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61)
期刊(671)
学位论文(282)
图书(58)
视频(52)
会议论文(31)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061)
期刊 (671)
学位论文 (282)
图书 (58)
视频 (52)
会议论文 (31)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975)
2013(420)
2012(412)
2011(420)
2010(340)
2007(80)
2006(52)
2004(28)
2002(6)
1999(2)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592)
其它(361)
客家研究辑刊(56)
海峡旅游(2)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
辽宁中医杂志(1)
广州:广州出版社(1)
環境與世界(1)
环境与世界(1)
旅游研究与实践(1)
两岸摄影家.两岸行侧记
作者:朱军  期号:第12期 来源:书香两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后在台湾、福建(闽西、闽北、闽东)、四川凉山、安徽黄山和上海以及湖北武汉等地共同采风;五次在台北、台南,四次在福州和山西平遥,一次在武汉等地举办两岸摄影家作品联展。变换的光影随着时间的演进,不断拓展、深化着两岸摄影界同行的友谊。共同拍摄、共同办展和共同出版是“两岸摄影家·两岸行”活动的最大亮点。“三个共同”在十年间虽然普通但并不平凡,虽然看似简约实则并不容易。十年光影历程仿佛一道彩虹将两岸摄影界紧紧连接在一起,摄影家们以饱含深情的目光、独到的镜头语言,携手为中华文化和闽台渊源共同书写了“万姓一家,中华之源”的华美篇章。十年来,摄影家们踏遍了两岸的名山大川,跨过了从传统民俗到现代大都市发展的文化足迹,展现了一个全景式的文化中华。 在台东,渔家在凌晨呜鸣的海风中撒网的身影和忽明忽暗的灯光相互映衬,共同绘制了一幅“渔火明暗丛”的图景;在福建闽西地区,浓郁的土楼文化犹如一道可口的菜肴,不但拥有独特的客家风情,而且弥漫着积淀下来历史文化气息;还有武夷山那迷人的云海丹山,优美的碧水林涛,神奇的架壑船棺,再有时而弥漫的缭绕云雾,将一个大美武夷装扮的更加秀丽……随着采风活动的深入,摄影家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风景名胜了,他们镜头里近代中国文化的厚重感和现代感也逐渐的显现出来。
屏東縣境觀光旅遊地區之運動設施服務內容調查研究
作者:高俊雄 劉照金  期号:第1期 来源: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運動觀光  觀光旅遊地區  運動設施服務 
描述:以山脈、森林、瀑布,運動服務以滑翔翼訓練、登山導引、高爾夫球指導為主,運動賽會以原住民來化園區表演、六堆客家運動會、魯凱族及排灣豐年祭、原住民運動會為主,運動建構設施以台鳳高爾夫球場、原住民文化園區、賽嘉航空公園、海神宮浮潛、大社釣魚區、假期樂園為主;(二)大鵬灣與小琉球旅遊地區運動設施服務資源屬海濱型,運動觀光景點以瀉湖、海岸、離島為主,運動服務以提供浮潛、潛水、划船、筏釣、海釣等水上活動為主,運動賽會以東港迎王祭之民俗祭典活動為主,運動建構設施以提供大鵬灣國家觀光旅遊地區(規劃中)、小琉球觀光旅遊地區、海鷗浴場、青州遊樂園為主;(三)恆春半島旅遊地區運動設施服務兼俱海濱型與山脈型,運動觀光景點以海岸、山脈、森林、溫泉為主,運動服務以提供高爾夫球、浮潛、潛水、筏釣、海釣、溫泉、游泳等休閒運動服務為主,運動賽會以提供恆春中元搶孤民俗活動為主,運動建構設施以提供大統立高爾夫球場、'匠春休閒農場、東源等遊樂區、白砂崙海水浴場為主;(四)墾丁國家公園旅遊地區以運動設施服務兼俱海濱型與山脈型,運動觀光景點以山脈、登山、健行、森林、海岸遊憩為主,運動服務以提供操舟、浮潛、潛水、筏釣、海釣、游泳、室內水上活動及健身服務為主,運動建構設施以提供墾丁牧場、墾丁濱海區、南灣海水浴場、墾海育樂中心、福華水世界、凱撒等飯店運動設施為主。針對本研究之結果,對於政府、觀光產業者及未來研究方向提一些建議。
目录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罗思容2008年叫我的歌是“客家蓝调”会好一些 2010年画画是开展某一种可能性 O16 动物园6个起舞的青年 018 城事各国城市里发生的趣闻 023 同城各城市里的自发活动 024 优闲广州·好的葡萄酒证明上天希望我们幸福 025 味道广州·净化蚝冬已至 026 夜色上海·如果你是古典乐迷,那么一定要昕一回Ashram 027 新秀最佳配角/实用Charriol女鞋系列关键词 028 荒岛音乐会2009纪念特集 活的音乐!乐的生活! 独立音乐LIVE时代! 2009荒岛演出回顾:林生祥万芳张悬陈升曹方 082特辑 二十年后,记起香港另类文化的跨界实验/ “多谢你,礼貌地,侮辱我,全没顾忌”香港独立流行传奇乐队AMK独家专访 098 找乐台湾的新校园民歌运动:Finn与阿焙的青春之歌/ “缓慢,好好地活”专访谢安琪谈新专辑《Slowness》 102 戏剧“张爱玲+许鞍华+王安忆+焦媛”:四个女人一台戏/ “谈情的艺术,吵架的哲学”/专访林奕华谈新剧《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 106 电影跟自己“死磕”你将在班夫电影节上看到什么? J08 艺术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年展:用回忆写成一座城市 112 淘关于CD/DVD/BOOK/MAGAZINE的专业推介 116 走神(连岳专栏)数字流浪汉没有花园 117 连线(李劳专栏)得手机者得天下 118 快煮慢食(欧阳应霁专栏)家传绝椒 120 涉江抽思(颜长江专栏)茶园寺 122 琼屑谈(安妮宝贝专栏)欧洲记之二 124 歌赋城14座城市代表作出炉 125 情况(彭浩翔“爱的地下教育”信箱)你出生,就是为了把初夜献给他 126 浮城绘(高毓林漫画专栏) 127 情报 128 填字游戏&数独
纪实人像七大技巧
作者:钟海林  期号:第4期 来源:人像摄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亮、过花、过乱等欠统一谐调之处,这时可以通过后期略作调整。后期调整的目的就是使画面统一谐调,让主体更加突出。 1.画面整体层次压暗,让主体亮起来 一般读者的视线总会停留在画面的亮处
土楼与社会环境的研究
作者:濮芳芳  期号:第15期 来源:中华民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无主次之分,我们便可以推断,他没有注意到汉族民系文化间的差别,不了解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的貌合离.一般说,客家圆寨平面布局中隐藏着三堂屋轴线意识,因为客家物别强调聚族而居方式中必不可少的尊卑秩序.闽南圆
MYSTERIOUS COUP-TUOCHENG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被称为“窃蛋龙”的恐龙化石,1万多枚恐龙蛋化石,其中最大的一枚白垩纪晚期的恐龙蛋化石直径22厘米,距今已有6500多万年,博物馆也因此获得“拥有世界最大恐龙蛋收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河源恐龙
THE SOURCE OF LIFE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每小时准时开一班直达车,于是临时放弃了原准备自己开车去的想法。 那天,我乘的空调大巴只有七个人,很舒适。车上看了一会书, 还没来得及享受窗外沿途的风景,就听女售票员在叫:“河源老汽车站到了”。到了?这么快?知道还有个新汽车站,但看到其他人都下了车,条件反射,也提着行李赶快下了车,当打的士到会议报到处后,才知道刚才我下车早了,开会住宿的酒店就在新汽车站旁边,看来,随波逐流也会有错。 真快,现代化的交通,把遥远“前世”的河源一下子送到“今生”,河源,清晰地站在我面前。河源的“前世”,被称为客家人的“根源”, 因为它是客家始祖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至今河源全境仍皆是客家人聚居地,是目前中国大陆的一个纯客家的地级市。河源很美,东江穿城静静而过,默默孕育着生命,流淌着汇入珠江,直奔大南海。 东江像一条纽带,将河源的前世和今生连接起来,将2000多年前客家的始祖赵佗和今天世界各地的客家人糅织起来。悠远的河源,承载着客家人的繁衍;“今生”的河源——今天“世客”研讨会的专家们,受邀请到客家人的老家作"客", 研讨会上,大家聚精会神地收集着客家文化几千年来散落的珍珠,细心地擦亮,慎重地串起来,价值连城! 这次为“世客”预热的研讨会前来的专家有30多位,其中60%来自海外,60 %是客家人,海外的专家60 %是华人。我真有些吃惊,客家的文化传播竟是如此之广泛,世界各地专门从事客家文化研究的专家、教授、学院和研究所竟有这么多,层次这么高。在这里,我遇到了不少去年在国际人类学大会熟悉的老朋友,那讲着标准中文的日本博士河合洋尚,美国著名教授myronlcohen,中国社科院的两位院长教授何星亮和张继焦,何教授是河源人,他们都是中国在各自学界的领头人。 会议的第三天,我和张教授他们一起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那天是周六,馆长专门从家里赶来为我们讲解。河源是全世界发现恐龙蛋数量最多的地方,我这次还学会了如何鉴定恐龙蛋的真伪。 最让我惊奇的是——那恐龙蛋化石在馆长很专业的敲击下,我们竟能闻到化石中发出臭蛋的气味!它好像刚坏,七千万年了!今天,竟还能闻到它的味道,近亿年前的鲜活生命,就在我的手中?河源, 是地球生命最早的栖息之地, 是客家人最老的家, 它的风采, 就像古印度时期药叉女石雕的美, 今天依然影响着现代人类的审美。它的历史,就像2000多年前的赵佗,今天依然活在客家人的心里,并深深地吸引着全世界的客家人一样。 岁月和狂风,可以剥去地表的一切,而伟大的文化和思想,如河源的客家文化,如古龟兹的鸠摩罗什、唐玄奘,如泰戈尔、吴冠中他们的光辉却能永世不朽,汇聚成人类生命的源。 文脉的延续——渴求现存文化根源的呵护发展;生命的价值——需要人类精神河源的淘沙养润。
朱德军长播下的红军茶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健康天地·茶健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8日下午,正是秋光融融,朱德军长率领部队开进马头村,他一看群众擎着红旗,敲锣打鼓欢迎红军,全村墙壁张贴欢迎红军的标语口号。场面热烈,群众情绪高涨。 这时,闯来一位饶大妈找黎凤翔书记,她像其他客家妇女一样,脱口用山歌叙事: 黎书记来马头村,筹粮寻菜一村村; 马头农民表心意,男女老少迎红军。 饶大妈的山歌表达了马头人民对红军的真情厚爱。黎凤翔想起马头村苦况,愧疚万分,也深情地回了饶大妈一首山歌: 有女莫嫁马头村,涩茶难卖米缸空; 三餐木薯搭苦笋,寒天烂衫难过冬。 在旁边站着的朱军长原是四川客家人,他听懂黎书记和饶大妈的对歌,顿时拱手向饶大妈表示感谢,他望了随行副官,叫黎书记请来饶大伯一块朝村子山坡上转一圈。一会儿,朱军长叫康克清同志从马背上卸下一大袋从闽西准备载到井冈山的茶种,赠送给马头村茶农。朱军长还与黎书记骑着战马到山上指点规划。此后,茶农把朱德夫妇的茶种精心培育。马头茶茶色翠、味甘、醇香、茶形珍眉紧索,具有提神醒脑、解渴、驱烦、祛暑、除滞的功能,若喝一壶马头茶步行十里喉咙醇甘不渴。如果是谷雨来采摘保藏几年的老茶,拌上蜜糖,可治老人气喘、气急,并有化痰去咳,补心功效。产品很受台湾、香港、澳门顾客以及海内外华侨欢迎,为了纪念朱德夫妇的功绩,马头村人就将这种茶叫成“红军茶”,并把马头村改名马图村。 1963年,广东省举办绿茶评比,结果,“红军茶”荣获第二名,从此“红军茶”名声大噪。1963年春,马图老区人民怀着对朱德元帅夫妇崇敬的心情,把异常甘香的红军茶送给当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夫妇品尝。丰顺县文宣队还依据以上的故事,编成“敬您一杯马图茶”的女声山歌小组唱,歌词这样: 旭日东升放光华,马图山上飞彩霞:采茶姑娘身背篓,漫步进山来采茶。采茶不忘朱军长,当年带军过山洼:赠给井冈茶种子,井冈精神播万家。井冈山茶细播下,绿色茶苗遍山野;红军哥哥回来吧,敬您一杯马图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曾多次播放。这首山歌风靡大江南北,唱出了“红军茶”的由来,今天,马图村人在变,山在变,水在变,茶农生活起了新的变化,马图人民又唱起山歌: 采茶越采歌越多,茶园风光多美好; 茗茶铺出致富路,朱德恩情记心窝……
俏花灯里面的学问
作者:姜堰  期号:第6期 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宵节  俏花灯  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 
描述:中最尊贵的太一,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一些道法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
初溪:客家土楼最美的乡村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这也许要归功于美国人。据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察,惊讶地发现在福建省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经过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哦。直到中美建交后美国人才知道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楼。 深山明珠——初溪土楼群 位于永定县下洋镇的初溪土楼群最早被美国人发现和重视,所以她被称为福建土楼旅游开发的先驱和功臣。然而,由于初溪土楼群藏于深山之中,加上进村的盘山路崎岖蜿蜒,至今仍像一位未加修饰的村姑,期待着人们揭开她美丽的面纱。 乘车前往初溪土楼群,沿路的景色古朴自然,经过道路两旁的一些村落,保持着较为闭塞的原貌,群山绵延起伏.高耸云霄,晨雾飘散。两边层层青绿梯田间依然隐约呈现着形态各异的土楼,错落在群山之中,清晰可辨土楼间的犬吠鸡鸣,袅袅炊烟和山野间飞翔的晨鸟,田地间散发出收割后的芬芳,泥土上刚插上的带露青苗,阡陌间盛开着紫色花朵的木槿和紫薇,牵着水牛沿着青石小道上山耕作的农人,翠绿欲滴的香蕉丛,茂密的竹林与潺潺清溪,尤其是山垄上不断闪过结满亮澄澄果子的柿子树……到处都在构筑出一幅幅壮丽、和谐的客家山水图画。 车至初溪停车场,抬头向前一望,土楼群扑入眼帘。天映衬着土楼,四面青山翠竹环绕,村落点点芭蕉林镶嵌其间,一整个村庄都是土垒的建筑物,没有现代钢筋混凝土碍眼,古朴天成,纯粹自然,是客家人最原生态的聚落山村。其规模之宏伟、气势之雄壮、景色之秀美,让人不尽心头一颤。 初溪系汀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30公里。这条至今仍逶迤奔流的溪流,几乎贯穿了整个下洋镇,初溪村就位于初溪上游。初溪土楼群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这些土楼的名字中间都有一个“庆”字,如集庆楼、绳庆楼、余庆楼、善庆楼等等。 “庆”字就是一个吉祥的符号,代表着土楼人家向往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景。 福建的土楼不少,南靖,华安等土楼各有特色,各显风姿。而眼前初溪土楼群其特点概括起来有五个最:最集中、最美丽、最古老、最完整、最知名。还可以用”五个一”来概括初溪村的特点:那就是“一种姓、一朝向、一道门、一个庆、无一井”。 一种姓:初溪村整个村落只有一种姓——“徐”: 一朝向:土楼群选址通常是选择座北朝南的多,不论从风水学上(君临天下)还是从通风采光上(背着北方寒冷空气的侵袭),这一朝向都是比较理想的。而初溪村的这些方圆土楼的门朝向全都是坐南朝北的。 一道门:有风水的原因,但最主要还是为了更好地防御抗敌; 一个庆:村里每一幢土楼的名字都有个“庆”字,如绳庆楼、余庆楼、善庆楼等等: 无一井:所有的土楼沿溪而建,初溪村水源充足,楼内自然就无需挖井引水了。 初溪土楼不同于其它地方,还在于它层次的美,依山错落而下足足有50多座土楼;一面是青山,一面是村落,一条清冽的山涧飞跃而下,把它们分成两岸,初溪就在“V”字型的一面坡地上,舒展有致,鳞次栉比铺成一片,它的美在于形状各异却又集中而丰富;初溪村海拔400到500多米,直接落差100多米,村子的上头还有几百亩的梯田盘旋而上,春可种油菜花,秋可收割金黄的稻穗,梯田、油菜花、柿子树、米蕉、玫瑰茄、还有桃李等等,这些观赏性很强的农作物依伴在土楼四周,初溪的美还是客家人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文生态之美。 松莲亭观景台观赏初溪最佳的地方。登上300多级的台阶,坐在稻草编织的太阳伞下,心绪也随之飞翔起来。远天的白云轻渺飘移.像一抹不愿舍弃的纱巾,缠留在山顶。眺望对面的初溪土楼群——那些像是仙人散落的棋子,更像是外星人在远古某个时日登临地球后遗弃的飞碟……追古溯源,抚今思昔,倍感客家人创业的艰辛,体会到了客家先民面对困苦,顽强不息的生存意志和能力! 初溪人家 初溪村现有人口约为2700,600多户人家全部姓徐。初溪村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大约在600年前,一个徐姓的人家为了躲避中原战乱,扶老携幼,背井离乡,他们几经辗转,来到了初溪这块地方。这里山高路远,林木茂密,四周围的山岭犹如屏障,把北方的兵祸与动荡阻隔在千里之外。徐姓先人清除杂草和灌木,平整地面,终于这个流离失所的家族有了安身之地。还有一说更具传奇色彩:徐是父系氏族之时,大禹所封。徐姓后裔有一位叫常萼的,生有两个儿子,一个以打铁为生,一个是打猎的能手。有一次,常萼的子孙们上山打猎,突然发现三只野鹿,于是便放猎狗追踪,一直追到现在的初溪村,三只野鹿钻进一簇竹林中.猎人们守候了整整一天一夜,始终不见野鹿和猎犬出来,在当时,野鹿被视为神异之物,他们认为,那是神灵把他们引到了这里,一定有所指示。再一看,这里群山环抱,满山触目皆是翠竹,郁郁葱葱,一涧溪水潺潺流过,是个居住的好地方。于是决定迂居此处,开基创业。为了感谢神灵的召引,就起名为“麤溪”,因为繁体的“初”字是由三个“鹿”字组成的。后来,徐氏的后裔觉得“麤(粗)”字的寓意不雅,还十分难写,同时为了缅怀最初来到这里开天辟地、建设家园的徐太公,于是就利用“麤”与“初”的谐音,把“麤溪”改成现在的“初溪”。 初溪村民有客家人勤劳,朴素的传统美德。原先,初溪村的经济收入原先以农业为主,全村都种植单季稻,但产量低。后来改种双季稻,同时,还种上了烤烟,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在这个山多田少的山村,森林面积占80%,大部分种植松、杉、竹等,尤以毛竹林为多。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还生产产竹制的包纸。当时,村中有造纸作坊二十多座,男人们大部分做纸业,造纸成为主要经济来源。封山育林后,造纸业停止,男人们便外出打铁,当石匠,办建筑队及其它副业。妇女则上山砍柴,耕作及做家务,抚育子女,这些家务。 2006年,初溪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乘着“旅游热”办起了“土楼民居生活体验馆”。 “土楼民居生活体验馆”还有不少单间配有电视和卫生间,提供热水淋浴。由此可见,土楼旅游也在和城市接轨,除了土楼特色不变外,更注重清洁,舒适,适应生活日益提高的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住土楼、饮米酒、品客家文化,是游人们在初溪土楼聚落最惬意的享受。就在集庆楼边上一道山涧上一溜房子是这个村的餐饮街,土楼饭店的老板娘笑吟吟地迎接着我们,为我们沏好茶后,就忙活开了。不到一会儿就端上了四菜一汤的客家特色菜系。几杯客家酒娘下肚,身体暖热起来,这才注意到餐馆各处墙体上挂着土楼饭店的老板和2009年7月来此拍摄的《下南洋》电视剧组导演、演员合影的照片。剧组在这呆了17天时间,天天由土楼饭店提供快餐,他们精心热情的服务、特别是微利而又可口的盒饭赢得剧组的好评,临走时这些从京城来的演员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日上中天,山区冬日骄阳将古堡式的山寨映衬得格外美丽,如同置身于一幅充满梦幻色彩的古油画中。村里的老人叼着烟斗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土鸡在村头来回踱着步,大黄狗眯着眼坐在家门口晒太阳,感受着热情好客而又十分淳朴的土楼主人带来的温暖,品尝着土楼的特色佳肴……古山寨土楼人家恬静闲适的慢生活让人沉醉不已。 占老的集庆楼 将初溪土楼群比作飞碟和棋子都很神似,如果是雨雾浓密的日子,它更像是一朵朵开放在山地上的硕大的蘑菇——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土楼村庄。如果不是旅游开发者的足音叩响了这荒野僻静的土地,它们至今还沉睡在在闽西南的山坳里。 山陵夹道,有两道溪流为伴.一条青石铺设的乡间小道穿梭在每座土楼之间,连接着土楼人家。山野的风带来了幽深而又冷馨的气息,初春时节,山峦间竹林缓缓摇曳,绿浪奔涌,飘飘欲仙,好像为土楼群竖起一道涌动的绿色屏风,在斜阳映照下泛着的绿色的光芒,透出响亮和生气。直面村口的人字型排开的三座圆楼和两座方楼,藏风聚气.面对流淌的小溪,诠释着易经风水学中的要义:后靠龙脉,前朱雀,左青龙,右白虎。所有的土楼,都是客家人南迁路上创造的辉煌,但也因此照见客家人提防和不敢轻易融入南蛮之地的精神影像。当逃亡的时代结束,疲于奔命的脚步停止后,客家人在此落地为生,渐渐地也带来了中原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