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土地歌唱的人
-
作者:飞渡先生
期号:第10期
来源:明日风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客家音乐 音乐元素 当代台湾 夜行军 音乐实践 现实意义 深度融合 音乐作品 水库
-
描述:别样的风景。
-
客家妇女与土地革命
-
作者:罗雄飞 章长玉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妇女 妇女解放 土地革命
-
描述:本文论述了土地革命时期客家妇女在红色区域的政权建设、生产建设、军事斗争以及追求自身解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从客家传统和客家妇女所处的社会状况探讨了客家妇女积极参加土地革命的社会历史根源。
-
闽西红土地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特色
-
作者:张惟
期号:第12期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文化 中央苏区 闽西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福建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苏区文化 海峡西岸经济区 加快建设 封建土地制度
-
描述:《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指出,福建的7项特色文化是: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船政文化。红土地文化并列其中。
-
石壁村抒怀
-
作者:连允东
期号:第5期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自然构成 客家先民 土地 广阔 楼宇 山歌 丘陵 老人 墨绿
-
描述:石壁,这个古朴美丽的地方。站在绵延的条石阶上,遥望四周青山墨绿、丘陵连绵、阡陌交错、视野广阔,自然构成方圆百里的环形屏障;村舍楼宇隐约点缀其间。近处田畴间稻香阵阵,金叶滚滚;野地里老人牧
-
迁徙的跫音
-
作者:熊育群
期号:第7期
来源:文苑(经典美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迁徙 土楼 永定 客家山歌 中原 宁化石壁 粤东 振成楼 土地
-
描述:一去年到龙川,今年到永定,一个粤东,一个闽西,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走的都是纯客家人的地盘。自己很明白的一点是,客家人的迁徙一直是记挂着的。粤东,客家人从中原长达一千多年的大规模迁徙,最终于这片大地上止步;永定,是它的土
-
渐行渐远的乡土社会
-
作者:吕德文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土社会 村落社会 中国农民 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 新中国 土地 熟人社会 生活领域 社会关注
-
描述:的生活图景。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亲密关系和家庭变迁 阎云翔著,龚小夏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涧村的圈子:一个客家村庄的模式 吕德文,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一、私人生活的变革 阎云翔对东北的一个村庄的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在私人生活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东北的经验甚至表明,这种变革导致了代际关系的移位以及“无公德的个人”的情况的出现。总体上说来,这种变革相当剧烈,同时产生了相当多的社会问题。 从宏观的社会发展趋势上看,东北的一个村庄的经验无疑具有普遍性,新中国的意识形态教育及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的兴起,对农村社会的改造是革命性的。但是,需要区别的是,这种变革的逻辑却并不一定如阎云翔的解释一样,是个人自主权利不断彰显的结果,其结果也不一定就是“无公德的个人”的出现。
-
永定土楼天下奇
-
作者:简福海 林影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永定 客家人 客家先民 建筑风格 中原 长江流域 土地 古代建筑文化 历史
-
描述:舍青青柳色新"的客。泉在山清流到远。客家,也有属于自己的根脉和历史。它是汉族的一支民系,遍布全球,有一亿多人口,可谓"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而永定
-
暴富下迷失的命运
-
作者:何海宁 张华发 张华
期号:第27期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紫金矿业 村民 上杭县 村委会 百万富翁 原始股 企业所得税 土地 中国黄金 闽西南
-
描述:位于闽西南的客家村庄两百多户村民几乎一夜之间都成了百万富翁.福建省上杭县同康村也成了中国最幸运的失地农村.剧变缘起于4月,中国黄金第一股紫金矿业49.25亿限售股解禁上市.
-
梅州山歌剧生态印象
-
作者:王炜
期号:第2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剧 客家人 地域文化 围屋 生态环境 印象 土地 创作者 文祥 生活
-
描述:一个梦,一段忘不了扯不断的情,那一洼田地就是客家人生活与精神浸洇出来的一方艺术田地——山歌剧,而那几个默默劳作的汉子则是
-
论客家社会对中共土地革命路线政策形成的影响
-
作者:黄保华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 影响
-
描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形成于客家人聚集的赣南闽西地区,客家人在土地革命中的突出作用,使其对中共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与客家民众的大力实践,才使中共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至臻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