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105)
期刊(1366)
学位论文(785)
视频(118)
图书(58)
会议论文(42)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105)
期刊 (1366)
学位论文 (785)
视频 (118)
图书 (58)
会议论文 (42)
图片 (2)
按年份分组
2015(119)
2014(2052)
2013(825)
2012(863)
2011(828)
2010(679)
2009(389)
2008(311)
2007(183)
2002(12)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151)
其它(922)
三明日报(191)
广州日报(109)
人民日报海外版(73)
台声(17)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3)
康健杂志(1)
法制与经济(1)
广西经济(1)
台东纵谷区传统客家婚俗与媒婆角色的探讨
作者:彭岁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再次移民  承袭  在地文化  专业媒婆  过度仪式  贶辞诵说 
描述:的本土化現象,也有了在地的轉化,隨著變化,客家民俗充滿了令人驚喜的在地感。本研究訪談對象主要多為七十歲以上在地之客家長者,探討台灣戰後到五十年代早期,台東縱谷區傳統婚俗的文化風貌。本文將調查所得資料,依序從婚前教育、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等儀節,呈現本地婚俗的行事特色,另外也將本地頗具特殊性的婚後產育儀節,及特殊婚俗以實例呈現,探討時代環境的背景因素與社會文化。媒人是傳統婚俗中的靈魂人物,本文亦特別針對媒人角色的職責、條件特質、婚禮儀式的引導以及貺辭誦說,來說明媒人的專業及功能。婚禮是人們生命禮俗中重要的過度儀式,在重要時刻,若有專業媒人的引導,協助跨越人生中重要關口,美滿婚姻對社會更具有安定功能。本研究為了原味呈現出本地的文化風貌,採用客語書寫受訪者的言論,使用族群語言的思維探究在地文化,不僅發現更深的涵義,也藉以保存在地文化資產。研究發現本地客家族群重視婚前教育,保守且重禮儀,敬祖且重子嗣,雖然呈現文化融合卻也綻放異彩,展現出自己獨特的文化風貌,一些極具地方色彩又特殊的用語,充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
从文化景观脉络研究聚落保存效益-以屏东县五沟水聚落为例
作者:潘敏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景观  聚落保存  文化资产  万峦乡  五沟水 
描述:的認同與自豪,進而參與地方文化產業保存及維護。其指定理由包括:1.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2.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3.客家建築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 文建會核備後認為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涵蓋了有形與無形範
历史建筑聚落保存再利用之探讨-以竹北市六张犁聚落、新瓦屋聚
作者:陈贤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六张犁落  新瓦屋聚落  老街  保存  再利用 
描述:如何擬定再利用方案,確有必要蒐集文獻資料、相關論述依據,歸納出一些建議或是據以建立模式,作為爾後類似案例的參考,這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六張犁聚落」的開墾始於1737年,而客家族群則自1749年廣東省饒平縣林先坤等人自大陸來台,創建「善慶堂」後才建立林家的基業。同時,1805年饒平縣人林孫檀於芒頭埔一帶拓墾,興建「忠孝堂公廳」作為族人集會場所,附近居民稱為「新瓦屋」。歷經二百多年的歲月,建築群不斷翻修,也經不住歲月的摧殘,呈現樑塌牆傾的頹態,所以,後來的「縣府遷建計畫」及「高鐵六家站興建計畫」原預定將六張犁及新瓦屋老舊建物全部拆除,幸而終於部分保留並進行維修,正是所謂危機也是轉機。 本研究方法包括:歷史文獻回顧與分析、相關理論的探討、參考類似聚落保存、再利用的案例,及研究範圍內聚落之發展歷程、法令規定、現況分析以提出整合再發展之策略。研究結論為:歷史建築的保存再利用必須注意「都市計畫」擬定時相關法令的配合,換言之,都市計畫的「使用分區」將決定後來「再利用」的方向和策略。再利用策略尤應整合所有可用之資源,才能做出最完善之規畫。六張犁建築群之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定位於「鄰里公園兼兒童遊樂場」用地,雖然無法委託民間專業經營「特色商店」業,然而只要廣植在地原生種樹木,公部門持續預算補助,即使是低密度開發,作為展覽場地也是不錯的選擇。
客家山歌歌词研究:以数字为句首的山歌为例
作者:叶琼枝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畬族语言  以数字为句首的山歌  四县腔客家话  山歌 
描述:與山歌歌詞聲調對應的必然性,還原山歌歌詞特殊客語詞彙的原意及其背後深層的文化意涵,及透過客家山歌與畬族山歌歌詞的分析比較,探討客家山歌的起源。本研究証明了兩個論點:(1)情歌在本研究山歌語料中占
台湾南部地区婚嫁礼俗之探讨
作者:周子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婚嫁礼俗  结婚六礼  质性研究 
描述:三點未來研究建議:1. 以個案研究方式,針對婚嫁禮俗過程當中每一階段、動作的真正涵義、目的與用意,做更深度的瞭解;2. 北、中、南各地因地域文化之不同,未來研究者可著重於北、中、南各地婚嫁禮俗的差異性
《办桌》之创作论述
作者:陈欣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食物  仪式  语言  客家  後殖民 
描述:特性,以宗教、語言甚至是食物,呈現一種後殖民狀況,在電影中提升原來處於生活角落被隱匿或忽略的差異,一方面再現芎林真實景況,另一方面則藉此提出兩個問題:語言和文化隔閡是否對作品溝通性造成影響?亦或透過作品強調文化差異,反而更能突顯體性?
粤北畲族传统民俗文化嬗变研究:以广东省南雄市高峰村为例
作者:雷祖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畲族  客家  民俗文化嬗变 
描述:民俗文化的田野调查来研究畲族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嬗变,进而探讨畲族如何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文章的选题来源、关于畲族与客家文化的互动,畲族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如何传承和发展畲族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综述。 第一章叙述高峰村的概况,包括南雄畲族的概况,高峰村畲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调查以及高峰村畲族的现状。 第二章以高峰村畲族为例,从物质文化、人生仪礼、民俗信仰、民俗节日等多层次对高峰村畲族的民俗文化的嬗变进行分析,辨别有哪些畲族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已经发生了改变,哪些是属于畲族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的遗留,并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发生嬗变的原因和特点等深层次对其进行分析。 第三章从高峰村畲族所处的现实出发,对当地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对高峰村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意见。 最后是文章的结束语。本文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濒临消失,民族之间的趋同性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高峰村畲族并不是完全丢失了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而是在和客家不断地交往中,虽然学习了一些客家的文化,但是仍保留有本民族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在畲族与客家杂居的地区,应关注畲族的古老文化的遗留,构建畲客平等关系,促进畲客文化的和谐发展。
梅州特色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丘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色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开发模式 
描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在我国很多地区成为支柱产业甚至主导产业。<br>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和旅游开发模式,是传统大众旅游的一种替代旅游方式。它强调对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是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好途径。在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生态旅游作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己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br> 梅州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浓厚客家文化底蕴,这为橡州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带来了契机。近来年,梅州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初具规模等。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区位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梅州市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当前,梅州特色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诸如规模总量有限;旅游服务体系层次不高;旅游市场规模不大,文化品位和城市旅游定位不够高等,制约了梅州特色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此,本文首先对梅州特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其次对梅州发展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详细论述,再次,对当前梅州特色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打造梅州特色生态旅游业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