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传统民间舞蹈:“落地金钱”溯源及文化内涵初探
-
作者:叶惠薇
期号:第1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落地金钱”舞 “霸王鞭”舞 文化内涵
-
描述:"落地金钱"舞是广东梅州平远县的传统民间舞蹈,是客家村民在传统节日自发排演的一种舞蹈形式,表演者身着客家花边彩衣,双手各握一只金钱棒,舞动金钱棒使金钱发出悦耳响声,节奏明快,深受人们群众喜欢。探究"落地金钱"舞的特点、源流及其文化内涵,对客家民俗舞蹈的迁徙、风格的形成研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探寻赣南客家山歌特征
-
作者:张龙 虢雯龙
期号:第2期
来源:音乐大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高 调式调性 节奏特征
-
描述:在我国的民间曲艺中,赣南客家山歌是一支源远流长的独特体系。了解客家的厚重人文内涵及其在人民精神生活中所占的位置,对研究赣州地区的客家文化,客家语言,和客家人的精神情操;唤起人们对这一频临消亡的珍贵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
泰—桂客家文化研讨会在泰国曼谷举行
-
作者:本刊讯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研讨会 当代全球化 泰国曼谷 客家学研究 统一战线 广西 文化艺术 友好协会 新闻网
-
描述:据"广西新闻网"悉,5月13日,一场主题为"客家文化如何融入当代全球化社会"的"泰—桂客家文化研讨会"在泰国曼谷市大华酒店举行。该研讨会由泰国客家学研究会、泰国梅县会馆联合主办。泰中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华源,广西统一战线文化艺术家联谊会有关负责人,泰国《暹罗日报》总编辑通阗,泰国客家学
-
构建面向世界的客家祖地文化
-
作者:兰德明
期号:第4期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精神 祖地 中原文化 面向世界 文化建设 客家先民 文化范式 社会经济 走向世界 现代文化
-
描述:认可。近二十年来,随着祖国大陆“客家热”的悄然兴起,探讨客家文化、疏理客家精神,已成为学术界的一项重要课题。追本溯源,对客家祖地文化的研究也日益引起各地客家学者的关注。因此,立足客家祖地的文化现实
-
赣南采茶舞蹈的动作形态及其成因探析
-
作者:董铭
期号:第26期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 动作形态 成因
-
描述:真实反映,因而被国家认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备受关注.赣南采茶舞蹈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在今天,舞蹈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采茶舞蹈在不断地追求舞蹈的内容美、形式美、音效美、意境美的同时,其舞蹈的动态特征及其成因自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内容,这对于赣南采茶舞蹈的保护、继承、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結構化的客家語教材以康軒版客家語第一冊為例
-
作者:徐賢德
期号:第3期
来源:市師社教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語教材 詮釋結構模式 結構化教學 學習地圖
-
描述:冊為範圍,將教材予以結構化的研究,並以電腦軟體程式輔助數學運算過程,重新編排學習項目的順序與學習路徑(Learning path)或學習地圖(Learning map),讓教師本身檢視自己的知識體系
-
Is There a Transnational Hakk
-
作者:林開忠 蕭新煌
期号:第1期
来源:臺灣東南亞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跨國社群 客家性 地方化 全球化
-
描述:上。結果顯示華人社團(客家社團)的全球化並不會自動或自然地意味著所有的華人都全球化了。在我們所研究的客家青年顯示了他們的客家文化意識是透過他們對所居住地方的一種地方性認知的反應,而不是全球化力量的結
-
BBS站的客家族群認同建構:以PTT "Hakka Dre
-
作者:廖經庭
期号:第13期
来源:資訊社會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BBS 客家 想像共同體 集體記憶 族群認同
-
描述:(Ptt)的BBS站出發,選擇此站巾的「Hakka-Droam」版當做研究個案,探討在BBS站的網路社群中,客家族群認同如何被形塑及建構。
-
十九世紀檳榔嶼華人方言群社會與幫權政治
-
作者:張曉威
期号:第3期
来源:海洋文化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檳榔嶼 檳城 海外華人 華人方言群 幫權政治
-
描述:和廣府以外的方言群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無忽略之嫌,所以對於兩幫的互動和對立的解釋架構,有必要藉機再作一番檢討。就本研究所得,檳榔嶼華人社會的幫權政治運作,是一個以五大姓為主導且操閩南語系的「閩南幫
-
说故事与民主讨论-一个公民社会内部族群对话论坛的分析
-
作者:范云
期号:第1期
来源:台湾民主季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说故事 民主 族群 叙事 审议民主
-
描述:工作坊爲研究對象,透過量化與質化的方法分析說故事在民主討論中的效果。我們發現,女性以及客家與原住民族群較傾向於使用說故事這種言說方式。在內容上,說故事最有可能被用來表達認同的立場,以及弱勢的創傷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