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潭寺客家话语音研究
-
作者:王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龙潭寺 客家话 成都话 语音 影响 方言岛
-
描述::“突变型”和“渐变型”;从音节结构来看,声母受影响最大,韵母次之,声调稍小;龙潭寺客家人的祖先主要来自粤东五华、兴宁等地;方言岛形成需要四个条件:1、较封闭、稳定的社群。2、较强的群体意识。3、语言习惯。4、有较大的方言差异。
-
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
-
作者:刘泽民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赣方言 历史层次 语音演变
-
描述:方言点的材料做成了数据库,本文的所有分析都是建立在对方言材料全面的、穷尽性的比较之上的。本文的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本文是运用历史层次分析法这个新的理论对汉语两大方言的历史
-
赣闽粤客家围屋的比较研究
-
作者:黄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系 客家围屋 类型学 防御性 秩序性 可居性
-
描述:化相互影响交融,防御性民居不仅存在于客家民系,也存在于其他民系。因此本论文选择赣闽粤三省的围屋作为研究对象,以类型学分析作为基本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三省客家围屋的同异,以期探索围屋的本质上的建筑
-
客家土楼夯土墙体的风雨侵蚀实测研究
-
作者:陈艳红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建土楼 夯土墙体 风雨侵蚀 侵蚀损伤
-
描述:夯土墙体,从而引起夯土墙体的结构损伤,本文主要研究夯土墙在风雨共同作用下的侵蚀实测。本文以福建土楼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的实验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收集土楼的所在地的气象资料,包括风速
-
客家电影《一八九五》在不同族群青少年阅听人下的解读研究
-
作者:黄如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诠释社群 客家电影 青少年阅听人 英雄历程 族群
-
描述:族群的襯托,進行造神運動,以達反「客」為尊的目的。並藉影像再現強化客家抗日歷史事件,再創光榮的客家集體記憶,拉抬客家形象,對閱聽大眾進行宣傳與說服。《一八九五》作為客家形象營造、宣傳、行銷的工具性
-
年轻客家女性的族群认同与性别角色经验
-
作者:杨舒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女性 族群认同 性别角色 客家认同 女性经验
-
描述:社會脈絡交會時所產生的火花。本研究透過小樣本、深入探討個別化內在經驗的質性研究方式,針對目前居於都市中的年輕客家女性進行深度訪談,將所得內容做出分析歸納。 研究發現,在與時代、環境對話的過程中
-
苗栗县国民小学客语生活学校 客语教学实施现况之研究
-
作者:江宝琴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生活学校 客语教学 客语教学实施现况
-
描述:問卷」,針對在苗栗縣2007年度接受客委會補助之40所國民小學客語生活學校為研究對象,以該客語生活學校校長、教務主任、教學組長、擔任客語教學之教師等教育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獲得有效樣本330人,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分析其成效,再輔以深度訪談。研究結果顯示:一、八個向度的整體意見中以「實施成效」同意程度最高,其次為「專業期望」、「課程與教材」、「行政運作」、「教學狀況」、「教學情境營造」、「參與動機」,最低為「實施困難」。二、不同性別、學歷背景和族群背景等變項,對國民小學客語生活學校客語教學實施現況八個向度的看法並沒有明顯的差異。現任職務、年齡、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學區屬性、本校學生選修客語情形等變項則對研究的八個向度的看法有明顯的差異。最後,提出鼓勵現職教師及師培機構在學生參加客語師資培訓、客語生活學校新進教師保留比例錄取具備客語教學能力者、寬列客語教學活動及成果觀摩賽經費、落實「台灣母語日」政策、貫徹客語生活學校「生活化」原則、客語生活學校應善用客語數位學習網站、國民小學音標之學習應從長計議,及進一步研究之建議。
-
以族群关系的视角论:战後新竹地区蓪草产业的发展与变迁
-
作者:谢华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蓪草 产业合作 族群关系
-
描述:群,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開始形塑出以產業合作為基礎的族群關係。 本研究除探討新竹地區蓪草產業的發展與變遷外,更將視角切入該產業歷史發展過程背後,所衍生的族群關係,亦即族群關係如何決定此產業的產銷結構,此產業的產銷結構又是如何穩定族群關係。 從蓪草原料的採集乃至蓪草製品的生產及銷售,本研究發現過去的文獻往往只呈現原住民及福佬人的重要性,卻不見客家人的蹤跡。實際上,客家人在蓪草製品的產銷過程中從未缺席,且扮演重要的橋樑角色。另外,亦發現戰後臺灣社會對少數原住民的印象,持偏見者仍然選擇自我合理化,態度不受改變之情形,顯然這對族群的互相理解有著負面的影響。 總的來說,本研究透過田野調查與歷史文獻的爬梳,從所描繪出來的戰後新竹地區蓪草產業協作過程與所構築的原住民、客家人、福佬人的日常性族群關係,可知在常民生活中,族群之間的界線仍存在,但是卻普遍認為彼此間沒有族群問題,大家都處於可以和平對待或共存的情形,縱使有衝突,亦可透過相互忍讓、相互學習和睦共處。
-
惠州方言助词研究
-
作者:陈淑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方言语法 惠州方言 助词 比较
-
描述:、结语和附录五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惠州市区的人文地理概貌、本专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正文共分六章,主要考察和分析了惠州方言的体貌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比况助词及其相关问题。第一章主要描写了惠州方言的语法概貌,包括实词、虚词的主要特点及相关特殊句式,并对惠州方言助词的范围、分类及其成员作了简单的介绍和说明。第二、三章主要讨论惠州方言的体貌助词,着重对表完成(“抛、□[ei55]”等)、持续(“紧、住”等)、经历(“过、来”)、先行(“正”)、重行(“过”)、短时(“啊”)、尝试(“睇过”)等意义的体貌助词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分析,并对部分体貌助词的来源及相关格式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第四章讨论结构助词,包括“□[k55]”、“□[ei33]”、“□[ei55]”、“倒”、“到”的分布、意义及其用法,并考察了能性述补结构“V得”及其否定形式。第五章讨论语气助词,对惠州方言的语气助词按功能和情态进行了分类,并考察了语气助词共现的顺序及其制约因素;对转述助词“讲/话”、假设助词及话题标记“时”、情态语气助词“唔时/敢/怕”等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来源作了尝试性的解释。第六章讨论其他助词,主要包括比况助词“□[k55]”的来源及其发展;由介词结构虚化而来的加强乞求意味的助词“畀佢”。余论并通过惠州方言与客家方言及广州方言助词的横向比较,讨论惠州方言助词的总体特点,并对其归属提出了看法。
-
新竹枋寮褒忠義民廟「協議會」之研究(1914-1947)
-
作者:林志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義民信仰 協議員 褒忠義民廟 義民廟協議會 管理組織
-
描述:重要事件由協議會集體協議、決策後交由管理人執行的運作模式,以徹底改變褒忠義民廟的管理組織。透過群策群力的方式,協議會解決褒忠義民廟當時所面臨的每一個問題,並成功的渡過了日本政府在皇民化運動時期,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