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小金口:之乡的华丽变身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农业部、科委评为“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享受小城镇改革的各种优惠政策,是国内外商家投资置业的理想之地。2003年,小金口镇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5.79亿元, 同比增长19.39%。 亮点一:麒麟文化建设成果丰硕。该镇对文体事业和各类文艺活动持续加大投入,先后成功举办了“小金口第二届麒麟文化节暨春季招商会”、广东省第二届麒麟舞大赛,被广东省体育局和中国民协评为“广东省体育先进街道社区”、 “中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 亮点二:绿色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果喜人。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了全镇新老村庄的分区控制性规划和强制性规划,在保持农村良好生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建设具有小金口特点的新村庄。一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公寓式农民新村;二是在沿江、沿山地区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式农民新村;三是在其它地区规划建设客家式农民新村。 亮点三:重视区域水环境建设。惠州第五污水处理厂建设、小金河污水处理、联合国水生态净化项目、墩子沥等污染源治理都在确保为群众创造一个优美的水环境。 亮点四:多管齐下促增收。多年来,小金口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发展道路,鼓励村、组、农户发展工业,构筑了灯饰、线束、电池、通讯等4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群众围绕城郊型农业的特点,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业和畜牧饲养业。积极鼓励集体和农户发展第三产业,如仓储、租赁、门店、劳务输出等,以此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为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小金口镇还挂牌成立了7所农民夜校,每年培训1000人以上,力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就业。
-
客家土楼王——承启楼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民族画报·汉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的重大问题。 承启楼的建造者是江氏家族第15代(最初迁到福建的那代算作第1代)后裔江集成和他的子孙们。建承启楼的主要原因是人丁太多,之前向别人买下的土楼五云楼不够住。 承启楼建成于清代
-
台湾的衙门不设岗
-
作者:张呜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年读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有戒备森严的警卫,缺了站岗的兵。威还在,但武没了。好容易才在房子的角落里,找到一个警察,这个警察还经常溜号,就连他们的“总统府”也不例外。每个大门槛,随便都可以进去,没人管你。 “总统府”限制多一点,周一到周五,上午9点—11点开放参观。这些政府机构,“总统府”带头,都在为台湾的旅游默默作着贡献,好多大陆来的游客,都要求进大门槛看看。但是如果没有跟团走,单个的游客也许会错过——旺报的社长跟我讲,就有大陆游客投书,说是到了台北市政府门口,硬是找不到,因为人家没有站岗的。 我们这些大陆人,平日里见惯了高大威猛的政府大楼、政府广场,见惯了戒备森严的门卫,听惯了门卫厉声的呵斥,一旦见了没有门岗的政府大门槛,还真就不习惯。其实,这个世界上好些国家的政府机构,都是这个样子,别的地方,有的连高大的房子都没有,寒酸得很。 有卫兵的大门槛也不是没有,台北至少有两处,一是“国父纪念馆”,一是“中正纪念堂”。两个地方,都有一坐姿相似的铜像,一为孙中山,一为蒋介石二两座像前,各站立一持枪的兵,一动不动,妻还以为是蜡像。过了不多久,到换岗时分,蜡像居然动了起来,虽然动得跟机器人相似,但可以看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真人。实际上,这两处的岗兵都是礼兵,不是站岗,而是在表演一种礼仪,每天例行的换岗仪式,跟英国白金汉宫和美国阿灵顿公墓一样,无非是吸引游客的杂耍。一边换岗,一边玩玩花枪,让人看了好玩。 在这里,我注意到两岸的礼兵,礼服正在趋同,但戴钢盔的方式却大不一样。我们这边钢盔是正扣在脑袋上,前面微微上翘;而他们这边则反之,前面的帽檐儿,压得很低。据说,非止礼兵,连正经的军人,台湾这边戴钢盔,也是这般,而我们则相反。 懂军事的人告诉我,压低帽檐儿,冲锋时可以减少伤亡,但的确不怎么好看。看来,即使礼兵,这边也不肯将就一下美观。不知是因为被共军打怕了呢,还是人家一切从实战出发? 昔日禁地今成市民活动中心 不过,今天的这两个纪念国民党大人物的场所,已经变成了市民的活动中心, “国父纪念馆”尤甚,到处是背画夹子的儿童,跳街舞的少年,还有盘旋的鸽子。 “中正纪念堂”,广场上的大牌坊,已经在民进党当家的时候,改成了自由广场,原来的“中正纪念堂”五个字被凿去,改成四个颜体的大字——“自由广场”,纪念堂上的匾也被拿掉。国民党当家,说是拨乱反正,也只是换回了堂上的匾,广场上牌坊上的字,却还依旧。 台湾的朋友告诉我, “自由”两个字,是具有天然合法性的,一旦刻上了,谁也不敢轻易拿下。可怜当年老蒋对“自由”两字深恶痛绝,虽然没有写过《反对自由主义》,但也有专门的文章,批评自由在中国的泛滥,进而痛骂五四新文化运动教坏青年。在他治下的台湾,最稀缺的,恰是自由。今日却让他老人家的坐像,天天面对广场上“自由广场”四个大字,真是情何以堪。还不如民进党的办法,在他的坐像前,弄上好多飞来飞去的虫鸟,让他老人家死活看不清广场牌坊上的字,似乎还更人道些。 至于国民党自己的办公处,已经变成了民间团体的所在。我为了找辛亥资料,来到国民党的党史资料馆。这个馆,今日缩在台湾的船业大王张荣发的基金会大楼里面,随便报上名来,连证件也不需要,就可以进去查资料,我查了他们可怜的馆藏,什么也没有找到。 百姓有了选票,原来威武的衙门,都失了精气神,里面的官员都要讨好选民,更何况建筑?原来威权的纪念物,也在悄然之间,改变了性质,开始为人民服务,虽然多少有点转变过程中的小小尴尬。大门槛,已经没了。 旁听台北市议会 8月份台湾“立法院”开临时会,但去旁听,却赶上人家表决,只欣赏了一下搭棚子抗议的一群老头、老太太。进入9月,立法院依旧没有开会,但台北市议会在开,朋友告诉我,9月7日,市议会台北市政府总质询。这一阵,台北市市长郝龙斌陷在新生路高架桥和花博会采购弊案的风暴里,质询一定有戏看。于是,依照朋友的指点,我准时在下午两点到达了台北市议会。 台北凡是公家单位,房子都很雄伟,市议会也不例外,一栋很厚重的白色大楼,走廊十分高大宽敞。台北的政府机构,除了正门之外都不挂牌子,我一个外来人,当然摸不准哪个是正门,结果进的是后门,后门里面有个警察,但见到我这样东张西望的可疑人员,既不阻拦也不盘问,听任我绕到正门,跟志工会合。办理旁听要登记,拿出我的大陆同胞证,办事的小姐看都没看清楚,就在旁听证上写上“张鹏”两个字。证件后面有不于胶,撕开粘在衣服上就可以进去了,就这样,我顶着张鹏的名字,旁听了将近两个小时。 旁听席在四层,可以居高临下地看下面的议会大厅,但隔着厚厚的玻璃,可以看见里面的人的动作,却听不见声音,好在旁听席有大屏幕,声情并茂,可以同时看见张牙舞爪的质询者和垂头丧气的市府官员。这一次是总质询,市政府主要官员几乎倾巢出动,连7个顾问都到齐了,坐了黑压压好几排。但是,质询议员一方,却只有3个人,其他议员一律缺席,一排排的空椅子,不,沙发。 虽然只有两男一女三个市议员,可发起声来,却震天动地,连珠炮式地交替发问,一会儿放PPT,一会儿展示文件。总共两个小时的质询,质问的话题转换了无数次,但没有一个话题是有答案的,市府这边剐要回答,就被打断。议员叫谁上来,谁就得上来,上来之后,明白人不许回答问题,不明白的,却非要站在那里被问。7个顾问都被像过堂一样提过来,但却一个问题不提,依次点名之后,又一挥手让这些人下去了。刚刚提了一个建客家文化中心的问题,然后就放PPT,说是让郝龙斌市长好好看看,我以为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证据,没想到,放出来的却跟刚才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是大陆电视台采访副市长的画面,说她明明是副市长,被人称为市长却不更正。我看出来了,原来所谓的质询,质询者只在意“质”,而没有“询”,他们根本不希望被质询者回答问题,自己问完了,也就完了,所谓的问,其实就是指责甚至羞辱,羞辱完了,也就完了。让我这个旁听的人,连一个问题都没弄明白——不是我的智商低,或者不了解情况,问的问题都很简单,但我就是不知道真相。整个一下午,只有两个小问题,我似乎是听出了点头绪,一个是市府号召公务员跳花博舞,一个是市教育局发文让中小学号召学生参观花博会,似乎两件事在办的过程中,都有点强人所难的意思。但是,质询者对这一点,恰恰没有穷追猛打。反而在如果买花博会的预售票丢了,要不要给赔偿的荒唐问题上纠缠不休。 没有新闻价值的质询会 偌大的旁听席上,只有我们两个人,二楼的记者席,也没有几个人,几台摄像机早就架在那里,记者们懒洋洋地三三两两坐着,几乎没有任何人注意议事厅发生的事情,即使在议员有意向他们呼吁的时候,记者们也无动于衷。我知道,他们见的世面太多了,市议会的这点事,又算什么呢?媒体宁可报小偷偷空调,也不热衷报这个。 听完之后,我跟陪我的志工讲,如果我是台北市市民,我会对这样的场面很不满意,因为听了半天,没有一件事我能知道究竟的。我看到的,只是党争,只是作秀,而没有质询,没有真相。感觉三个议员痛快淋漓地骂了一阵,市府官员唯唯诺诺,吭吭哧哧一阵之后,这个过程就结束了。志工说,没有人会满意和不满意,因为,没有人来旁听,媒体基本上也不会报,除非其中爆出某些值得娱乐的话题。 记得看1910年清朝资政院的会议记录,看到那些民选的议员议事,也争,也吵,但每个议题都争得明明白白。历史总是会进步的吗?我真的有点糊涂了。 (摘自《时代周报》)
-
黄华华访台受关注
-
作者:白冰
期号:第33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 第一,组团规模庞大,接待规格很高。广东团由省长黄华华亲自带队,副省长刘昆、省政协副主席徐尚武任副团长,包括1个主团、6个省直属分团、21个地级市分团、68家采购商,团员逾1000人
-
第二届海峡论坛在福建隆重召开
-
作者:李奥
期号:第25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台湾30家民间机构联合主办,在福建各地共举办包括论坛大会、政策研讨活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民间交流嘉年华等4大板块23场活动。台湾民众超过1万人参与活动,高于上届的8000人。其中不仅包括国民党副主席
-
艺术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 熟悉的“土楼公舍”这一次降落在展厅里,它是设计师身体力行解决现实问题的典型案例。在中国郊区迅速城市化、低收入人群经济住房需求大量增加的现状下,都市实践巧妙借用客家民居土楼的模式,对空间利用和现代
-
台湾古玩市场
-
作者:杨军
期号:第32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而后发展至重庆南路、衡阳路及开封街一带,当时那里集结了一些老印刷厂和书肆,经常有些书画文物出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过去台北市早期的标志性建筑“中华商场”的“忠”字栋,古玩艺品商店多集结于此。 60年代中期,台湾的“民艺市场”逐渐转型成为古玩市场。在台北市,大陆籍人士大部分都聚居于现在中山北路五段以后的士林、天母和阳明山一带,因此以销售中国传统工艺品为主的“民艺品商店”在这个地区特别发达。台北县则以淡水一带最为兴盛,中山路、中正路至今仍有古董民艺店的经营,此外,三峡镇作为古镇,老街上有许多铁铺、麻绳店及木桶店等店铺,以销售具有台湾民间生活趣味的传统用品为主。 80年代,台北市形成了古董文物的“四大商场”,即福君商场、光华商场、林森北路商场及中山北路商场。但这些商场进入90年代后就渐趋式微,代之而起的是古董文物市集及商圈,如光华商圈中的古董文物区块、有数十家古董文物商店构成的建国南路商圈、大都会文物广场等。 台北市古玩市场 台北市是台湾古玩市场聚集地,总计有100多家古玩店铺,多数集中在中山北路、仁爱路和八德路一带,这3条街也成为台北有名的古玩街。 “建国假日玉市”位于仁爱路至忠孝东路段的建国南路高架桥下,每周六、日开市,平时则作为停车场。每到假日市场上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这里的经营主项是翡翠、白玉、古玉,水晶、玛瑙、珍珠、金银饰、印材、石雕、竹木牙角雕、宗教法器、西亚银器等,还贩卖锦盒、木座和相关古董文物书籍等。 “光华假日玉市”位于新生北路与八德路口的一个面街区块,在一片老公寓群的一楼和地下室乃至屋檐和大树荫下集结成市。除了翡翠、玉器,更多的是文物杂项以及五花八门的“出土文物”。当然,这里物品混杂,摊商老板亦来自五湖四海,除了闽南话,广东话、潮州话、福州话也通行于此,所携货品包括各个朝代的青铜、瓷器、石雕佛像、唐三彩、鎏金铜佛,还有老字画、宗教法器、棋子麻将、刀剑古籍等。 三普古董商场是光华商圈当中“纯度”最高的古董市集。不同于传统古物商场的陈旧,商场在环境设施上营造出明亮、整洁的气息。经营项目除中国的瓷器、字画、杂项、文房、印石、佛教艺术、古籍善本外,还有东南亚佛教艺术、日本工艺品等。在此贩售的店家大多数都是古董业界的老前辈,拥有多年专业的买卖经验。 台湾其他古玩市场 目前,台湾大部分地方都有一定规模的古玩市场。 在北部,新竹是除台北市以外古玩民艺品集散地形成最早的地方。新竹市区内东门市场2楼,曾有过20余家民艺古董店同时营业的盛况,这里除了是桃竹苗地区客家文化的主要市场,也发展成台北、台中、台南民艺占玩业的进销地点,而且定期有“标场”开标,风光一时。随着都市更新,古玩市场逐渐转移到新竹市郊的新埔、竹北一带。 在中部,台中市的文物收藏风气发展最为迅速,上世纪90年代初即有20多家古董店,至中期时已扩展到上百家。台中市的古玩市场是从市区呈辐射状发展,分布于五权西街、大隆路、林森路、东兴路等多个路段,其中有两处最为密集。一是以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和台湾美术馆为中心的区域,在附近的英才路、美村路、林森路、公益路、金山路和民生路等有不少文物字画行业聚集。另一个是以台中市第五期重划区上的台湾商务大楼为主体,包括大隆路、精明一街、精明二街、东兴路和大业路等地段,聚集不少文物杂项和明清家具店。 彰化也是中部古玩市场较为繁荣的地方。彰化鹿港早年商贾云集,世族聚居,文风鼎盛,具有丰厚的人文传统与环境,当地民众对于生活器用及家居装饰的要求相对较高。虽然鹿港城镇建设在数十年里发生大转变,但人文原貌依然维持,先人留下的家具器用摆饰多保存良好。鹿港以制造台式老家具、锡艺、灯笼、纸扇等台湾传统民间工艺品闻名,如在彰鹿路上有众多雕刻、家具厂,因此被台湾民艺收藏家视为“宝地”。 在南部,高雄是古玩市场大本营,高雄市区内在90年代中期有70余家古董文物商店,多分布在人潮聚集之处或通衢要道,如广州街、厦门街、七贤三街、中正路、大丰路等。主持者将卖场划分为若干摊位,出租给来自全台的文物摊商从事买卖交易。在嘉义、台南、高雄的众多台湾知名庙宇周边,也有不少民艺品商店,形成台湾南部特有的“寺庙艺术”现象。 (作者单位:农工党厦门市委)
-
贪吃的野猪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儿童故事画报·自然探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 秋天时,野猪喜欢吃栗子等坚果。 野猪非常喜欢在泥浆中嬉戏。 刚刚出生一周的小野猪离不开妈妈的哺乳与照料,跟着妈妈一起生活。野猪爸爸则和其他公野猪组成群体,或者独自
-
苗栗闻香小区
-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mangazine名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台北市中心开车过去大约一个半小时,半日游或一夜游都很恰当,第二天照样工作也不致太累;若有时间待到天亮,又有许多游玩项目可以选择。 我在苗栗有个秘密基地。第—次随友人在夜半抵达时,立刻对眼前美得不可置信的景象着了迷,同行伙伴们连发出赞叹都压低声音,深恐惊扰了这处迷离幻境。它是位于大湖乡的“湖畔花时间”温泉民宿,老板林惠阳是个传奇人物。 1979年,15岁的他罹患了了小儿麻痹症,终生成为身障人士,更由于治疗过程中吃下太多药物,使得他必须长年洗肾。从美术系毕业后,他创立的“合欢卡片”曾经名噪一时,后来计算机制版系统崛起,他的大批员工和传统设备被市场淘汰,于是他回到了出生地苗栗,和朋友集资买下四百多坪土地,自己设计规划出混合日式与西班牙风的“湖畔花时间”。 有了这处最佳示范的“绿色”民宿,许多想到附近投资的同业都来请教他。于是他又买了13甲地,开发起当地的碳酸氢钠温泉,同时买下卓兰镇上一处倒闭的民宿,重新建造为“花自在食宿馆”,辟地种植有机无毒草莓,企图在以草莓驰名的苗栗县大湖、卓兰一带,向农民根植“有机无毒”的概念。他与奈米科技厂商共同研发,制作了涂覆银离子的PE膜来包覆草莓丛,透光性佳的PE膜不会影响草莓生长,却可以在不使用农药及化学肥料的前提下,仍能降低罹病率,同时兼具防尘效果。他再将奈米银混在水里灌溉草莓园,银的正电离子会破坏带负电的单细胞生物,细菌的蛋白酶—被破坏就死了,因此也不必使用杀菌剂。他将草莓送经SGS检测,152项全部达到无农药残留,便利商店从此放心地向他进货,以高价标榜有机无毒的草莓销路供不应求。当地农民在眼见为凭之下,开始愿意参与有机耕作,公推林惠阳为“大湖温泉草莓文史发展协会”理事长。有了这些成果并赢得信赖之后,林惠阳这才真正展开他理想中的计划。他结合200公顷范围内的农民同好,联名签署成立了“坜西坪农业休闲特定区之闻香小区”,向政府申请到二亿补助款,要在五年之内打造—个“闻香小区”,也就是各种不同香味的农作物种植。身为小区常务理事的他,还要辅导农民们将农产品发挥到最高附加价值,例如制成果酱、果干、皂品、精油、糖果饼干、蛋卷、啤酒,以及文化创意商品。这个绿色环境五年计划已经进行了一年,小区内成立了“精油博物馆”,许多街道也都优美得更胜于欧洲先进的环保小区。 草莓、精油、桐花季每年已为苗栗带来可观的产值,但是爱乡爱土的居民们雄心不止于此,他们要以本土精神发展精致文化。在林惠阳小区里的桐花季,他让雪白的桐花瓣掉落在古筝琴弦上,再以精密仪器扩大传播落花的声响,众诗人及画家们临场感受即席创作,农民与文化创意的结合,正是苗栗人的向往。 除此之外,来到苗栗可不能错过客家美食,因为那里正是台湾客家族群的大本营。本地人传授的美食秘招如下:吃客家菜非点不可的“姜丝大肠”,—定得用温体猪的大肠来煮才会好吃;水库现抓的新鲜鲶鱼煮成清汤,肉质Q嫩鲜美;在地肥鹅的地道吃法,要将鹅油淋在白饭上,再夹鹅肉沾上金桔酱搭配:本地水产小鱼“溪哥仔”,鱼小骨头却很硬,油炸至酥脆才对味:以白苦瓜湿炒的咸蛋苦瓜,才是真正客家味:所谓“客家小炒”不该加花生、芹菜和豆干,也不必加糖,只用五花肉加肥肉及鱿鱼以酱由拌炒,吃时要同时夹起猪肉和鱿鱼一块入口:煎菜脯蛋不能使用萝卜干,而是将萝卜晒干放上半年后,切丝来煮才正确。早年客家人种田很辛劳,太累就会吃不下饭,因此发展出了重口味又下饭的客家菜肴。著名的“擂茶”也是采茶长工的发明,他们将剩饭晒干带到山上,工作空当拿出锅耙一般的千米饭加点盐,放几片新鲜茶叶,顺手拣起茶树枝或番石榴树枝捣碎,冲些热水就成了‘擂茶’。米饭可以暂时果腹,盐分补充电解质,茶叶可增添风味又富含儿茶素,以现代眼光看来,可真是环保(废物利用)又养生哪!
-
金钱本色 酒随竹子长钱随绝招来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2期
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养生酒液。几天后,他发现竹笋照常抽枝、长叶。过了1个月,砍下一根竹子,倒出酒一尝,,朋友都说味道不错,可以试着推广。 “一桶客家”受青睐 当时,山上的竹笋正在抽枝,再长就是竹子,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