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36)
报纸(615)
图书(261)
学位论文(191)
会议论文(41)
视频(3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36)
报纸 (615)
图书 (261)
学位论文 (191)
会议论文 (41)
视频 (31)
按年份分组
2014(1022)
2013(129)
2012(151)
2011(146)
2008(78)
2006(30)
2005(9)
2004(15)
2001(7)
1999(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9)
嘉应学院学报(31)
龙岩师专学报(13)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文教资料(2)
北京:中华书局(2)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1)
学习导刊(1)
赣南医学院学报(1)
出场与退场
作者:黎明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现代广东文学  现代性  地域阐释  以旧含新  深沉的忧郁  必理自然主义 
描述:现代性特质的显隐。本文从地域文化对文学影响的角度,把近现代广东文学从出场到退场这一事件看成一个特殊文本,试图确切把握广东文学的现代性品质的表现形态,认为近现代广东文学具有以下现代性品质:以旧含新
永定下洋侨乡的社会变迁
作者:于佳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定下洋  侨乡  客家  社会变迁  认同 
描述:华人之间的社会网络,加强他们的互动,为下洋侨乡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本文探讨的一个重点。本文采用宏观观察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民族,社会和历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客家筝”形成略考
作者:巫宇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筝  流派形成  何育斋  罗九香  大埔 
描述:论文第一节,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从乐学上分析广东汉乐丝弦乐、大埔戏剧音乐和民间小调与“客家筝”的渊源关系。第二层为社会人文动因考,包括论文第二、三、四、五节,深入剖析了“客家筝”的产生与历史、地理、文化、时代等社会人文诸要素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三层为人物考,包括论文第六、七、八节,重点研究了何育斋、罗九香对“客家筝”形成的主要贡献,梳理了1950年以前大埔筝乐传承脉络。第四层为美学思想考,包括论文第九节,本节先分析“客家筝”与其它传统筝派风格之差异,进而探讨导致“客家筝”风格独特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其审美追求的与众不同。
永定土楼世遗地景观中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李俊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土楼  世遗地  景观  保护  传承 
描述:,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查阅文献及实地考察,对永定土楼世遗地的相关概念及基本概况进行阐述。(2)对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出客家文化的基本内涵“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对异族文化的博采和内化
广东省地域建筑文化研究
作者:李禹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筑文化  地域建筑  广东省  文化地理学 
描述:建筑文化学的理论体系相结合,对广东省的地域建筑文化特征进行阐释和论述:第1章首先对地域建筑文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继而对国内外建筑、民居、聚落地理学等领域有关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
宁化客家话研究
作者:张桃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宁化客话  音系 
描述: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客家方    言的研究提供一份较为完整的客家话音系材料。通过对宁化    话和中古青、和刻画
清末梅州教育研究(1902—1911)
作者:罗国兵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师资  梅州  学堂  师范  留学生 
描述:将延师办学和博取科举成果作为其生存和发展 的核心来抓。由于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梅州地区的办学模式日益多样,办学 规模日趋扩大,师资队伍日益庞大,各级各类学堂和私塾遍及梅州城乡山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国门被打开之后,在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等方面的强大冲击下,新式教育运动迅速开展并波及全国各地。梅州地区因地处 偏僻山区,受全国新式教育浪潮的影响较其他地区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在黄 遵宪、丘逢甲等先贤的倡导下,在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支援下,地方政府与社会 各界大力推广新式教育,兴办、改办、扩建的初级学堂和蒙学堂,分布密度高, 学堂数量庞大,围绕新式教育发展的管理机构迅速成立,促进学堂发展的教育研 究团体不断涌现。这种局面为新式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和师 资保障,为梅州地区从传统教育模式向近代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了稳定的人力和 物力保障。 本文分六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为导言,由概念和研究范围界定、选题来源、 研究现状分析、创新与不足、研究方法五个方面构成。 第二章论述梅州地区的传统教育情况,归纳为官绅兴学、家族办学、教育模 式、科举成绩四个方面。 第三章先简要介绍全国新式教育开展的简况,然后详细探讨梅州地区新式教 育的特色与新式教育师资的构成。 第四章以黄遵宪晚年在家乡梅州兴学为例,从建言规划、师资培训和成人教 育三个方面分析他对梅州新式教育的奉献。 第五章通过对清末梅州地区的教育成就与所面临的困境的剖析,总结梅州地 区在赢得“文化之乡”称号上显示出的三个有利因素,即社会各界一致的办学目 标所带来的学堂教育成绩、强大的新学师资队伍和华侨群体一贯的奉献。
赣南客家围屋的民俗文化研究
作者:宁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围屋  民俗文化  现代化 
描述:抽象符号,其价值已远远超越人类居住建筑的抵御风雨、抗击外敌等实用的机械功能的范畴,有着远非纯建筑所能解释的极其复杂的文化内涵。 在赣南客家围屋中,我们可以从生育习俗、丧葬习俗、休闲娱乐
信息传播:文化变迁的动力——对赣南两个围屋的民族志调查
作者:曾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信息传播  文化变迁  客家文化  赣南围屋  民族志 
描述:的重建。借用人类、社会惯用的民族志的质化研究方法,从传播的角度切入,考察特定族群文化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发生重大衍变的问题,在现象的描述中总结规律,揭示信息传播在文化变迁中的角色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以期
旅游社区的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作者:郑媛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社区  利益主体  平衡机制 
描述:回顾和评析,本文发现:对于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有的大部分研究是从社会和人类的角度进行的,而从经济、管理学等其它学科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微观机制、多元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