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龙岗画家用笔呼吁保护客家民居
作者:陶清清 卢当应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日前,龙岗一名普通公务员曾志友利用业余时间,耗费十年用画笔写遍广东及全国不少客家民居,并出版了《客家民居写生作品集》。 “出版这个画册,是看到深圳不少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奇特、稀有,但目前不少濒临破败,为此用国画和钢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呼吁全社会来保护。”原籍广东省博罗的曾志友表示。 据悉,曾志友在
情系老屋传承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包国军报道:龙岗文艺界又有新成果——龙岗区委宣传部文艺精品扶持项目、龙岗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志友的专著《曾志友客家民居写生作品集》日前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曾志友原籍广东博罗,在龙岗区工作多年。作为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画家,曾志友不但用画笔深情讴歌着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还将一份
凌启莲:中西文化交流中客家凌氏的掌门人
作者:彭全民 廖虹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凌启莲 彭全民 廖虹雷 2008年深圳布吉凌志辉主编《河间凌氏族谱(二编)》载,1912年,时年68岁的深圳客家凌氏家族掌门人凌启莲寄语后人说:“成一个民国伟人,做一个乡闾善士,他日家声丕振,会观兰桂赛春芳”。凌启莲是深圳最早的基督教徒之一,他牢记祖先的“先贤懿训”,又笃信基督的“救世福音”,
清溪水永远在她心中流淌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沈义像 文革期间两地分居的曾三、沈义书札4件 【人物】 朱紫球 提要:韩江有一条最大的分支河流叫产溪河,从韩江西边溯河而上,不足5公里,便到了丰顺县黄金镇。这方水土,孕育了两位不简单的客家女性,一位是李坚真,另一位就是沈义。 2013年,是革命前辈沈义大姐诞辰100周年。最近,笔者以严谨、认真
80后客家男孩攀石越溪跑遍深圳山山水水 追寻深圳“土著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深入半人深的小溪捕捉鱼种是件非常艰辛的事 阿齐在精心照料鱼房里的各种鱼类 深圳本地特有鱼种活体———溪吻鰕虎鱼 “找到了!”本月15日,深圳龙岗东涌一条不知名的小山涧里,传来一声兴奋的叫喊,原以为差不多绝迹的深圳土著淡水鱼———枝牙鰕虎的母鱼终于被阿齐找到,苦寻两年、心痛两年的他,终于在
千件古董串起客家“千年古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朱伟明向记者介绍古时用过的轿子 【社会一角】 特约记者朱双玲 在平远县东石镇双石村石寨下,有一位85岁高龄的台湾退休老兵朱伟明,怀着对家乡故土的无限热爱与眷恋,从2006年起行走世界各地,用心收集客家先辈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日积月累竟成了一家像模像样的私人客家博物馆,串起了散落的客家“千年古忆”
浴血大上海的客家抗日英雄
作者:丘峰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日军轰炸下的上海火车站 弹痕累累的四行仓库 提要:1937年8月,抗战爆发以来最大一次百万兵力的“淞沪会战”,涌现出几位名留青史的梅州籍名将:骁勇善战的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大埔籍);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抗战以来牺牲的第一个将领黄梅兴(平远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