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90)
报纸(363)
学位论文(188)
图书(179)
会议论文(37)
视频(19)
按栏目分组
期刊 (890)
报纸 (363)
学位论文 (188)
图书 (179)
会议论文 (37)
视频 (19)
按年份分组
2015(19)
2014(1109)
2012(88)
2011(93)
2008(42)
2007(31)
2006(25)
2004(11)
2002(4)
1980(1)
按来源分组
方言(65)
嘉应学院学报(32)
龙岩学院学报(16)
嘉应大学学报(11)
语言科学(6)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5)
闽台文化交流(3)
文字改革出版社(2)
心理研究(1)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
何谓客家
作者:曾祥委  期号:第5期 来源:神州民俗(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移民  南朝通语群  客方言群  客家族群 
描述:群摩擦中不断凝聚,清末民初时期完成了族群意识构建。30年来,由于客籍人士在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瞩目成就,开放改革的需要和客家研究的鼓吹,"客家"才被整个"客方言群"认同并成为其标志。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
作者:邓青  期号:第6期 来源:艺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曲调  歌词  伴奏乐器 
描述:客家山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了古老的诗经比兴传统,又紧贴时代与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以客家方言演唱,并以口语化、俚俗化的歌词为特色。本文主要就客家山歌的曲调、歌词及伴奏乐器进行讨论。
客家山歌的文化生态保护对策初探
作者:李瑜  期号:第12期 来源:音乐时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文化生态  对策保护 
描述:民歌具有显著的特点,基于客家方言的淳朴、幽默使得客家山歌脍炙人口、代代相传。本文对客家山歌的文化生态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并结合实际给予了文化生态保护对策,供以参考。
五经富客话《新约》韵母系统及其特点
作者:田志军  期号:第7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新约全书》  五经富  韵母 
描述:五经富客话《新约全书》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粤东潮州地区客家方言的韵母系统及其特点。主要通过韵类符号及其切分、韵母系统构拟、韵母特点三方面进行探讨和疏理。
雷州文化的基本类型和发展脉络
作者:王钦峰  期号:第2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雷州半岛  雷州文化  发展脉络  宗教文化  中原文化  客家文化  土著文化  文化符号  区域文化  广州湾 
描述:必要对其作出进一步的类型学划分,厘清其发展脉络,以利于知识界及文化和产业界正确地认识、利用雷州文化。一、方言、民系、族群与雷州半岛的文化构成分析雷州半岛的文化构成,可以有多种视角与
客家文化研究所简介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研究  研究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简介  中青年教师  语言与文化  资料电子化  客家文学 
描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以海内外客家为研究对象,以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学为研究重点,人员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曾经致力于台港澳暨海外客家文
遥望祠堂祖厝那段尘封的红色岁月
作者:李宣华  期号:第9期 来源:红土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头庙尾  将乐  祠堂  革命历史 
描述:“神头庙尾”一词,是闽西北将乐民间方言对乡村祠堂、祖厝或庙宇的统称。逢年过节,山里人家都会虔诚地到这里供奉香火,祈求神灵祖先的庇护。自古以来,在客家将乐人心中,“神头庙尾”就是一方神圣的净土,直至今天也依然。
梅州客家山歌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梅州家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流传于广东省东北部客家地区并流传到海外梅州籍客家人聚居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乡土气息浓郁。
客家农谚初探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5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农谚  形式特点  修辞手法  思想内容 
描述:客家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所以客家农谚丰富.本文主要以客家方言代表点梅县为例,从形式特点、修辞手法、思想内容这三个方面对客家农谚进行了初步分析.
客家教育研究
作者:叶少玲  期号:第2期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客家人  教育规模  教育成果  世家论  政绩论 
描述: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以操客家方言为主要特征,历代客家英才辈出,与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的传统直接相关。本文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了客家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揭示了民族兴旺,教育为本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