權利與其他人權的扞格,以及國家行政資源分配的合理性。另外,針對現有的法令與教育制度仍有必要盡速修正檢討,可多參考新加兩國值得效法之處。最後,提出個人感想與建議。
台湾客家族群民间信仰之研究--以新竹县新埔镇枋寮义民庙为中心
作者:江瑞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义民庙 
描述:使得義民祭典逐步由家族祭祀發展為跨村庄廟宇,進而全面發展成為全臺灣客家族群最重要的民間信仰。
本論文之主要發現有五:
1. 臺灣客家族群民間信仰中的三山國王與義民爺信仰,已逐漸成為其他族群
寻找台湾客家的男性气质 -以桃园县为例
作者:杨文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研究  男性气质  男性研究  Foucault  文化心理学  质性研究 
描述:對於未來相關議題的研究提出若干具體的建議。
我們藉由尋找客家男性氣質的過程,針對客家性別的氣質、角色以及從傳統到現代的客家男性氣質變遷情形分別加以探討,透過閩南族群的角度來看這些文化與性別所產生的衝突與調適問題,並從性別主體與空間兩種主要不同的面向來進行分析,再輔以男性研究的觀點、Foucault權力理論以及文化心理學的相關論述來詮釋客家性別的權力關係。本項研究係以質性研究的方法,半結構式深入訪談的方式進行,以蒐集相關資料,訪談先後訪談桃園縣境內的9位客家女性、16位客家男性,以及3位閩南女性、3位閩南男性,受訪者多為地方文史、教育、社會等相關背景或對客家文化、性別議題有興趣者。
研究發現迄今一般人對於客家人的印象、客家男性、客家女性的氣質,都仍然有一些很鮮明的印象。客家女性的氣質還是較符合傳統女性理想與道德的形象,而客家男性的氣質表現的特質,則往往是承續著傳統男子氣概的觀念,這反應出社會上為維護父權式的社會秩序,所持續建構的性別意識形態。事實上,客家夥房是一種不斷複製的標準化空間模式,它忽略了居住者個別的需求與性別差異。客家男性的空間自主性高於客家女性,活躍於夥房的公領域範圍,而客家女性則以私領域空間為主要的活動範圍,而且不論在真實生活之中或教化的觀念上都受到較多的規範與限制。客家文化的特殊性及封閉性,深刻地影響客家性別的關係,我們認為許多傳統的客家性別觀念是有必要重新建構其價值定位與意義的。
台北县客家文化园区营运策略之研究
作者:钟丰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客家文化  文化园区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链  多元文化 
描述:方文化產業帶來效益,使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設立,能對客家文化、地方產業推廣進行評估與瞭解,並對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策略,以及對政府客家文化施政提出建議。
透過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與三鶯地區的互動進行了解,找尋營運策略以達成振興客家文化與促進地方經濟的目的,並企盼都能以帶動地方與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創造客家文化產業鏈,促進地方繁榮。擺脫客家館舍、文化園區被戲稱為「蚊子館」的惡名,並提升參訪率,使客家文化園區設立達到其應有的功能。
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的設立實屬不易,館舍興建工程所費不貲,所以,應著力使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為其他館場的典範,發揮應有的效益與功能。根據研究的結果,得到以下發現與建議:
一、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的內部組織規模發展受限;政府補助是唯一收入來
源。
二、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園長與工作人員異動頻繁,人員配置及到達園區交通
的便利性不足,在台北縣成立客家事務局後,希望能有所改善。
三、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餐廳、商店委外經營,喪失主導權,但在2008年12
月合約到期後有機會改善現況。
四、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與媒體互動不夠,在宣傳行銷上明顯規劃不足,可編
列預算及加強傳媒之間的互動。
五、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與地方文化產業合作不夠,可多徵求企業贊助,共同
打造客家文化形象,並帶動三峽地區的地方產業。
六、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應朝向多元永續的經營發展,且研擬適合臺北縣客家
文化園區的教育推廣與文化創意策略,以作為客家文化園區未來營運及推
廣之參考。
社区文化数位典藏之研究
作者:彭朋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区文化典藏  数位典藏  客家语海陆腔  访谈纪录影像  多元文化 
描述:,在影片效果的評估上應有助以下各項達成:
1.作為二十一世紀台灣家庭變遷的家族記憶,提供一個發展樣本。
2.呈現多元的生活型態與生命思考,有助國內生命教育參考之素材。
3.對台灣客家
余国雄六首原住民同声合唱作品研究
作者:李肇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余国雄  原住民  合唱 
描述:合唱團喜歡選用的曲目。
在當代的作曲家中,余國雄本身任教於國小一般音樂課程,有感於國小同聲合唱團教材不足,且較無適合學習之原住民歌曲,於是以原住民同聲合唱作品為主要創作方向,目前已有四冊,分別為《原住民vs天籟之音合唱曲》、《天籟之音同聲篇(一)》、《天籟之音同聲合唱三》、《天籟之音四》。由於研究者本人亦為國小教師,目前也指導國小同聲合唱團及台北市政府原住民少年兒童合唱團,在訓練過程中常以余國雄之原住民同聲合唱作品為演出曲目,因此在選擇論文主題時,便從余國雄諸多作品中,選擇近年來曾演出,且認為富演出價值及教學意義的六首歌曲,探討其創作手法並給予詮釋建議。此六首歌曲之音樂素材取自六個不同的族群,分別為魯凱族〈魯凱族戀歌〉、阿美族〈豐年祭〉、邵族〈快樂的聚會〉、布農族〈打獵前祭祀歌〉、泰雅族〈泰雅山地小孩〉、排灣族〈來甦〉。
本論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背景探究,第一節論述余國雄的生平,第二節探討余國雄作品;第三章為歌曲創作手法分析,共分為六節,依序介紹六首樂曲之結構分析及詮釋建議;第四章為結論。論文最後有四份附錄,附錄一為1993至2007年之合唱比賽指定曲一覽表(本土歌曲),附錄二為2003至2007學年度決賽自選曲為原住民歌曲一覽表,附錄三為原住民共同使用羅馬拼音及語音符號對照表,附錄四為原住民各組特殊唸法整理。
创作型摇滚乐团结合传统音乐素材之研究--以好客乐队为例
作者:林宜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型摇滚乐团  客家山歌  山歌子  老山歌  好客乐队 
描述:存、創新上能有所貢獻?
本文對好客樂隊以田野調查、訪問、錄音與網路資料匯整的方式,同時進行研究。研究內主要除了音樂內容的分析與對照之外,樂團成立的歷史與人員更替的轉換過程、與社會運動間的互動、及每一位團員的生長背景、音樂學習歷程等都是研究的重點,因為這些每一個要素都將是影響整個樂團發展的關鍵。

緒 論 有關筆者接觸創作型搖滾樂團的歷程,及目前國內所見之創作型搖滾樂團的重要文獻與全文研究範圍之概述。

第一章 先以總合的方式介紹,將這個客家創作型搖滾樂團,從1992年到2006年整體歷史,第一章分成三節。第一節從好客樂隊的前身觀子音樂坑時期,開始介紹這三個時期的成立與創作以客家音樂為基礎的音樂內容,其輾轉脫胎的過程介紹;第二節將交工與好客所正式出版過的唱片為主,從唱片分析客家搖滾的精神與思想及樂曲與器樂的運用,做完整的文字描述;第三節以分別訪談的方式訪問,紹及團員的基本資料。

第二章 主要是以音樂分析為主,在好客樂隊出版的第一張專輯【好客戲】中,運用到客家八音曲牌的《大團圓》與傳統歌謠《桃花開》,這兩首樂曲做傳統與現代的對照分析。

第三章 同樣是以音樂分析為主,在好客樂隊出版的第一張專輯【好客戲】中分以運用到客家音樂的歌唱曲,老山歌《惜緣》與山歌子《叫我唱的歌》,尋找此兩首客家搖滾歌曲的傳統與創新後樂曲之差異。
第四章 其經過好客的改編後的搖滾版客家歌是否更能被社會大所喜愛眾,並以客家搖滾與社會的聯結關係為主,探討有關創作樂團參與社會運動的歷史,好客樂隊的前身參與社會運動之經過;好客音樂之美學思想,與大眾對好客樂隊之觀感以及這樣的客家創造型搖滾樂對現代之影響。
客语生活学校施行客家歌谣教学之个案研究
作者:张哲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客语生活学校  客家歌谣  客家歌谣教学 
描述:之一,客家歌謠是客家文化獨特的資產。因此,本研究遂以探討客家歌謠教學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為目的。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以客語生活學校之春景國小(化名)為研究對象。首先藉由文獻探討了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客家歌謠之意涵,接著參與客家語言班與客語歌謠班一學期(2/14/2005~6/28/2005)之觀察,並訪談該校任課老師及教務主任。根據資料分析,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之意涵
多元文化教育以達到公平受教與尊重他人為目標;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藉由音樂欣賞、演唱演奏與統整課程等方式,讓學生欣賞、尊重與包容不同之文化。台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始於民歌採集運動,解嚴後對不同歌曲的選擇在音樂課程綱要中漸趨明顯。
二、客家歌謠之意涵
客家歌謠的內容繁雜,有「九腔十八調之稱」,依曲調可分成老山歌、山歌子、平板與小調等四類;客家歌謠在演唱、歌詞、曲式與調式上,具有特殊之藝術性。
三、客語生活學校施行客語歌謠教學之背景
客語生活學校之實施需要政府政策與教育政策之配合,如客委會提供經費補助,辦理客家歌謠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言之實施;另外,客家歌謠教學也需要學校行政配合。
四、客語生活學校施行客家歌謠教學之方式
客家語言班教師施行歌謠教學之理念為引起學習動機、讓學生容易學習與營造學習環境,其教材與課程設計活潑;客語歌謠班教師之教學理念為自然、生活化與結合奧福律動之教學,其教材與課程設計具多樣性。歌謠班學習成效良好,對學校、教師與學生皆有正面影響。
台湾南部B型肝炎病毒和D型肝炎病毒感染之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钟蝶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肝炎  病毒  感染  血清  流行病学 
描述:
﹒魯凱與排灣(原住民族)的 B型肝炎帶原率和HBV 感染率,顯著高於外省、閩南
、客家三族(居住平地)。
2﹒帶原率在40歲以前,隨年齡之增加而增加,但在40歲以後,則隨年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