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3)
期刊(26)
学位论文(2)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73)
期刊 (26)
学位论文 (2)
视频 (1)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34)
2013(10)
2012(10)
2011(18)
2010(8)
2009(7)
2007(3)
2006(4)
2000(1)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9)
其它(3)
食品与生活(1)
广西民族研究(1)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
魅力中国(1)
现代营销·经营版(1)
嘉应学院学报(1)
纸和造纸(1)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1)
桅杆:客家的华表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故乡有句谚语云:“男建功名树桅杆,女守贞节立牌坊”;又有俗话称:“嫁人要嫁徐坊坝,又有豆子又有蔗;发财要数桅杆下,死了也有后人话”。 桅杆,本是航船上的设备之一,用以升帆、挂旗、吊灯和安装风向标等。但客家地区的陆上桅杆,又有什么文化内涵呢? 当你走进群山苍茫,流水环绕的客家村落,一支支的旗
月光光(客家童谣)
作者:王源生搜集整理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落塘,一本丢落井;井里起银,银好架桥;桥上好 食饭,桥下好洗碗;一洗洗到“乌舌嬷”,拿给阿婆养鸡
赣县路灯改造凸显客家特色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路灯26。 据了解,赣县县城红金大道路段路灯暗的原因主要是经历长时间运行和风吹雨淋、阳光暴晒,路灯
5:客家美食回味无穷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来到有“世界客都”之称的千年古城梅州,即便名博们是老饕,也被这里风味万千的客家美食所征服。(旅游名博—湘楚马夫) 一碗三及第汤加上一碗腌面就是梅州的经典早餐,它以养生的方式,叫醒名博们的味蕾。“一汤一面”,荤素搭配,小小一份早餐就能让人感受到梅州旅游提倡的养生概
旗杆石:独特的客家人文景观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一特] ▲梅江区城北玉水村的旗杆石 ▲丰顺县建桥镇建桥围的旗杆石 ▲大埔县百侯镇侯北村的旗杆石 ▲梅县梅西镇宜塘村的一对旗杆石 行走在梅州农村,偶尔会看见在一些宗祠或老祖屋门前,屹立着一对甚至更多的独具一格的旗杆石,不屈的身躯直指蓝天,既有几分威严
江西 赣州旅游推介会在京举行客家风情舞助兴江西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风】  7月下旬,“红耀中华·客盈天下”2011江西赣州(北京)旅游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其中客家风情舞《禾舞》为旅游推介会助兴。“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家园、世界橙乡”五大
话说客家石桅杆
作者:周继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客家上杭县庐丰横岗村的肖屋祠堂门前,立着一根石桅杆,其顶部为一瓜状石雕,当地人称为“官翎子”。在桅杆三分之二高处,有一四方石斗,因部为上细下粗的圆柱体,所以石斗穿而不下,底部桅基是四方形,正面刻有“××××进士肖钦立”,“×”是看不清的字。远眺桅杆犹如一官人头戴花翎 ,身着官带,有些目中无人
村民文化需求高客家山村民俗活动庆丰收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祖地”福建连城县的北团镇江园、罗王两村,在欢乐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庆祝丰收。 11月9日至11日两村共同举行十二公王建醮民俗文化活动,村民共同戒荤吃斋,各家各户做糍粑或炸米糍,邀请亲戚朋友一起看走古事、听戏剧、品尝糍粑。 “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对文化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江园村村主任江正
客家方言 客家俚语话婚嫁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人对婚嫁是十分重视的,态度也是十分严肃、比较保守的。对从一而终、忠贞不渝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客家人都是十分赞赏的,从而也演绎出很多生动有趣的婚嫁俚语。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倒狐狸满山走。倒就是到、给、得的意思,此俚语琅琅上口,也很好理解,即寓意女人婚后应荣辱随夫、忠贞不渝。 男怕投差行,
石壁客家年俗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宋经文 宁化石壁客家人过年习俗保留了不少周礼古风,较之海内、闽中的汉族年俗,各有异同。一些源自古代的客家年俗,随着石壁族人外迁的足迹,远播闽粤赣乃至海外,这就是现今港台、东南亚许多客籍后裔过年,仍然通用石壁年俗的历史原因。 我们且按时间顺序,看一看石壁客家人的年俗。正月初一,全家早起,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