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90)
期刊(1926)
学位论文(468)
图书(98)
会议论文(53)
视频(3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90)
期刊 (1926)
学位论文 (468)
图书 (98)
会议论文 (53)
视频 (32)
按年份分组
2015(35)
2014(2265)
2013(464)
2012(530)
2011(519)
2010(378)
2009(204)
2008(200)
2007(105)
1999(4)
按来源分组
其它(557)
赣南日报(170)
嘉应学院学报(69)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67)
龙岩学院学报(27)
广东茶业(5)
搏击(武术科学)(2)
兰台世界(2)
通俗歌曲(1)
发展(1)
客家方言中的言语禁忌及委婉表达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3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言语禁忌  委婉语  语言发展 
描述:言语禁忌和委婉表达是人类语言中普遍的现象。研究言语禁忌和委婉语对人类学、民俗学和语言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讨论客家方言中有关对死亡、疾病、衰败、生殖、污秽、鬼怪等方面的言语禁忌现象,并从词汇、语音、句法等方面探讨委婉语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新加坡福德祠绿野亭文献及其学术价值
作者:曾玲  期号:第4期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加坡  学术价值  文献  二三十年代  华人社会  管理机构  19世纪  殖民地 
描述:和绿野亭坟山两部分组成。福德祠早期又称为海唇福德祠,以大伯公、大伯婆为主神。绿野亭坟山从大约设立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青山亭发展而来。到了1839年,广、客两社群把福德祠和绿野亭联合了起来,称为福德祠绿野亭,简称为绿野亭(以下用其简称)。
论赣南的客家民俗旅游
作者:陈晓强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民俗旅游 
描述:赣南是客家人形成的重要区域,在这里广泛分布着颇具特色的客家民俗风情,对现代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本文拟从客家民俗旅游价值、旅游地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客家民俗旅游发展的构想。
建筑散工的群体特征研究——中国东南沿海散工典型个案研究之三
作者:周大鸣 周建新  期号:第5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工  沿海散工  建筑散工  流动性  群体特征 
描述:建筑工人是外来散工中工作最劳苦、行业最危险又最缺少保障的一类群体。由于该行业的门槛低,劳动力密集、从业人数庞大,成为许多外来工在外打工、谋生发展的起点,作为积累“原始资本”的手段,一旦时机成熟,他们会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去,因此建筑工的流动性很大。
台湾客家人的爱国情怀
作者:陈彦生 叶碧如  期号:第3期 来源:沈阳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客家人  爱国 
描述:论述了历史上台湾客家人在开发和拓展宝岛经济、英勇抵抗列强入侵、顽强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的光辉业绩,希望两岸客家人今天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与客家始迁祖不同的徽州中原移民
作者:赵华富  期号:第6期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始迁祖  中原衣冠  一统天下  徽州文化 
描述:元或多元的文化格局。与客家的始迁祖不同,徽州世家大族的始迁祖是“中原衣冠”,他们征服并同化了当地的山越人,由“客”变“主”,使徽州成为他们的一统天下;在继承中原文化和吸收山越文化的基础上,他们及其后裔创造了统一的徽州文化。文章重点阐述了徽州中原移民发展的历史特点。
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浅析
作者:李红斌  期号:第14期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  河南板头曲  形成与发展  民间音乐  客家音乐  广东汉乐  诸宫调  丝竹乐  弦诗乐  乐种 
描述:时,它还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对全国各地的民间音乐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广东汉乐”(旧称“广东客家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而“潮州弦诗乐”至今仍以“中州古调”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个乐种目前不仅在当地广
17世纪西方耶稣会士传教客家原乡汀赣札记
作者:张英明 徐庆铭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17世纪  耶稣会士  天主教  客家原乡 
描述:17世纪,艾儒略、刘迪我、聂仲迁等耶稣会士,先后在客家原乡闽西(汀州)、赣南(赣州)开堂布教,使之发展成为西方耶稣会在中国内地传布天主教的重要基地之一,从而为今日客家原乡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视角。
南粤客家围与中原文化
作者:黄崇岳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原文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粤  客家围  中原文化 
描述:聚族围居,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客家围不仅有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而且还凝结了现今仍然存在或已经失落的中原文化。它是中原建筑文化的传承,聚族而居的躯壳,中原古代礼制的化石,儒家思想的体现,佛、道文化的反映,小农经济的基地,滚动发展的宿营,人与自然和谐的杰作。
客家人的“过番”习俗
作者:李小燕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过番  原因  方式  华侨  番批 
描述:客家人素有"过番"的传统。旧时,不少客家人或由于生活所迫,或由于政治原因,或由于"土客械斗",通过"亲友介绍"、"水客携带"、"卖猪仔"等方式下南洋,在侨居地辛勤劳作,赚钱后寄"番批"回唐山老家,接济亲人,建设家园,为客家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