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贺州八步镇语言生活调查研究
-
作者:朱格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贺州市 八步镇 语言使用 语言能力 语言态度
-
描述:法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力求以详实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层次分析,得出较为科学的分析结果,为多民族、多族群地区的研究提供案例,对制定民族语言工作中一些列实际问题提供一定依据。文章以语言态度理论、语言能力理论以及言语社区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获得调研数据,运用Access数据库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辅以录音纪实、访谈、入户调研以及实地观察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补充、验证,确保结果有效。研究结果表明:贺州八步镇语言生活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在年龄方面,学生群体(7—12岁)对母语忠诚度、母语使用以及语言能力上均比成年人群体(22—76岁)低。学生群体的语言态度随着年龄减小显著降低,低年级的学生在家中普遍用普通话与父母交谈,部分人甚至认为普通话比母语更亲切。成年人群体中,语言能力、语言态度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多语多方言现象在成年人群体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在族群方面,贺州市八步镇各族群语言接触频繁,族群之间相互认同度较高,多语多方言现象显著。语言能力方面,八步镇各族群中都人的多方言能力最强,能熟练听说一种以上其他族群语言的比例为贺州八步镇所有族群中最高的,与之对应的是客家人的多语多方言能力是所有族群中最弱的。语言态度方而,客家人自我认同及被其他族群的认同度较高,本地人在母语是否好听的调查中,选择十分好听的比例是最低的。贺州八步镇各族群之间的相互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语言的强势与弱势之别。结论: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态度和评价主要取决于语言的社会功能、使用人数和使用地域等因素。具体表现为:强势语言影响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态度;家庭环境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性别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及语言态度有明显不同。
-
广西贺州市桂岭镇客家话研究
-
作者:郝鹏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桂岭镇客家话 语音 词汇 语法 研究
-
描述:,由于族源地不同,不同乡镇的客家话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目前学界对贺州市客家话的调查研究尚嫌薄弱,桂岭镇客家话调查研究尚无人涉足。本文在全面调查、充分占有一手语料的基础上,运用描写与比较相结合、定性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桂岭客家话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描写与比较研究,力图理清其语音系统及语音特点,明晰词汇和语法面貌,为全面揭示贺州市客家话的特点以及多语多方言区语言接触的特点和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一、引言:重点介绍广西客家方言的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和材料来源、文中所用各种符号表示的意义等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二、第一章:主要介绍贺州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贺州市客家人的来源、分布以及贺州市的语言使用概况。三、第二章:在对桂岭客家话语音系统进行全面描写的基础上,通过桂岭客家话语音与中古音的纵向比较,以及桂岭客家话语音与周边汉语方言及族源地方言语音的横向比较,全面揭示桂岭客家话的语音特点。四、第三章:通过横向比较分析,揭示桂岭客家话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通过纵向比较,揭示桂岭客家话词汇系统中传承词、变异词和创新词的面貌与特点。五、第四章:对桂岭镇客家话的体貌系统以及桂岭客家话的常见句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专题描写与分析。六、第五章:本文的结语部分,对桂岭客家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桂岭客家话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七、附录:含同音字表和分类词表。
-
休闲农场体验行销、品牌形象、体验价值、知觉风险与忠诚度间关
-
作者:廖伟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休闲农场 体验价值 品牌形象
-
描述::1.體驗行銷對品牌形象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2.體驗行銷對體驗價值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3.品牌形象對知覺風險具有負向影響,但並未達顯著水準。4.體驗價值對知覺風險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5.知覺風險對品牌忠誠
-
族群政治与地方选举-以2005年苗栗县三合一选举为例
-
作者:林思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政治 族群投票 投票取向 三合一选举
-
描述:制」,且「席次減半」,其選區劃分,苗栗縣2席立委客家人只能拿下1席,相較於過去有機會4席拿下2至3席,嚴重不符合苗栗縣閩客族群的比例,實對客家人不利,而成為阻卻當前苗栗客家發展的困境。
-
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的价值认知与构建
-
作者:曹志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政监察 廉政文化
-
描述:中明确提出的反腐倡廉的战略举措,并被正式写进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都有,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解决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而腐败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有很多,其中与社会的文化水平、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如果腐败之风在社会或某个群体内互相仿效和传播流行,蔓延渗透到人们的言论和行动中,对人们的思想、心理和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会毒化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精神面貌,所败坏的风气势必造成令人们对权钱交易的认同、对寡廉鲜耻的默认、对违纪违法的麻木,势必造成社会风气的败坏、价值观念的颠倒、民族精神的衰落。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为了解决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为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的价值观是规范从政行为的基础,是完善和执行制度的基础,是优化执政环境的基础。因此,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强有力的一项措施来抓,其目的就是要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腐败。 本文以梅州为例,从四个部分对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的价值认知与构建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是绪论。重点分析为什么要研究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的构建。第二部分是梅州市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情况。首先阐述了廉政文化相关概念,探讨了廉政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然后以梅州为例分析总结了当前地方廉政文化建设的不足和原因。第三部分是对客家文化中的廉洁思想的价值认知。充分发挥本地得天独厚的客家文化优势,对梅州客家传统廉洁思想内容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依托客家传统文化,挖掘客家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中对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具有积极意义的合理内涵,寻找其中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第四部分对如何构建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进行了探讨。
-
人生礼仪对人生希望的建构—对大庄村客家诞生礼、婚礼及其丧礼
-
作者:黎梅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生礼仪 客家 诞生礼 婚礼 丧礼
-
描述:此,通过对人生礼仪的研究,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民众的生活和文化。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理解的客家人,尤为重视人生礼仪,本文以广西宾阳县大庄村客家人生礼仪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索客家人对人生礼仪的解释,并通过对客家人生礼仪的研究,折射出整个中华民族人生礼仪的文化内涵与功能。 本文主要围绕大庄村客家人生礼仪中的诞生礼、婚礼和丧礼展开论述,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序言部分,阐述论文研究的对象、意义,梳理国内关于非客家和客家诞生礼、婚礼以及丧礼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国外有关人生礼仪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提出本文研究的对象及相应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为大庄村概况,对大庄村的依托的自然环境进行描述,以便对大庄村客家人生存的自然环境获得全面的认识。其次对大庄村的地理位置和居民状况进行描述,使人们对大庄村客家人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更为详细的认识。第三章通过对当地客家诞生礼的描述和论述,指出了客家诞生礼的文化内涵及功能。第四章论述了当地客家人婚礼中的仪式及象征,指出客家婚礼的意义及功能。第五章对大庄村客家人的丧礼进行叙述和分析,来说明其意义及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庄村客家的环境和文化特质,探析人们如何通过诞生礼、婚礼及其丧礼化解生活中的挑战和磨难,追寻人生的福祉,品尝生活中的玉液琼浆,同时实现社会和谐有序与永恒的发展。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将诞生礼、婚礼和丧礼作为整体进行关照,提出人生礼仪对于建构人生希望的重要意义。
-
寺庙、旅游与村落社会:一个客家山村的成长境遇
-
作者:黄平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寺庙 旅游 村落社会 成长境遇 资源圈定
-
描述:,并寻求旅游村落可持续发展之路径。本研究既可为旅游村落研究提供新的个案,为旅游影响及旅游社区参与研究提供新的例证,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勾勒村庙互动关系以及客家村落成长变化图景。 对于灵云村的成长境遇,本文围绕以下几个主题逐渐展开:首先,长时段考察村落土地占有的历史演变及其对村民生产生计的影响,旨在为本文聚焦田野对象时提供一个宏观的社区历史背景,同时为探讨旅游村落成长机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物。然后,全面考察旅游开发背景下村落的乡村都市化过程,展示村民与政府、村民与企业之间围绕旅游利益展开博弈的过程,以及村民在旅游经营中的利益获得和能力体现。继而,以村委选举事件为切入点,全面展示村落的权力秩序状态,并探讨作为认同与行动单位的屋家及村民组对村落权力秩序的表达与影响。最后,从展示村落的庙宇景观出发,在历史、文化和心理等多层面上分析村落民间信仰的空间性,并勾勒出变迁时代尤其是旅游开发背景下村落信仰空间重构及其产生文化自觉的图景。 研究表明,寺庙对灵云村的生计乃至聚落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成为村落成长的发生场;同时,旅游发展对灵云村的成长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由此可见,偏隅深山的地理环境和临庙而居的人文条件,决定了灵云村的成长动力来源于外力干预而非内力演化,以致形成了流动与圈定交互而行、复制循环的路径依赖。灵云村的成长历程有如生命的轮回,在传统与现代、神圣与世俗、流动与圈定、博弈与妥协的互动中延续,这其中所发生的变迁,看上去有些难以捕捉,但却彰显出传统惯习的绵延力量以及现实诉求的变革精神,为我们清楚地窥视村落在文化结构背景中所面临的成长境遇与时代命运提供了极佳的观测点,也为我们探讨旅游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
在变与不变之间:客籍作家吴浊流的国族认同
-
作者:罗致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浊流 国族认同 客籍作家 黑人化心理学
-
描述:研究法的方式,來探究吳濁流的國族認同,並將吳濁流劃分為七個生命階段:(1). 童年時期(1900-1910);(2). 求學時期(1910-1920);(3). 任教時期(1920-1940);(4
-
客家童谣之社会文化意涵研究
-
作者:徐坤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童谣 社会文化意涵 传承 创新
-
描述:動了客家話與客家文化的傳承;兒童從小學習唸誦客家童謠,不僅有助於學會正確之客語咬字與發音,亦能夠從遊戲中認識客家語言文化之美。本研究第一章為緒論,論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相關童謠文獻之探討,以及研究設計及限制。第二章探討客家童謠的淵源與發展,探討童謠的釋義,客家童謠的源流與發展、台灣客家童謠的演變,以及現代客家歌曲的童謠。第三章析論客家童謠中的章法與修辭,討論客家童謠「興」的作法、傳統客家童謠的句式結構、修辭、用韻以及現代客家童謠創作之現況。第四章為本論文之重心,論述客家童謠的社會文化意涵,分為九項來論述:吟咏婦德、教化功能、抒情與懷鄉、反映族群風貌、知識學習、培養情趣、涵養文學教育、涵養品德與倫理觀念、反映時代心聲等。第五章分析現代客家童謠之發展,說明代客家童謠之調查現況,並分析客家童謠現況調查的結果,及分析現代客家童謠作品。六章為結論,分為主要發現與成果、建議與應用及傳承與展望。台灣的客家童謠創作,豐富了臺灣客家文學美感,今後客家童謠可以透過教學、媒體,同各個族群分享,並藉著客家童謠之創新與傳承,提升客家人的客家意識與自信心。讓客家童謠帶來新的活力,使其有助於台灣客家文化之傳承與發展,讓台灣客家童謠能夠世世代代永為流傳,以為本研究之結論。
-
地方产业通路建构之网络治理探讨:公馆乡红枣产业为例
-
作者:黄宏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产业 通路 网络治理 公馆乡 红枣 客家文化
-
描述:門、私部門與非營利組織互動對紅棗產業通路角色功能;四、探討公館鄉客家文化與紅棗產業關係以及未來發展。本研究使用質化研究,將透過文獻資料回顧,瞭解以影響通路建構和網絡治理互動概念進行訪談。使用深度訪談對公部門、營利組織以及第三部門行動者進行訪談,瞭解紅棗產業通路建構過程中的互動狀況。在研究當中,也向地方文史工作者進行訪談,更能夠得知紅棗產業的發展概況,以及影響紅棗產業通路建構之因素。故此研究訪談人數15位,公部門2位、營利組織6位、非營利組織2位、棗農2位、地方文史工作者3位。最後整理三個部門之間互動層面,再與文獻理論對照,提出紅棗產業通路網絡建構研究發現與建議。研究發現,紅棗產業通路建構過程,受到大陸紅棗乾進口影響,使得紅棗產業轉型觀光果園市場,從主要乾果市場轉變成為鮮果市場,產品銷售給予消費者或者中盤商不同,也建構不同的通路。然而通路建構過程之網絡,公部門、營利組織以及第三部門行動者互動,專業能力以及資源的分享,於鮮果通路銷售時建立運銷制度以及產品篩選,而在乾果部分對產品進行創新、研發,轉變成為商品,而公部門是以政策補助,第三部門成為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議平台,成為建構通路過程中的橋樑。最後,客家文化與紅棗產業的結合,在紅棗本身與客家飲食層面是很難搭配的,而是導入客家元素於整體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環境,或者在紅棗相關體驗活動,結合客家意象進入,更能夠使消費者瞭解紅棗產業與客家文化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