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赣南,保护客家文化渐次展开(观察)
-
作者:陆培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时光回溯到1700年前,有一群从北方长途跋涉的脚步在这儿止住,脚步的主人从此在这里安居乐业,他们就是我国客家的先民,为躲避中原的战乱,命运之神又让他们选择了扎根赣南。
从此,在赣南这片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客家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耕读传家,用客家人独有的文化方式,熏陶和哺育着新一代客家儿女茁壮成
-
客家端午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连允东
每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客家祖地宁化,家家户户都有“挂青”的习俗,即把菖蒲、艾枝分别挂在门框两旁,在显眼的门楣上悬挂葛藤,以保平安。而挂葛藤的习俗始于宁化石壁,说起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唐朝末年,黄巢举兵造反,中原战事多,搞得民不聊生,纷纷南迁逃命。那逃命迁移的滋
-
海内外1500嘉宾齐聚客家文化艺术节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梅州11月22日讯】 23日上午,由中共中央台办、中国国务院侨办和广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在世界客都梅州拉开帷幕,来自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美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台湾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海内外客属团体代表、文化名家、商界精英齐聚梅州,参与这届“只有
-
客家山歌增进两岸同胞骨肉情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袁粮钢 戴晓蓉 “今晚酒席很丰盛,锄地种菜咁有园(缘)。”12月25日晚,当海峡两岸的客家山歌专家相聚富丽华大酒楼时,情绪激昂的梅州客家山歌传承人余耀南即兴作词并清唱了这样一首表达两岸同胞骨肉情的客家山歌。 2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这天正好是海峡两岸正式“大三通”1
-
让创意融入传统客家文化
-
作者:苏兵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杨宏海工作室出品的文艺作品客家艺韵。(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讯】(见习记者 苏兵)12月23日下午,深圳市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之一的“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在福田举行座谈会,30多位来自各界的客家文艺建设者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对客家文化挖掘和弘扬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就如何更
-
客家鼓文
-
作者:赖广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鼓文表演
在家乡,每当农闲时节,在晚饭后,一盏温馨的马灯亮起,把个晒谷场照得雪白,一位盲人正襟危坐于中央,四周围着黑压压的人群,一双双眼睛紧盯着盲人手中的渔鼓,企盼着早点开唱。等差不多时间,盲人“咳咳”地清清嗓子,人群中立即出现一阵兴奋的躁动,随即全场寂静下来。只听得“砰扎扎,砰扎砰扎砰”
-
乐观客家女的移民生活
-
作者:郑直 思远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郑丽如和丈夫以及儿子一起幸福合照,虽然经历过一次婚姻失败,但是重新振作的她,再一次寻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郑丽如同班里正在上中文写作的不同族裔学生一起,孩子们在中文学习上的显著进步让她很是高兴。思远拍摄
今年40多岁的郑丽如,甫一见到她,很难让人相信她已经是一个13岁男孩的母亲。与许多早年从
-
客家文化福地休闲度假天堂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五龙客家风情园景色。
打黄元
采茶戏
○李海兰 钟瑜
“世外有桃源,汇庆安居,龙围把盏,良朋佳友身非客;人间称胜地,兰亭垂钓,山水清游,度假休闲此是家。”曾经有人用这句话形容
-
客家古民居群落培田村
-
作者:廖楚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闽西连城培田村,是至今保存得较完整的典型的客家古民居群落。$$培田村在连城县的西南部,离国家级风景区“冠豸山”约20公里。古代这里是通往汀州府的交通要道。$$整个培田村约有1000多居民,都姓吴。$$现在培田村的古建筑,共保存有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2座跨街石牌坊和一条千米古街。古代
-
唱喏(yā)———源于祭祀的客家俗语
-
作者:丘桂贤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俗语正解]④
客家人多神崇拜,崇拜土神、山神、河神、灶神,也崇拜家神祖先,但比较起来,客家人敬祖的观念更强。祭祖是为了缅怀祖先的恩德和艰苦创业精神,并祈望先祖庇荫后世子孙,同时也通过祭祖以凝聚全族子孙的向心力。客家人这种崇先报本、尊祖敬宗的意识代代相传,充分体现儒家文化和精神。
祭祖有祠祭、家