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赣南采茶戏美学翻译研究
-
作者:熊灵燕 凌征华
期号:第4期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接受美学 文化意象 合作翻译原则
-
描述:美学的角度对戏剧翻译进行专项研究,以接受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以舞台演出为最终目的的赣南采茶戏的汉英翻译,提出赣南采茶戏的翻译文本应能传递文化意象、体现美学功能并遵循合作翻译原则
-
继承·创新·交流·发展——记海峡两岸(闽台)戏剧节
-
作者:王方
期号:第3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台湾歌仔戏 戏剧界 闽台 折子戏 观众 大陆 剧团 台湾戏剧 戏剧节
-
描述:《戏看生死关》,都是首次在闽亮相.这两个剧团极具台湾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给参加会演的大陆戏剧同行及专家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由于这是台湾戏剧团体第一次正式组团来大陆演出,也使得此次会演具有了与以往各届
-
抒情叙事 情感浓烈:客家山歌的情感内涵阐释
-
作者:李晓红
期号:第11期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情感 乡情 爱情 亲情
-
描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情感地图,是客家人情与爱的演绎、裂变出的"天籁之音"。呈现了特定社会背景、生活环境、民俗风情里客家人的喜、怒、哀、乐等浓烈情感,是客家男女随口而出、即兴而歌、质朴自然、刚健清新的抒情叙事形式。它融化和渗透了客家人乡情、爱情、亲情等丰富而多彩的情感内涵。
-
赣南客家服饰文化的图像叙事思考
-
作者:涂丹丹
期号:第20期
来源:中国包装工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服饰 图像叙事
-
描述:赣南客家服饰中具备丰富的图形语言,这些图形语言表达了赣南客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图形叙事性通过刺绣、贴布绣、编制、打造金银器等手工方式表达出来。在赣南客家服饰中,以图寓意是一种最好的表现形式。
-
客家戏剧在台湾:以客家剧本《吴汤兴》为例
-
作者:段馨君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三脚采茶戏 客家大戏 荣兴客家采茶剧团 《乙未丹心─吴汤兴》 仪式
-
描述:荣兴客家采茶剧团的客家大戏舞台剧演出《乙未丹心─吴汤兴》作为研究对象,从客家戏曲在台湾的演进、仪式与戏剧的关系、与此剧团的表演,来探讨客家戏团今日的发展,剧本意涵分析,以及表演方式、角色诠释、音乐与
-
“全球本±化”:台湾戏剧的传播形态研究
-
作者:林豪
期号:第6期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球本土化 台湾戏剧 传播形态 主导权利
-
描述:创与转化下,已经催生出了具有全球本土化特色的台湾戏剧。这一过程也是华语话剧传播的双向互动过程,从中也可窥见华语话剧发展的传播形态和主导权利。
-
浅析客家山歌的叙事方式
-
作者:陈文红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叙事方式
-
描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在勞動和生活中創造的文藝形式,深受唐宋詩詞的影響而漸趨成熟並廣為流傳。本文試從文藝理論的敍事方式:悖語意味,非邏輯的想像,順勢敍事,元敍述等來進一步分析客家山歌的文學內涵。
-
村落、建筑与记忆:赣南下村的历史叙事
-
作者:李晓方
期号:第3期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太平军 社会记忆 村落 长毛 传承机制 空间形式 乡村社会 话语体系 赣南
-
描述:作为空间形式的村落与建筑,无不承载着历史与回忆。它穿越时间和代际,传递出民众的生活经验。通过这一特殊的空间载体,去触摸逝去的历史和集体记忆的传承机制,实乃洞察人类历史与文化的一个新视角。这一研究旨趣在西方史学界颇具市场,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社会记忆的史学理论。
-
客家方言与童年记忆、乡土叙事
-
作者:齐童巍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儿童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中国儿童文学 现代汉语 儿童文学创作 汉语写作 儿童视角 乡土 中国近现代文学 小说 思维方式
-
描述:在夏有志较早期的作品,如《陈亮进城》《心灵的呼唤》《普来维梯彻公司》等中,方言更多地介入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渲染,他最近的长篇《七个人的遭遇》中,也有北京方言的影子。不过近些年来,尝试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大面积使用方言的,非王勇英莫属。在王勇英"弄泥"系列小说《巴澎的城》《弄泥木瓦》《花一
-
“城镇化”宏大叙事的微观思考:“都市客家”命题与思考
-
作者:郭一丹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镇化 都市客家 客家研究
-
描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纵深推进,城镇化、城市化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应将“城镇化”的宏大叙事具体到客家研究上来,充分重视“都市客家”变迁的重大意义,加强对“都市客家”时代变迁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更多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