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清末民初一个粤东地方读书人的历程:以罗师扬(1866—19
作者:梁敏玲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读书人  清末  个案  粤东  初一  清季民初  政治机构  种地 
描述:清季民初,有大量的读书人长时间在地方活动。他们大多在清末考取或捐纳了一定功名,却不足以谋得较高的官职,通常只是充任地方上的塾师。这类人士到了民国也往往只在当地的政治机构中任职。他们长期从事教育,并活跃于种种地方事务之中,在当地影响深远,而他们的一生,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局。
林宝树与《一年使用杂字》
作者:兰福森 兰玺彬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家风  雍正年间  粤东  赣南  风土人情  闽西  广泛  民间  流传 
描述:《一年使用杂字》是清雍正年间一部研究客家方言及客家风土人情、道德、文化、教育、科技的“古代客家民间小百科全书”,是客家先贤智慧的结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该书于雍正7年(1729年)首刊,并一再翻印。广泛流传于闽西、赣南,粤东客家人聚集区。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她抚育张鼎丞走出大山——记革命母亲范达春
作者:吴升辉  期号:第1期 来源:闽西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鼎丞  范达春  生平事迹  女性  家庭生活  中国共产党 
描述:张鼎丞能够从一个客家牧童、山村教师成长为福建首任省委书记、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离不开母亲范达春的培养和教育。林伯渠曾发表题为《张老伯母范太夫人,众赞革命的母亲》的文章,赞颂范达春“这个旧社会生长起来的妇
诗情依样竞须眉:十九世纪三位著名客籍女诗人及其诗作述评
作者:吴福文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九世纪  女诗人  述评  诗作  诗情  客家妇女  受教育机会  纯文学 
描述:旧时客家妇女以持家勤劳贤慧而获得普遍好评,在山歌创作方面的天赋也让文人学士大为折服,但她们在纯文学上的建树和成就,却以受教育机会不多和早婚及婚后持家劳顿而无力学业,因而与别的族群妇女一样,历来远不及男子。然而,若以本不甚风光的客家诗坛景象观照,文祚闲
福建武平借“安全生产月”掀消防宣传高潮
作者:程惠娟 姚涵文  期号:第12期 来源:中国消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全生产月  消防宣传  福建省  安全生产宣传  安全素质  安全文化  消防大队  河滨公园 
描述:今年6月是全国第10个“安全生产宣传月”,为进一步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大力弘扬消防安全文化,6月17日上午,福建省龙岩武平公安消防大队联合安监、卫生、教育、工商等部门在客家文化河滨公园举行了“2011年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
永定县委党史研究室探索党史工作为现实服务的好路子
作者:李元健  期号:第11期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闽西永定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如何开发利用好党史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在群众中加强党史宣传教育,永定县委党史研究室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他们结合地方实际,开展了客家土楼、梅坎铁路、棉花滩水电站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研究,为党史工作服务现实走出了一条好路子,受
“客家土楼与两岸文化交流”论坛在永定举行
作者:林熙贤  期号:第5期 来源:台湾工作通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两岸文化交流  客家土楼  论坛  教育基金会  客家文化  文化传播  大学教授  财团法人 
描述:4月17日,由两岸客家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客家土楼与两岸文化交流”论坛在福建省永定县举行。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传播委员会前主委、海基会顾问李建荣,台湾桃园县文化基金会执行长胡鸿仁。台湾交通大学教授、财团法人世界领袖教育基金会执行长余挺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教育探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师范学院  科技学院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本科师范院校  优秀企业家  先进单位  领导干部  江西省 
描述:赣南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是江西省历史上较早的两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之一,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办学近5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5万多人,其中大多已成为教育和各条战线的优秀骨干、优秀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学校也因此被社会誉为“客家摇篮最高学府”。[第一段]
温流:华南新诗运动的拓荒者
作者:林运来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诗运动  拓荒者  华南地区  初级中学  中山大学  广州市  教育系  文学院  温流 
描述:温流(1912—1937),原名梁启佑,后改名梁惜芳。广东梅县松口堡人。7岁随父往南洋婆罗州,在那里读过小学,一度做过打金工的学徒。14岁回到故乡,先在松口初级中学。后在广州市立一中就读。1934年夏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第一段]
『e支部』,土楼里的党员之家
作者:孟昭丽  期号:第3期 来源:党建文汇(下半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党员之家  毕业生流动党员  世界文化遗产  党组织生活  闽西老区  基层党建  媒体管理 
描述: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的闽西老区永定县。“土楼e支部”日益成为基层党建的一道风景线。这个富有创意的网站探索利用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管理服务大学毕业生流动党员,实现了预备党员转正、党费缴纳等日常管理在线化、教育培训全天候和党组织生活常态化.为流动党员打造了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