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45)
期刊(216)
图书(49)
学位论文(46)
视频(1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45)
期刊 (216)
图书 (49)
学位论文 (46)
视频 (15)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5(15)
2014(355)
2013(134)
2012(126)
2011(104)
2010(89)
2009(48)
2007(16)
1995(1)
199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78)
神州民俗(2)
民族文学(1)
书城杂志(1)
中国减灾(1)
东华中国文学研究(1)
山东教育(幼教版)(1)
福建党史月刊(1)
视听技术(1)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初中版(1)
声音Voices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10期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报告代表了官方的定调。但对于市场与消费者的信心来说,质监部门的报告却非金疮良药,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重振消费信心。对此,媒体不禁感慨。 农行上市成功,主要的故事和亮点还是在基层。 ——7月15日下午5时
岭南性格:广东省曲艺之乡繁荣的样本意义
作者:忘川  期号:第5期 来源:曲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省  曲艺形式  广东音乐  中国曲艺  岭南  历史悠久  性格  民间社团  粤曲  荔枝 
描述:着广东人民的喜怒哀乐、评述是非曲直,颂扬着扎根广东的人生道理、生活故事。在为数众多的曲艺形式当中,粤曲又最为得天独厚。提及广东曲艺,不能不涉及粤曲。这是因为"粤曲旋律优美,是一种琅琅上口的说唱形式。只要熟悉曲牌名和韵调,就可以进行哼唱。再
古城赣州:那些你不知道的往事
作者:东田  期号:第7期 来源:旅游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州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蒋经国  赣南  江西省  历史文化底蕴  旅游城市  浮桥  市民生活  宋高宗 
描述:浮桥、灶儿巷、文庙等等,每个都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一台一墙一砖都有着一段故事。 赣州三面环水,桥水相连,相得益彰。
牛生塘村民的那些IT事儿
作者:吴杨盈荟 汤铭  期号:第38期 来源:计算机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今天,在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重要产业的今天,这里的民众在IT方面有着怎样的生活与故事?IT于他们,究竟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陌生名词,还是已经成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本期的《计算机世界》就带你走进三个
高中音乐客家山歌歌词创作初探
作者:温翠娴  期号:第12期 来源:师道(教研)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歌词创作  本土音乐  高中  课堂教学  音乐文化  即兴创作  文化艺术 
描述:的共鸣。因此,好的歌词应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是对人性、感情乃至人生比较深刻的体悟和见解。要以语言为基础,以感情为主体,唱出令自己感动的事物,反映令自己有着强烈感触的故事和情感,并用最准确、传神
单纯的孩子拥有纯粹的快乐
作者:元博姐姐  期号:第24期 来源:中学生博览·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快乐  孩子  不负责任  小字 
描述:我开始细细静下心来看他的文字,开始在他的故事中慢慢勾画一个17岁的香港少年。 我对香港的印象停留在“购物天堂”的层面,总是会被从内地去香港的朋友问到是否需要带些奢侈品。我以为它闪烁的霓虹,它高度发达
客家小村庄的回忆
作者:李可颖  期号:第13期 来源:广州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木桥,流进田里,而外婆常常在午间到田里摘回各种各样的青菜、番茄等,准备午餐。晚间凉凉的风吹来时,领牛归来的表哥骑在牛背上,一身脏兮兮地,却满脸笑容,说着今天捉了多少鱼,干了什么农活,还小的我,只好在晚餐的时候,静静地听着他们聊着外面的故事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作者:李桂芳  期号:第7期 来源:广西教育·B版中学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在这几方面激发他们的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课堂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有设置悬念法、问题导人法、情绪感染法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与后续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我接任
从家国历史看台湾族群融合
作者:刘芳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改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1948年7月15日启航,投入上海与基隆间,到1949年1月27日最后一班,共计行驶35个航班。1949年1月27日,当年除夕的前一天,超载的太平轮在行驶途中与货船建元轮相撞。建元轮五分钟后灭顶
深圳第一家印刷厂:“宝文台”的发现及复原
作者:王彤  期号:第3期 来源:卷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和“宝文台”的故事和渊源。 困苦的童年 初见老人,感觉他精神矍铄,开朗健谈。他平时说粤语和客家话,普通话也说得不错,令我们惊讶不已的是,八十多岁的老人话语中居然不时掺杂几句地道的英语!老人于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